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9)

1. 驚搐

〔潔〕傷風發搐,因傷風而得之。症同大人傷風寒痰之類,當辨有汗無汗。陰陽二症,用大青膏、小續命之類開發則愈。(大青膏,陰症;小續命,陽症也。)

〔錢〕傷食發搐,因傷食後得之,身體溫,多唾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而發搐,當先定搐,搐退,白餅子下之,後服安神丸。

〔潔〕傷食發搐,謂不因他症忽然而搐。此因飲食過度,致傷脾胃,故兒多睡多吐,不思飲食;脾胃既虛,引動肝風則發搐。當先定其搐,加羌活、防風,煎下瀉青丸,後用白餅子下其食,漸漸用調中丸、異功散養其氣。

〔錢〕百日內發搐,真者不過兩三次,必死。假者頻發不為重。真者內生驚癇,假者外傷風冷。蓋血氣未實,不能勝任,乃發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氣出熱,治之可發散,大青膏主之,及用塗囟浴體法。

李司戶孫,百日病來搐三五次,請眾醫治。或作天吊,或作胎驚,或作驚癇,皆無應者。後錢氏用大青膏如豆許一服發之,復與塗囟法及浴體法,三日而愈。何以然?嬰兒初生,肌骨嫩怯,一被風傷,遂不能任,故發搐也。然頻發者輕,以客風在內,每遇不任即搐,輕則易歇,故發頻也。

搐稀者是內臟發病,不可救也。頻搐者宜散風冷,故用大青膏,亦不可多服。蓋兒至小,易虛易實,多即生熱,止宜用下塗囟法。

麝香(一字),蠍尾(去毒,為末,半錢),薄荷(半字),蜈蚣(炙),牛黃,青黛(各一字)

上同研末,用熟棗肉劑為膏,新綿紙上塗勻,貼囟上,四旁可出一指許,火上炙,手頻熨。百日裡外兒,可用此塗囟法。

〔垣〕外物驚宜鎮平之,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丸、黃連安神丸。(黃連安神丸見燥條,寒水石丸見治法。)

按外物驚者,元氣本不病,故治以黃連安神之苦寒。氣動驚者,不因外物驚,元氣自有病,故治以寒水石,安神之甘寒也。

〔錢〕,鎮心丸,涼心經,治驚熱痰盛。

甜硝(白者,一兩),人參(一兩),甘草(炙),寒水石(燒。各兩半),山藥(白者,二兩),白茯苓(二兩),硃砂(一兩),龍腦,麝香(各一錢,三味另研)

凡急慢驚,陰陽異證,切宜辨而治之,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

上急驚症,屬木火土實也。木實則搐而力大,目上目札,所謂木太過曰發生,其動掉眩癲癇是也;火實則身熱面赤;土實則不吐瀉,睡合睛。故其治法合涼瀉,而用涼驚丸、利驚丸之類。慢驚症屬木火土虛也。木虛則搐而力小,似搐而不甚搐,經所謂木不及曰委和,其病搖動注恐是也,謂手足搐動,腹注泄,心恐悸也;火虛則身冷,口氣冷;土虛則吐瀉,睡露睛。故其治法合溫補而用羌活膏、益黃散。

有熱者,用東垣黃耆益黃散。其東垣非錢氏羌活膏治慢驚者,謂土虛泄瀉,火木乘之,謂手掌與腹俱熱之症。若火木土俱虛,而搖動恐悸注瀉手腹冷者,非羌活膏不能治之。

白話文:

[驚搐]

風寒引起的抽搐:

這是因為受風寒引起的抽搐,症狀和大人感冒風寒痰多類似,要分辨有沒有出汗。分為陰陽兩種情況,陰症可以用大青膏,陽症可以用小續命湯來疏通發散,就可以痊癒。(大青膏用於陰症,小續命湯用於陽症。)

食物積滯引起的抽搐:

這是因為吃了東西消化不良引起的抽搐,身體發熱,容易流口水、嗜睡,或者會嘔吐,不想吃奶,接著就發生抽搐。這時要先止住抽搐,抽搐停止後,用白餅子幫助消化,再服用安神丸來安神。

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

這指的不是因為其他疾病,而是突然發生的抽搐。是因為飲食過量,傷害了脾胃,所以小孩會嗜睡、嘔吐、不喜歡吃東西。脾胃虛弱後,就會引動肝風,導致抽搐。這時要先止住抽搐,加入羌活、防風,煎服瀉青丸來瀉火,之後用白餅子幫助消化食物積滯,慢慢地用調中丸、異功散來調養脾胃。

一百天內嬰兒發生的抽搐:

真正的抽搐,發生次數不超過兩三次,通常會死亡。假的抽搐,會頻繁發生,但病情不嚴重。真正的抽搐是內臟產生驚癇,假的抽搐是外感風寒。這是因為嬰兒的血氣還不充足,不能承受外邪,所以會抽搐。要判斷是不是假的抽搐,可以看他的口中呼出的氣體是不是熱的,如果是熱的,治療方向要疏散風邪,可以用大青膏,也可以用塗抹囟門和藥浴的方式來治療。

李司戶的孫子,在出生一百天時發生抽搐三五次,請了很多醫生治療,有的說是天吊,有的說是胎驚,有的說是驚癇,都沒有效果。後來錢氏用如豆子大小的大青膏服用,再配合塗抹囟門和藥浴的方法,三天就好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嬰兒剛出生,肌肉和骨骼都很稚嫩,一旦被風寒侵襲,就會受不了,所以會抽搐。但頻繁抽搐的,病情反而比較輕,是因為外來的風邪在體內,每次遇到身體承受不住時就會抽搐,症狀輕微,容易停止。

抽搐次數少的,是內臟發生的疾病,無法救治。頻繁抽搐的適合散風寒,所以用大青膏,但也不能服用太多。因為嬰兒很小,身體容易虛也容易實,藥吃多了就會生熱,所以只適合用塗抹囟門的方法。

塗抹囟門藥膏:

麝香(少量),蠍尾(去掉毒性,磨成粉末,半錢),薄荷(少量),蜈蚣(炙烤),牛黃,青黛(各少量)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粉末,用煮熟的棗肉做成藥膏,均勻地塗在新綿紙上,貼在囟門上,四周可以超出約一指寬,放在火上稍微烤一下,用手頻繁地按壓。一百天內外的嬰兒,都可以使用這個塗抹囟門的方法。

外物驚嚇引起的驚悸:

如果是因為外物驚嚇引起的,要用黃連安神丸來鎮靜平息。如果是氣機紊亂引起的驚嚇,要用寒水石丸、黃連安神丸。(黃連安神丸的配方在其他條目,寒水石丸的配方在其他治療方法中。)

外物驚嚇引起的驚悸,是因為元氣沒有問題,所以用黃連安神丸的苦寒藥性來治療。氣機紊亂引起的驚悸,不是因為外物驚嚇,而是元氣本身就有問題,所以用寒水石丸的甘寒藥性來治療。

鎮心丸:

鎮心丸可以清涼心經,治療驚悸、發熱、痰多的症狀。

甜硝(白色的,一兩),人參(一兩),甘草(炙烤,半兩),寒水石(燒過,各半兩),山藥(白色的,二兩),白茯苓(二兩),硃砂(一兩),龍腦,麝香(各一錢,這三味藥要另外研磨)

所有急驚和慢驚,陰陽症狀不同,一定要仔細辨別後再治療。急驚適合用清涼瀉下的藥物,慢驚適合用溫補的藥物。

急驚:

急驚的病症屬於木火土實。木氣過盛時,會抽搐而且力氣很大,眼睛向上翻,這就是所謂的「木太過則發生」,出現抽動、頭暈、癲癇等症狀;火氣過盛時,會身體發熱、面色發紅;土氣過盛時,不會嘔吐或腹瀉,睡覺時眼睛會閉著。所以治療方法要清涼瀉火,可以用涼驚丸、利驚丸之類的藥物。

慢驚:

慢驚的病症屬於木火土虛。木氣虛弱時,抽搐的力氣比較小,好像在抽搐但又不嚴重,這就是所謂的「木不及則委和」,會出現身體搖動、驚恐等症狀,也就是手腳抽動、腹瀉、心悸等。火氣虛弱時,會身體發冷、口氣冷;土氣虛弱時,會嘔吐、腹瀉,睡覺時眼睛會張開。所以治療方法要溫補,可以用羌活膏、益黃散。

熱症:

有熱症的,可以用東垣黃耆益黃散。這裡的東垣,不是錢氏用羌活膏治療慢驚,而是指土氣虛弱、腹瀉,火木之氣來乘虛而入的情況,也就是手掌和腹部都發熱的症狀。如果火、木、土都虛弱,出現身體搖動、驚恐、腹瀉、手腳腹部發冷的症狀,就只能用羌活膏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