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5)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5)
1. 生下胎疾
〔無〕小兒初生氣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胃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未可斷臍帶,且將胞衣置爐炭中燒之,仍捻大紙條蘸油點火於臍帶下熏之。蓋臍帶連兒,火熏時,有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蕩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洗浴,了,即斷臍帶。
〔海〕,百壽散,小兒初生未滿月已里用之者,老無瘡疥。
黃連(一兩),硃砂(一錢),
上水煎,令老母拭去口涎,淨,灌下,余藥傾盆中浴兒,遍身搽,妙。
又方,淨黃連一錢,水一盞,預先煎下,待兒生未出聲時,便用灌下,以去腹中惡物臍屎,兼解胎中蘊積熱毒,終身不生瘡,又去臍風等病。
〔錢〕胎實,面紅目黑睛多者,善笑;胎怯,面黃目黑睛少白睛多者,多哭。更別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也。胎肥者,生下肌肉厚,遍身血色紅,滿月以後,漸漸羸瘦,目白睛粉紅色,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生涎,,浴體法,主之。
天麻(二錢),蠍尾(去毒),硃砂(各五分),烏蛇肉(酒浸,焙乾為末),白礬(各三錢),麝香(一字),青黛(三錢),
上研勻,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一握,並葉五七枚,同煎至十沸,溫熱浴之。勿浴背。
胎怯者,生下面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采,亦宜以浴法主之。
〔世〕母氣不足,則羸瘦而肉薄;父精不足,則解顱,眼白多。
胎熱,生下有血氣,時時叫哭,身壯熱如淡茶色,目赤,大便赤黃,糞稠,急釀乳浴法主之。
〔湯〕小兒在胎時,因母有熱,或恣食酒面熱毒之物,傳於胎中,令兒生下面赤眼閉,身體壯熱,哭聲不止,口熱如湯,乃胎熱之候也,宜,生地黃湯,。
生地,赤芍藥,川芎,當歸,栝蔞根
上件等分,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煎六分。產婦亦可服,以些抹入兒口中。
凡胎熱服藥不可求速效,治法當釀乳漸解之。若處以涼藥攻之,必損脾胃,加以嘔吐,乃成大患,宜服生地黃湯,用釀乳。小兒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將護,再傷於風,其候面色青白,四肢逆冷,手足顫動,口噤不開,乃胎寒之故,或寒氣乘虛入臟,作腹疼盤腸內吊。(胎寒治法見寒腹痛條。)
〔田〕月里生驚。急取豬乳細研,辰砂、牛黃各少許,調抹口中,神效。乳母服防風通聖散三劑,其驚自消。
〔《鬥》〕治小兒未滿月,驚搐似中風欲死者。用辰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上,最效。
〔湯〕治胎癇驚風皆可服。全蠍頭尾全者,用生薄荷葉包,外以麻線纏,火上炙燥,為末,別研生朱、麝香各少許,煎麥門冬湯調下。
小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柏汁,乳食不思,啼叫不止,此胎黃之候。凡有此症,乳母宜服生地黃湯,仍忌酒面五辛之物。
白話文:
嬰兒初生無法啼哭
如果嬰兒剛出生時氣息微弱、無法啼哭,通常是因為難產或體內虛寒所導致。應立即用棉絮包裹嬰兒抱在懷中,不要急著剪斷臍帶。將胎盤放在爐火中焚燒,並用浸油的紙條點火在臍帶下方燻烤,讓火氣經由臍帶進入腹部。接著用熱醋水清洗臍帶,過一會兒嬰兒就會恢復呼吸,像平常一樣啼哭,這時才能洗澡並剪斷臍帶。
百壽散
百壽散這種藥粉,嬰兒出生未滿月時使用,長大後就不會長瘡或疥癬。
配方:黃連(一兩)、硃砂(一錢)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讓產婦擦拭嬰兒口中的口水後,將藥液灌入嬰兒口中。剩下的藥液可以倒在盆中給嬰兒洗澡,並塗抹全身,效果很好。
又一方
另外還有一個方子,用乾淨的黃連一錢,加一碗水煎煮,在嬰兒還沒發出聲音前就灌下去,可以去除腹中的胎便,並解除胎內積累的熱毒,這樣一生都不會長瘡,也能預防臍風等疾病。
胎兒體質的判斷
如果胎兒體格強壯,臉色紅潤、眼睛黑亮,通常比較愛笑;如果胎兒體格虛弱,臉色蠟黃、眼睛黑少白多,通常比較愛哭。還要考慮父母的體型,父母體型一胖一瘦時,胖的不適合生瘦的嬰兒,瘦的不適合生胖的嬰兒。如果胎兒體型肥胖,出生後肌肉豐厚、全身血色紅潤,但滿月後會逐漸消瘦,眼睛的白色部分會呈現粉紅色,容易感到煩躁、大便困難、經常流口水,可以採用以下洗澡的方式來治療:
配方:天麻(二錢)、蠍尾(去除毒性)、硃砂(各五分)、烏蛇肉(用酒浸泡後烘乾磨成粉)、白礬(各三錢)、麝香(少許)、青黛(三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均勻,每次取三錢,加三碗水,放入一把桃枝及五到七片桃葉,一同煎煮至沸騰十次,用溫熱的藥液給嬰兒洗澡,但不要洗背部。
如果胎兒體質虛弱,出生時臉色無光澤、肌肉瘦薄、大便呈白色水狀、全身無血色、經常打嗝、眼睛無神,也適合用這種洗澡的方式治療。
母親和父親的影響
母親氣血不足,嬰兒就會瘦弱且肌肉單薄;父親精氣不足,嬰兒的頭骨縫隙會比較大,眼睛白色部分會比較多。
胎熱
如果胎兒體內有熱,出生時會出現血絲,經常哭鬧,身體發熱且呈現淡淡的茶色,眼睛發紅,大便呈紅黃色且黏稠,應立即採用釀乳洗澡的方式來治療。
胎熱的成因與治療
嬰兒在胎中時,因為母親體內有熱,或經常吃酒、麵等熱性食物,導致熱毒傳給胎兒,造成嬰兒出生後臉色赤紅、眼睛緊閉、身體發熱、哭鬧不停、口中發燙,這是胎熱的症狀。應該服用生地黃湯來治療。
配方: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栝蔞根
將上述藥材等份切碎,每次取半兩,加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產婦也可以服用,並用藥液擦拭嬰兒的口腔。
治療胎熱不宜追求速效,應該採用釀乳的方式逐漸解除。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攻伐,一定會損害脾胃,導致嘔吐,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應該服用生地黃湯,並採用釀乳的方式治療。
胎寒
如果嬰兒胎中有寒氣,出生後沒有好好照顧,又受到風寒侵襲,會出現臉色青白、四肢冰冷、手腳顫抖、口噤不開等症狀,這是胎寒的緣故,或是寒氣趁虛侵入內臟,導致腹痛、腸道絞痛等問題。(胎寒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寒性腹痛的條目。)
月內驚嚇
如果嬰兒在滿月內受到驚嚇,立即取豬乳磨細,加入少許辰砂、牛黃,調勻後塗抹在嬰兒口中,效果很好。產婦服用防風通聖散三劑,嬰兒的驚嚇症狀就會自然消失。
治療嬰兒驚厥
如果未滿月的嬰兒出現驚厥、抽搐等症狀,像是要死了一樣,用新汲水濃磨辰砂汁,塗在嬰兒的手心、腳心和胸口,效果最好。
治療胎癇驚風
胎癇和驚風都可以服用此方:取完整的全蠍,用新鮮薄荷葉包裹,再用麻線纏繞,在火上烤乾後磨成粉末,另外研磨少許生朱砂、麝香,用麥門冬湯調服。
胎黃
如果嬰兒出生後全身皮膚和眼睛都呈現黃色,像金色一樣,身上發熱,大便不通暢,小便像柏樹汁液一樣,食慾不振、哭鬧不停,這是胎黃的症狀。有此症狀時,產婦應該服用生地黃湯,並避免飲酒及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