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四·婦人部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四·婦人部 (15)

1. 血崩

若經血氣惡物下之不絕,尤宜救其根源,治其本經,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若遇夏月白帶下脫漏不止,宜用此湯,一服立止。

柴胡調經湯,治經水不止,鮮血,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不思飲食。

羌活,獨活,藁本,升麻(各五分),蒼朮(一錢),柴胡根(七分),葛根,當歸身,甘草(炙。各三分),紅花(少許)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去渣,稍熱空心服,微汗立止。

一婦人經候黑血凝結成塊,左廂有血瘕,水瀉不止,穀食有時一化,有時不化,至今歲四月,血塊暴下,並水注俱作,是前後二陰有形之血脫竭於下。既久,經候尤不調,水瀉日見三兩行,食罷心煩不快,飲食減少,甚至瘦弱。東垣先生曰:夫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權變之宜。

若不本四時,以順為逆,非其治也。且治之大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故聖人云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大抵聖人立法,各自有義。且如升陽或發散之劑,是助春夏之陽氣,令其上升,乃瀉秋冬收藏殞殺寒涼之氣,此病是也。當用此法治之,乃升降浮沉之至理也。

夫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乃從四時,如治病逆之,則殺人矣。故經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可不畏哉!夫人之身亦有天地四時之氣,不可止認在外,人體亦同天地也。今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下脫矣;水瀉又數年不愈,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矣。後陰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陰者精氣之門戶,俱下竭,是病人周身之氣常行秋冬之令。

陰主殺,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陽生陰長,春夏是也,在人身之中,令氣升浮者,穀氣上行是也。既病,則周身血氣皆不生長,穀氣又不升,其肌肉消少,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既下元二陰俱脫,血氣消竭,假令當日元是熱症,今下焦久脫,已化為寒矣。此病久沉久降,寒濕太勝,當急救之。

瀉寒以熱,降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長生,補養氣血,不致偏枯。聖人立治之法,云:濕氣大勝,以所勝治之。助甲風木上升是也。故經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也。當調和胃氣,次用白朮之類,以燥其濕而滋元氣。如其不止,後用風藥,以風勝濕,此之謂也。此藥便是大舉大升,以助春夏二濕之久陷下之至治也。

又一本云:此病次用四物,隨濕症加減。

〔《大》〕,獨聖散,治婦人血崩不止。

用防風去蘆,不以多少,為細末,酒煮白麵,清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日二服,更以面作糊,酒投之極驗。治血崩。夏枯草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無時服。

〔《千》〕治崩中不止。芎藭八兩,清酒五升,煎至二升半,分三服。不耐者,徐徐進之。(義云:芎不可久服,令人暴死。)

白話文:

如果經血或惡露持續不止,應該要找出根本原因,治療其所屬的經脈。只需要增強脾胃功能,平息心火的過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在夏天遇到白帶過多或經血淋漓不斷的情況,可以用這個藥方,一服就能見效。

柴胡調經湯,可以治療經血不止、鮮血流出、頸部肌肉僵硬、頭痛、脊椎骨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方組成:羌活、獨活、藁本、升麻(各二克),蒼朮(四克),柴胡根(三克),葛根、當歸身、炙甘草(各一克),紅花(少量)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成一服藥,去渣後稍微溫熱,在空腹時服用,稍微出汗就會止血。

有個婦人經期排出黑色的血塊,左側腹部有血腫,而且腹瀉不止,吃的食物有時能消化,有時不能消化。到了今年四月,突然大量排出血塊,同時也像水一樣流出,這是前後陰的氣血都嚴重耗損的表現。由於時間久了,經期更加不正常,腹瀉每天發生兩三次,飯後感到心煩不舒服,食量減少,甚至變得瘦弱。東垣先生說:聖人治療疾病,一定要根據四季的升降浮沉規律,並根據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

如果不根據四季規律,把順應自然的治療方法變成逆反,那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治療的原則,必須先考慮到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不要違背自然的和諧,不要過度增強或削弱身體的機能,否則會導致早夭;不要使邪氣侵入,不要失去正氣,這樣才能使人長壽。所以聖人說,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用瀉法治療就會好轉,用發汗法治療就會死亡。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用發汗法治療就會好轉,用瀉法治療就會死亡。大體來說,聖人制定治療方法,都有其道理。比如使用升陽或發散的藥物,是幫助春夏的陽氣上升,從而驅散秋冬收藏的寒涼之氣,這個病就適合用這種方法治療,這就是升降浮沉的至理。

天地之氣,藉由升降浮沉的運行,來適應四季的變化,如果治療疾病時違背這個規律,就會導致死亡。所以古書說,順應天道就會昌盛,違背天道就會滅亡,難道能不畏懼嗎!人體也有天地四季的氣,不可以只看外在,人體也是一個小天地。現在經血不停流出,是前陰的氣血已經下脫了;腹瀉又多年不好,是後陰的氣血又下陷了。後陰主要掌管有形的物質,前陰是精氣的門戶,如果都耗損了,那麼病人的全身之氣就常常處於秋冬的狀態。

陰氣主殺,這種病就屬於收藏性的疾病。陽氣生長,陰氣滋長,這就是春夏的景象,在人體內,使氣上升的,就是食物消化後產生的氣。如果生病了,那麼全身的血氣都無法正常生長,食物消化後的氣也無法上升,導致肌肉消瘦,這就是陰陽二氣都將要耗盡的表現。既然下元二陰都耗脫了,血氣也消竭了,就算病人原本是熱症,現在下焦長期耗損,也已經轉變成寒症了。這種病是長期沉降,寒濕過於旺盛,必須趕快救治。

要用熱藥來驅散寒氣,用燥藥來去除濕氣,大力的升舉陽氣,幫助陽氣生長,補養氣血,不要使身體陰陽偏頗。聖人制定治療方法說:濕氣太過旺盛,就要用能剋制濕氣的方法來治療,也就是幫助甲木上升。古書說,風能勝過濕,所以要用能剋制濕氣的方法來使之平衡。應該先調理胃氣,然後用白朮之類的藥,來乾燥濕氣並滋養元氣。如果還沒有止住,就用風藥來驅散濕氣,這就是所謂的以風勝濕。這個藥方就是大力升舉陽氣,用來治療春夏二季濕氣長期下陷的病症。

另一本書說:這個病可以用四物湯,並根據濕症的輕重來加減藥物。

〔《大》〕,獨聖散,可以治療婦女血崩不止。

藥方:用防風(去掉蘆頭),用量不拘,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過的白麵糊調和,在空腹飯前服用六克,每天服用兩次,也可以把麵粉做成糊,用酒沖服,效果非常好。治療血崩。夏枯草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六克,用米湯調服,不拘時間服用。

〔《千》〕治療崩漏不止。用芎藭四百克,清酒五升,煎煮到剩下兩升半,分三次服用。身體虛弱的人,要慢慢服用。(書中提到:芎藭不可以長期服用,會導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