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1)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1)
1. 短氣
短氣,骨節痛,不得屈伸,汗出小便不利,惡風身腫者,為風濕,宜甘草附子湯。(方論見體痛。)短氣腹滿脅痛,其人若脈弦浮大,外不解,無汗,嗜臥身黃,小便難,有潮熱者,小柴胡湯也。(論見胃實。方見往來寒熱。)
若表未解,手足濈然汗出,或有潮熱者,宜大承氣湯。(方論見潮熱條。)若表解心下痞硬,乾嘔短氣者,宜十棗湯。(方論見上。)
短氣煩躁,若發汗不徹,續微汗出,不惡寒,表證不罷,面赤者,為並病,更發汗則愈。(論見面赤。)若下後,心中懊憹,心下硬痛者,用大陷胸湯。(論見結胸。)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坐而伏者,短氣也。(論見大法。)
白話文:
[短氣]
短氣,關節疼痛,不能彎曲和伸直,出汗且小便不順暢,怕風身體腫脹,這是風溼症狀,適合服用甘草附子湯。(詳細論述見體痛部分)
短氣,腹部脹滿,脅痛,如果脈象弦浮大,外部症狀沒有緩解,不出汗,嗜睡,皮膚髮黃,小便困難,伴有潮熱的人,適合服用小柴胡湯。(論述見胃實部分,方劑見往來寒熱部分)
如果表面症狀未解除,手腳持續出汗,或有潮熱的人,適合服用大承氣湯。(方劑論述見潮熱部分)
如果表面症狀已解除,但心下感覺痞硬,乾嘔短氣的人,適合服用十棗湯。(方劑論述見上)
短氣煩躁,如果發汗不徹底,持續輕微出汗,不再怕冷,表面症狀還未消除,臉紅的人,這是並病(兩種或以上疾病同時存在),再次發汗就能痊癒。(論述見面赤部分)
如果使用了下法後,心中感到煩悶,心下部位硬痛的人,應該使用大陷胸湯。(論述見結胸部分)
跌陽脈微弱且緊繃,緊繃表示寒邪,微弱表示虛損。微弱和緊繃相互作用,就會出現短氣的症狀。坐着卻彎腰駝背的人,就是短氣的表現。(論述見大法部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