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14)

1. 驚搐

庸醫之輩習循舊本,誤人多矣。灸後即當控涎,用青州白丸子末,再煎如稀糊,入煉蜜,調奪命散。良久涎下。細研靈砂,米飲調,旋抹口中,漸看退證。如風盛,服八仙散;昏困,服醒脾散。常令減乳,乳母服釀乳藥。如此調理,無不愈者。間有稟受不堅,五行數短者,雖神聖工巧,不能奪其造化矣。

若涎已離膈,但在喉中如鋸,藥不能入,又不可控,當用別法撩之,兼搐鼻,噴嚏得出,次服奪命散,庶免再作。

撩痰方

川烏尖,白附尖(各七個,去皮,生用),蠍梢(七枚),石綠(少許)

上為末,一處和勻,用軟雞翎蘸藥入喉中,逐漸抽出,頻用帕子拭之。

上湯氏治慢驚法。先用奪命散、白丸子控涎,候涎下一回,用八仙、醒脾等一回,令乳母用釀乳法。如危極者,卻灸百會及撩痰法。但奪命用礞石,氣虛者難用,必與東垣益黃散相兼服之,可也。

〔陳氏〕治慢驚風,先服芎蠍散,用手法斡出寒痰冷涎,自不癡呆;次服油珠膏;後服益真湯,溫壯元氣;時服前樸散,寬上實下。

芎蠍散,治小兒腦髓受風,囟顱開解,皮肉筋脈急脹,腦骨縫青筋起,面少血色,或腹中氣響,時便青白色沫,或嘔吐痰涎,欲成慢驚,搐,足脛冷者。

川芎(一兩),細辛(二錢),蓽茇(一兩),半夏(酒浸一宿,湯洗,焙,二錢),蠍梢(去毒,一錢),

上細末,一周兒,抄一銅錢,用數沸湯調,稍熱飢服。如痰滿胸喉中,眼珠斜視,速與服。若目上直視不轉睛者,難救。或痰氣壅塞不能咽藥,用一指於兒喉靨齶中探入,就斡去痰涎,氣稍得通。次用補脾益真湯,或以油珠膏選用,此方累世活人多矣。

油珠膏,治氣逆嘔吐,風痰作搐。

石亭脂(硫黃中揀取如蠟者,五錢),滑石(半兩),黑附子(炮,去皮臍),半夏(酒浸一宿,湯洗七次,焙乾),南星(醋浸一宿,湯洗七次,焙乾。各一錢),

上細末,每服一錢,用冷清齏汁半盞,滴麻油一點如錢,抄藥在油珠上,須臾墜下,卻去齏汁,與兒服之。更用清齏汁三五口嚥下。肚飢服,服訖後一時,方與乳食。

補脾益真湯,治胎弱吐乳便清,而成陰癇,氣逆涎潮,眼珠直視,四肢抽掣,或因變蒸客忤,及受驚誤服涼藥所作。

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陳皮,厚朴(薑製),甘草(炙),肉蔻(麵裹,煨),草果,茯苓,白朮,桂枝,半夏(湯泡),附子(炮。各半兩),全蠍(炒,每服加一枚)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一片,棗一枚,煎六分,稍熱飢服。服訖,令揉心腹以助藥力。候一時,方與乳食。渴者,加茯苓、人參、甘草,去附子、丁香、肉蔻。瀉者,加丁香、訶子肉。嘔吐,加丁香、半夏、陳皮。腹痛者,加厚朴、良薑。咳嗽,加前胡、五味子,去附子、官桂、草果、肉蔻。

白話文:

有些庸醫只會沿用舊有的醫書,反而耽誤了病人。使用艾灸後,應該立即控制痰液,用青州白丸子磨成的粉末,加水煎煮成稀糊狀,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奪命散一起服用。過一會兒,痰液就會排出。然後將研磨細碎的靈砂用米湯調和,塗抹在病人口中,慢慢觀察症狀是否減輕。如果風邪盛行,就服用八仙散;如果昏睡不醒,就服用醒脾散。平常要減少哺乳,讓乳母服用促進乳汁分泌的藥物。這樣調理,沒有治不好的。但如果天生體質虛弱,壽命短暫的人,即使是醫術高超的神醫也無法改變他的命運。

如果痰液已經離開胸膈,但卡在喉嚨裡像鋸子一樣,藥物無法進入,也不能強行排出,應該用其他方法來引導它出來,同時刺激鼻腔,使其打噴嚏出來,接著服用奪命散,這樣或許可以避免再次發作。

引導痰液出來的藥方

川烏尖、白附尖(各七個,去皮,生用)、蠍子尾部(七枚)、石綠(少許)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柔軟的雞毛沾取藥粉,伸入喉嚨中,慢慢抽出,並用布巾頻繁擦拭。

以上是湯氏治療慢驚風的方法。先用奪命散和白丸子控制痰液,等痰液排出來一次後,服用八仙散、醒脾散等藥物一次,讓乳母用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如果病情非常危急,就灸百會穴,並用引導痰液的方法。但是奪命散中含有礞石,體虛的人難以使用,必須和東垣的益黃散一起服用,這樣才可以。

陳氏治療慢驚風,先服用芎蠍散,用手法將寒痰冷涎導出,這樣就不會變得痴呆;接著服用油珠膏;然後服用益真湯,溫補元氣;同時服用前樸散,寬上焦而實下焦。

芎蠍散,治療小兒腦髓受風,囟門開裂,皮膚肌肉筋脈急劇繃緊,頭骨縫隙出現青筋,面色蒼白,或腹中腸鳴,時常排出青白色泡沫狀的糞便,或嘔吐痰涎,快要發展成慢驚風,抽搐,腳和小腿發涼。

川芎(一兩)、細辛(二錢)、蓽菝(一兩)、半夏(用酒浸泡一夜,再用開水洗過,烘乾,二錢)、蠍子尾部(去除毒性,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對於一周歲的嬰兒,每次用一銅錢的量,用開水沖泡後,趁溫熱空腹服用。如果胸喉充滿痰液,眼珠斜視,要立即服用。如果眼睛向上直視,不轉動眼珠,就難以救治了。如果痰氣阻塞不能嚥下藥物,用手指伸入嬰兒喉嚨中的齶部,將痰涎導出,使呼吸稍微通暢。然後服用補脾益真湯,或選擇使用油珠膏,這個藥方已經救活了很多人。

油珠膏,治療氣逆嘔吐,風痰作抽搐。

石亭脂(硫黃中挑選像蠟一樣的,五錢)、滑石(半兩)、黑附子(炮製,去皮臍)、半夏(用酒浸泡一夜,再用開水洗過七次,烘乾)、南星(用醋浸泡一夜,再用開水洗過七次,烘乾。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冷的清淡米湯半盞,滴入麻油一滴,像銅錢大小,將藥粉抄在油珠上,過一會兒藥粉就會沉下去,再去掉米湯,給嬰兒服用。接著再用清淡米湯三五口嚥下。空腹服用,服藥後一小時才能哺乳。

補脾益真湯,治療先天虛弱,吐奶,大便清稀,發展成陰癇,氣逆痰多,眼珠直視,四肢抽搐,或因為變蒸、受到驚嚇、誤服寒涼藥物所導致。

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陳皮、厚朴(用薑汁炮製)、甘草(炙)、肉蔻(用麵包裹後煨)、草果、茯苓、白朮、桂枝、半夏(用開水泡過)、附子(炮製。各半兩),全蠍(炒,每次服用時加入一枚)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一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六分,稍微溫熱時空腹服用。服藥後,要按摩腹部幫助藥力發揮。等一小時後才能哺乳。如果口渴,可以增加茯苓、人參、甘草,去掉附子、丁香、肉蔻。如果腹瀉,可以增加丁香、訶子肉。如果嘔吐,可以增加丁香、半夏、陳皮。如果腹痛,可以增加厚朴、良薑。如果咳嗽,可以增加前胡、五味子,去掉附子、官桂、草果、肉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