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四·婦人部 (21)
卷之三十四·婦人部 (21)
1. 赤白帶
〔丹〕赤白帶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之。虛者不可峻攻,實者可行。血虛,加減四物湯。氣虛,以朮、參、陳皮間與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燥濕為先。濕甚者,固腸丸。相火動者,諸藥中加炒黃柏。滑者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
)性躁者,加黃連。寒月少加薑、附。臨機應變,先須斷厚味。帶下與夢遺,同法治之。肥人有帶,多是濕痰,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朮、川芎。瘦人帶病少,如有多是熱,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帶、漏,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膀胱,出於大腸小腸,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白朮、蒼朮,仍用丸子。治結痰白帶,以小胃丹,半飢半飽,津液下數丸,候鬱積行,卻服補藥。
白朮(一兩),蒼朮(半兩),紅白葵花(二錢半),白芍(七錢半),
上蒸餅為丸,空心,煎四物湯下二十丸。
陶遵道外姑,年七十,形瘦善啖,白帶。食前,薑湯吞大補丸五十丸一二次,午膳後及臨臥時,各與小胃丹十五丸,愈。
〔《大》〕,乳香散,治赤白帶下。
草果(一個,去皮,入麝香一小塊,用麵餅裹,火炮焦黃,留性,取出和麵用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皮飲調下,重者三錢。
〔丹〕帶下不止,用椒目、白芷。治白帶用椒目為末,米飲調服。
樗皮丸,治赤白帶有濕熱者。
芍藥(五錢),良薑(三錢,燒灰),黃柏(二錢。各炒成灰),椿根皮(一兩半),
上為末,粥丸,每服三五十丸。米飲空心吞下。
赤白帶因濕熱勝而下者。
蒼朮(鹽炒),白芍(各一兩),枳殼(三錢),椿根皮(炒,二兩),乾薑(煨,二兩),地榆(半兩),甘草(三錢),滑石(一兩,炒)
上末粥丸,米飲下。
治帶下。
椿根皮(二兩),神麯(炒),麥皮曲(炒),黃柏(各一兩,炒),芍藥(一兩半),滑石(半兩),枳殼(半兩),蒼朮(一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
固腸丸,治濕氣下利,大便血,白帶。去脾胃陳積之後,用此以燥下濕,亦不曾單用,看病作湯使。
椿根皮為末,粥糊為丸。此藥性涼而燥,須炒用。一方加滑石一半。
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脈數者。
黃連(炒),側柏(酒蒸),黃柏(炒。各半兩),香附(醋炒),白朮(炒。各一兩),白芷(燒存性,三錢),椿根皮(二兩,炒),白芍(一兩),木香(三錢),
上為末,飯粥為丸,米飲湯送下。
上五方治帶椿皮例。涼燥之劑,濕熱盛者宜之。後一方有黃連、香附、木香,故可治七情所傷。
〔《大》〕,地榆膏,治赤白帶下,骨立者。
白話文:
赤白帶(女性分泌物異常)
羅先生治療赤白帶的方法:可以使用十棗湯、神佑丸或玉燭散。身體虛弱的人不宜使用強力的攻伐藥物,體質強壯的人則可以。若是因為血虛,可用加減四物湯;氣虛則可以用白朮、人參、陳皮等藥材。赤帶屬於血,白帶屬於氣,治療的重點是先處理體內的燥和濕。如果體內濕氣太重,可以使用固腸丸。若是相火妄動,則可在其他藥材中加入炒過的黃柏。如果分泌物滑脫不止,則可加入龍骨、赤石脂;如果分泌物停滯不暢,則可加入葵花。(白帶用來治療白色分泌物,赤帶用來治療紅色分泌物。)
性情急躁的人,可加入黃連;寒冷的月份可稍加薑、附子。治療時應隨機應變,首先要避免食用肥膩厚味的食物。女性分泌物異常(帶下)與男性遺精,治療方法類似。肥胖的人有帶下,多是因為體內有濕痰,可以使用海石、半夏、南星、炒黃柏、青黛、蒼朮、川芎等藥材。瘦的人帶下病症較少,如果有的話多半是熱,可以使用炒黃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等藥材。帶下和漏下,都是因為胃中痰濕積聚,向下流到膀胱,並從大腸小腸排出,應該使用升提藥物。如果情況嚴重,則可以用催吐的方式來提昇氣機,再用二陳湯加上白朮、蒼朮等藥材,或是使用藥丸來治療。治療痰結引起的白帶,可以使用小胃丹,在半飢半飽時服用,並配合津液下數丸,等待體內積滯排出後,再服用補藥。
白朮(1兩)、蒼朮(半兩)、紅葵花和白葵花(各2錢半)、白芍(7錢半),將這些藥材蒸熟做成藥丸,空腹時用四物湯送服20丸。
陶遵道的外姑,七十歲,形體瘦弱,食慾很好,但有白帶。她在飯前用薑湯送服大補丸50丸,一天一到兩次;午飯後和睡前,各服用小胃丹15丸,病就好了。
《大醫典》的乳香散,可以治療赤白帶下。
草果(1個,去皮,放入一小塊麝香,用麵餅包住,用火烤焦黃,取出保留藥性,然後與麵粉一起使用),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用陳皮水沖服,症狀嚴重者可服用3錢。
《丹溪心法》記載,帶下不止,可以用椒目、白芷。治療白帶,可以用椒目磨成粉,用米湯沖服。
樗皮丸,可以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赤白帶下。
芍藥(5錢)、良薑(3錢,燒成灰)、黃柏(2錢,各自炒成灰)、椿根皮(1兩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30-50丸,空腹用米湯吞服。
赤白帶是因為體內濕熱過盛而引起的。
蒼朮(鹽炒)、白芍(各1兩)、枳殼(3錢)、椿根皮(炒,2兩)、乾薑(煨,2兩)、地榆(半兩)、甘草(3錢)、滑石(1兩,炒),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粥做成藥丸,用米湯吞服。
治療帶下的藥方:
椿根皮(2兩)、神麯(炒)、麥皮曲(炒)、黃柏(各1兩,炒)、芍藥(1兩半)、滑石(半兩)、枳殼(半兩)、蒼朮(1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丸,空腹服用。
固腸丸,可以治療濕氣引起的腹瀉、大便帶血和白帶。在清除脾胃的積滯後,再用此藥來乾燥下部的濕氣,但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根據病情搭配湯藥服用。
椿根皮磨成粉,用粥糊做成藥丸。此藥性質涼且燥,必須炒過再用。另一種做法是加入一半的滑石。
治療因七情所傷,導致脈搏跳動快速的白帶。
黃連(炒)、側柏(酒蒸)、黃柏(炒,各半兩)、香附(醋炒)、白朮(炒,各1兩)、白芷(燒至保留藥性,3錢)、椿根皮(2兩,炒)、白芍(1兩)、木香(3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米飯或粥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以上五個治療帶下的藥方都使用了椿皮。這些藥物性質涼燥,適合濕熱盛的人服用。後面一個藥方加入了黃連、香附、木香,因此可以治療因七情所傷而引起的疾病。
《大醫典》的地榆膏,可以治療赤白帶下,特別是身體瘦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