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13)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13)
1. 驚搐
各一兩),肉桂(去粗皮),當歸(酒浸,焙乾,炒),細辛(根),防風(去蘆),天南星(薑汁煮軟,炒黃),阿膠(杵,碎,炒),藿香(洗去土),烏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沉香,槐膠,羌活,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麻黃(去根節),半夏(薑汁浸三宿,炒),羚羊角(鎊),陳皮(去白,炒。
以上各一兩),天竺黃(研),木香,人參(去蘆),乾薑(炮),茯苓(去皮),蔓荊子(去白皮),晚蠶砂(微炒),敗龜板(醋酒炙黃),藁本(去土)桑螵蛸(炒),白芷,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煮,焙),虎骨(酒醋塗,炙黃),砂仁,白朮(泔浸一宿,切,焙),枳殼(炒,去白),丁香,厚朴(去皮,薑汁塗,炙,以上各三分),蟬殼(炒),川芎,附子(水浸泡,去皮尖),石斛(去根),肉豆蔻(去殼,微炒),龍腦(另研),雄黃(研,水飛),硃砂(研,水飛。以上各一兩),膩粉(另研),麝香(另研。
各一錢),烏雞(一隻,去嘴翅足),狐肝(三具,以上二味臘月內入瓦瓶固濟,火煅赤,候冷,取出研用),金箔(三十片,為衣)
上藥五十八味,炮製如法,煉蜜合和搗三五千下,丸如桐子大,金箔為衣。每一歲兒,溫薄荷自然汁化下無時。
上閻氏宗錢氏治慢驚法,脈無力者宜之。其法以青州白丸子,兼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鉤藤飲子之類,服之至有往往死中得生者。今如其法,又增入海藏四君子法,次於異功散之後、返魂丹,次於羌活丸膏之後,相參用之也。
〔湯〕凡吐瀉成虛風慢脾,先用奪命散、青州白丸子末,煎如稀糊,入蜜調。控下涎後,服祛風醒脾等藥。
奪命散(方見後通治急慢驚下。)
治虛風,,八仙散,風盛者服之。
白天麻,白附子,花蛇肉,防風,南星,半夏,冬瓜子,全蠍(各等分),加川烏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二片,棗半枚,煎二分,熱服。加薄荷尤佳。
醒脾散,昏困者服之。
白朮,人參,甘草,橘紅,茯苓,全蠍(各半兩),半夏,木香(各一分),白附子(炮,四個),南星(炮,兩枚),陳倉米(二百粒,一方無白朮、半夏,加蓮肉一錢亦可)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二片,棗半個,煎二分,漸漸服之。不可頓服,頓服必吐。
釀乳方
人參,木香,藿香,沉香,橘皮,神麯,麥芽(各等分),丁香(減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碗,姜十片,紫蘇十葉,棗三枚,煎至半碗,乳母食後須去乳汁盡,方取服之,即仰臥霎時,令藥入乳之絡,次令兒吮數口,不可過飽,此良法也。如嘔定一日,急宜截風,服八仙散,兩日後,宜醒脾散。如前件藥俱用不效,危困可憂,須診太衝脈,未絕者,當灸百會一穴,前後髮際,兩耳尖折中,乃是穴也。方書所載但云頂上旋毛中,殊不審有雙頂者,又有旋毛不正者。
白話文:
驚搐
藥物組成(第一部分): 肉桂(去除粗皮)、當歸(用酒浸泡後烘乾、炒過)、細辛(根)、防風(去除蘆葦)、天南星(用薑汁煮軟後炒黃)、阿膠(搗碎、炒過)、藿香(洗去泥土)、烏蛇(用酒浸泡一夜後烤熟、去除皮骨)、沉香、槐膠、羌活、白花蛇(用酒浸泡一夜後烤熟、去除皮骨)、麻黃(去除根節)、半夏(用薑汁浸泡三天後炒過)、羚羊角(磨成粉)、陳皮(去除白瓤、炒過。以上各一兩)。
藥物組成(第二部分): 天竺黃(研磨)、木香、人參(去除蘆葦)、乾薑(炮製過)、茯苓(去除皮)、蔓荊子(去除白皮)、晚蠶砂(微炒)、敗龜板(用醋和酒炙烤至黃)、藁本(去除泥土)、桑螵蛸(炒過)、白芷、何首烏(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煮熟、烘乾)、虎骨(塗上酒和醋後烤黃)、砂仁、白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切片、烘乾)、枳殼(炒過、去除白瓤)、丁香、厚朴(去除皮,塗上薑汁炙烤,以上各三分)。
藥物組成(第三部分): 蟬殼(炒過)、川芎、附子(用水浸泡、去除皮尖)、石斛(去除根)、肉豆蔻(去除外殼、微炒)、龍腦(另外研磨)、雄黃(研磨、水飛)、硃砂(研磨、水飛。以上各一兩)。
藥物組成(第四部分): 膩粉(另外研磨)、麝香(另外研磨,各一錢)。
藥物組成(第五部分): 烏雞(一隻,去除嘴、翅膀和腳)、狐狸肝(三具,以上兩種藥材在臘月放入瓦罐中密封,用火煅燒至紅,冷卻後取出研磨),金箔(三十片,作為藥丸的外衣)。
製藥方法: 將以上五十八味藥材按照方法炮製,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三五千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外裹金箔。
服用方法: 一歲的幼兒,用溫熱的薄荷自然汁化開藥丸服用,沒有固定時間。
治療理論: 這是閻氏宗和錢氏治療慢驚的方法,適合脈搏無力的患者。他們的方法是使用青州白丸子,搭配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鉤藤飲等藥物,服用後往往能在生死關頭被救活。現在按照他們的方法,又加入海藏四君子的方法,放在異功散之後,返魂丹放在羌活丸膏之後,互相配合使用。
湯藥: 如果因為吐瀉導致虛風和慢脾,先用奪命散和青州白丸子末,煎成稀糊狀,加入蜂蜜調和。控制住流口水後,再服用祛風醒脾等藥物。
奪命散 (方子在後面治療急慢驚的部分)
八仙散 (治療虛風,風邪盛的患者服用) 白天麻、白附子、花蛇肉、防風、南星、半夏、冬瓜子、全蠍(各等份),加入川烏。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碗,加入生薑兩片、紅棗半枚,煎煮兩分後趁熱服用。加入薄荷效果更好。
醒脾散 (治療昏睡不醒的患者) 白朮、人參、甘草、橘紅、茯苓、全蠍(各半兩),半夏、木香(各一分),白附子(炮製過,四個)、南星(炮製過,兩枚),陳倉米(二百粒,有的方子沒有白朮和半夏,加入蓮肉一錢也可以)。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碗,加入生薑兩片、紅棗半個,煎煮兩分後慢慢服用。不可以一次服用完,一次服用完必定會吐。
釀乳方 人參、木香、藿香、沉香、橘皮、神麯、麥芽(各等份),丁香(減半)。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十片、紫蘇十片、紅棗三枚,煎煮至剩下一半。乳母吃過後,必須要把乳汁排空,再服用此藥,然後仰臥片刻,讓藥力進入乳絡,再讓嬰兒吸吮幾口,不可過飽。這是很好的方法。如果嘔吐停止一天,就應該立刻截斷風邪,服用八仙散。兩天後,服用醒脾散。如果以上藥物都沒有效果,情況危急,就要診斷太衝脈,如果脈搏沒有斷絕,就應該灸百會穴,位置在前後髮際、兩耳尖折中的地方。醫書上記載只說在頭頂旋毛中,沒有考慮到有雙旋毛或者旋毛不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