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10)

1. 驚搐

〔丹〕急驚主痰熱,當涼瀉之,只用降火下痰養血之藥。慢驚主脾虛,所以多死。先實脾土,後散風邪,只用硃砂安神丸,更於血藥中求之。(如四物、四君子、東垣黃耆益黃散詳用。)

〔錢〕急驚因聞大聲或大驚而發搐,過則如故,此無陰也,當下利驚丸主之。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發搐。蓋熱甚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故利驚丸主之,以除其痰熱。不可用巴豆及溫藥大下之,恐搐虛熱不消也。

小兒熱痰客於心胃,因聞大聲非常,則動而驚搐矣。若熱極,雖不聞聲及驚,亦自發搐。

〔潔〕急驚者陽症也,俱腑受病。熱痰客於心肺,是少陽相火旺。經云:熱則生風,因聞大聲而作。蓋謂東方震卦,得火氣而發搐。火本不動,焰得風而動,當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搐止,宜服安神丸。

〔閻〕急驚,內有熱即生風,又或因驚而發,則目上連札,潮涎搐搦,身體與口中氣皆熱,及其發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故,此急驚症也。當其搐勢漸減時,與鎮心治熱之藥一二服,如麝香丸、鎮心丸、抱龍丸、辰砂丸、紫雪之類。候驚勢已定,須臾以藥下其痰熱,如利驚丸、軟金丹、桃枝丸之類,利下痰熱,心神安寧即愈。

〔丹〕大黑龍丸治小兒急驚神效。(方見後急慢驚治條。)

小黑龍丸,治小兒急驚輕者。

青礞石(煅,一兩),青黛(一錢),蘆薈(一錢半),膽星(一兩),

上為極細末,甘草湯為丸如雞頭大。每一丸,姜蜜薄荷湯下。

上二方,礞石、膽星瀉濕痰之劑為君,痰多者宜之。

〔錢〕,涼驚丸

草龍膽,防風,青黛(研。各三兩),龍腦(研一錢),黃連末(五分),牛黃,麝香(各一字)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金銀煎湯下之。

〔無〕治陽癇,即急驚風。

硃砂(研,一分),膩粉,麝香(各五分),蘆薈,白附子,甘草(各二錢),胡黃連(一錢),蠍梢(七個),殭蠶(蜜炙,十條),金箔(七片),赤腳蜈蚣(炙,一條)

上為末,二歲以上服半錢匕,金錢薄荷湯調下。三歲一錢匕,如口不開,灌入鼻中。

〔錢〕,利驚丸

輕粉,天竺黃,青黛(各一錢),黑牽牛(頭末,半兩),

上同研,蜜丸豌豆大。一歲一丸,溫薄荷湯下,食後服。海藏云:涼驚、溫驚、利驚,自有分別,南星、胭脂、輕粉、青黛,色味各有輕重。

〔羅〕,鎮肝丸,治小兒急驚風,目直上視,抽搐昏亂,不省人事,是肝經風熱也。

天竺黃(研),生地,當歸,竹葉,草龍膽,川芎,大黃(煨),羌活,防風(以上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砂糖水化下,先服此,後服天麻散。

白話文:

驚搐

[丹] 急性驚厥主要是因為痰熱,應該用清涼、瀉火的藥物來治療,只能使用降火、化痰、養血的藥物。慢性驚厥主要是因為脾虛,所以多數會死亡。應該先健壯脾胃,然後再疏散風邪,只用硃砂安神丸,並且在補血的藥物中尋求幫助(例如四物湯、四君子湯、東垣黃耆益黃散等,詳細用法請參考相關說明)。

[錢] 急性驚厥是因為聽到巨大聲響或受到極度驚嚇而發作,發作過後又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屬於沒有陰虛,應該用下利驚丸來治療。小兒急性驚厥,根本原因是心火旺盛導致發熱,表現為身體發熱、面色發紅、想喝水、口中熱氣、大小便黃赤,嚴重時會抽搐。這是因為熱邪過盛導致生風,而風邪屬於肝,這是陽盛陰虛的表現,所以用利驚丸來治療,以去除痰熱。不能使用巴豆等峻下藥或溫熱的藥物來強力瀉下,以免抽搐不止,虛熱無法消退。

小兒熱痰滯留在心胃,因為聽到異常巨大的聲響,就會被觸動而發生驚厥抽搐。如果熱邪到了極點,即使沒有聽到聲響或受到驚嚇,也會自行發生抽搐。

[潔] 急性驚厥屬於陽證,多是臟腑生病。熱痰滯留在心肺,是少陽相火旺盛的表現。醫書說:熱極會生風,會因為聽到巨大聲響而發作。這是在說東方震卦,得到火氣而發抽搐。火本身不會動,但有了風的幫助就會動起來,應該使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抽搐停止後,應該服用安神丸。

[閻] 急性驚厥,體內有熱就會生風,也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而發作,會出現眼睛上翻、口角流涎、身體抽搐,身體和口中都有熱氣,發作結束或睡醒後,就會像正常一樣,這是急性驚厥的症狀。當抽搐的勢頭逐漸減弱時,給予一兩服鎮心清熱的藥物,如麝香丸、鎮心丸、抱龍丸、辰砂丸、紫雪等。等驚厥的勢頭穩定後,要馬上用藥物來瀉下痰熱,例如利驚丸、軟金丹、桃枝丸等,瀉下痰熱,心神安寧就能痊癒。

[丹] 大黑龍丸治療小兒急性驚厥,有神奇的療效。(藥方在後面的急慢性驚厥治療條文中。)

小黑龍丸,治療小兒輕微的急性驚厥。

青礞石(煅過,一兩),青黛(一錢),蘆薈(一錢半),膽星(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甘草湯調和,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生薑、蜂蜜和薄荷煮的湯送服。

以上兩個藥方中,礞石和膽星是瀉濕痰的藥材,痰多的情況適合使用。

[錢],涼驚丸

草龍膽、防風、青黛(研磨,各三兩),龍腦(研磨,一錢),黃連末(五分),牛黃、麝香(各一字)。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金銀花煎的湯送服。

[無] 治療陽癇,也就是急性驚風。

硃砂(研磨,一分),膩粉、麝香(各五分),蘆薈、白附子、甘草(各二錢),胡黃連(一錢),蠍子尾(七個),僵蠶(蜜炙過,十條),金箔(七片),赤足蜈蚣(炙過,一條)。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兩歲以上的兒童服用半錢匕,用金錢薄荷湯調服。三歲的兒童服用一錢匕,如果口不能張開,可以灌入鼻中。

[錢],利驚丸

輕粉、天竺黃、青黛(各一錢),黑牽牛(頭末,半兩)。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用蜂蜜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兒童服用一丸,用溫熱的薄荷湯送服,飯後服用。海藏說:涼驚、溫驚、利驚,各有不同,南星、胭脂、輕粉、青黛,顏色和味道的輕重各不相同。

[羅],鎮肝丸,治療小兒急性驚風,眼睛向上直視,抽搐昏亂,不省人事,這是肝經風熱引起的。

天竺黃(研磨),生地、當歸、竹葉、草龍膽、川芎、大黃(煨過)、羌活、防風(以上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丸,用砂糖水化開送服,先服用這個藥,再服用天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