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中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20)

1. (五)燥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臨臥服,米飲下一服,加至四、五十丸,宣利為度。覺病勢退,服五補丸,不問男女老幼,並可服之,量與加減。

麻仁丸:

調三焦,和五臟,潤腸胃,除風氣,及治風熱壅結,津液耗少,令大便閉澀不通,高年及有風人大便秘,宜服之。

枳實(麵炒),白檳榔(各一兩半),羌活(一兩洗),菟絲子(一兩半酒浸別末),〔山茱萸〕(一兩半),郁李仁(四兩去皮),車前子(一兩半),肉桂(一兩),木香(一兩),大黃(四兩半),麻仁(四兩別研)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臨臥溫水下。

神功丸:

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腳疼痛,肩背重〔疼〕,頭昏〔面〕熱,口苦咽乾,心胸煩躁,眠臥不安,及治腳氣,並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大黃(四兩面煨),麻仁(二兩別研),人參(二兩),訶子皮(四兩)

上一處研,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酒亦得,食後服。如大便不通,倍服,利為度。

厚朴湯:

凡治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療,有虛秘,有實秘。有胃實而秘者,能飲食,小便赤,當以麻仁丸、七宣丸之類主之。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厚朴湯宜之。

厚朴(三兩銼),白朮(五兩),半夏(二兩泡),枳殼(二兩炒),陳皮(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三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胃實秘,物也;胃虛秘,氣也。

七聖〔丸〕:

治風氣壅盛,痰熱結搏,頭目昏重,涕唾稠黏,心煩面熱,咽乾口燥,精神不爽,夜臥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悶,腹脹脅滿,腰腿重痛,大便秘澀,小便赤澀,宜服之。

川芎,肉桂,木香,大黃(各半兩酒浸),羌活(一兩),郁李仁(一兩去皮),檳榔(半兩)

上〔七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下,食後臨臥〔服〕。〔山〕嵐瘴地,最宜服之。〔更量臟腑虛實加減〕

犀角丸:

治三焦邪熱,一切風氣,〔又〕治風盛痰實,頭目昏重,肢體拘急,痰涎壅塞,腸胃燥結,大小便難。

黃連,犀角(各一兩),人參(二兩),大黃(八兩),黑牽牛(二十兩)

上與黑牽牛和合〔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臥時溫水下,更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五)燥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或睡前服用,用米湯送服。如果病情好轉,可以增加劑量至四、五十丸,以通便為度。感覺病情減輕後,服用五補丸。男女老幼皆可服用,劑量需根據情況增減。

麻仁丸:

調理三焦、五臟,滋潤腸胃,去除風氣,治療風熱壅結、津液不足導致的大便祕結不通。老年人或體內風氣較盛導致大便秘結者,宜服用此藥。

神功丸:

治療三焦氣滯、心腹脹滿、六腑風熱、大便秘結、腰腿疼痛、肩背沉重、頭昏頭熱、口苦咽乾、心煩意燥、睡眠不安,以及治療腳氣,以及體內風氣盛、大便乾燥者。

厚朴湯:

治療臟腑便秘不能一概而論,有虛秘和實秘之分。胃實而便秘者,能吃東西,小便顏色深紅,應服用麻仁丸、七宣丸等藥物。胃虛而便秘者,不能吃東西,小便清澈,則應服用厚朴湯。

七聖丸:

治療風氣壅盛、痰熱阻滯,出現頭昏眼花、鼻涕唾液粘稠、心煩面熱、咽乾口燥、精神不振、夜臥不安、肩背僵硬、胸膈脹滿、腹部脹滿脅肋疼痛、腰腿疼痛、大便秘結、小便澀痛等症狀者,宜服用此藥。山區瘴氣盛行之地,尤其適合服用。需根據臟腑虛實調整藥量。

犀角丸:

治療三焦邪熱、一切風氣病,以及風盛痰實,出現頭昏眼花、肢體僵硬、痰涎壅塞、腸胃乾燥、大小便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