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中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11)

1. (一)風

上將麻黃去根、苗、節,用河水三石三斗三升,小鬥七升是也,熬至六升,濾去麻黃,澄清再熬至二升半,入其餘藥末,每一兩三錢作十丸,硃砂為衣。每一丸,酒一盞,浸至晚,溶化,臨臥服。

不換金丹:

退風散熱。治風有二法,〔行〕經和血及開〔發〕腠理。經脈凝滯,非行經則血不順,是治於內也。皮膚鬱結,非開發則榮衛不和,是調理於外也。此亦發散之藥也。

荊芥穗,白殭蠶(炒),天麻,甘草(各一兩),羌活(去蘆),川芎,白附子(生),川烏頭(生),蠍梢(去毒炒),藿香葉(各半兩),薄荷(三兩),防風(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細〔嚼〕茶清下。如口喎向左,即右〔腮〕上塗之,即止。

花蛇續命湯:

治卒中風,牙關緊急,精神昏憒,口眼喎斜,不知人事,痰涎不利,喉中作聲。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乾),全蠍(炒),獨活(去土),天麻,附子,人參,防風,肉桂,白朮,藁本,白附子(炮),赤箭,川芎,細辛(去葉),甘草(炙),白殭蠶(去絲灰炒),半夏(湯浸切),白茯苓(去皮),麻黃(去節,水煮三沸去沫,細切,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加減沖和湯:

治中府之病,宣外陽,補脾胃,瀉風木,實表裡,養榮衛。

柴胡(五分),升麻(三分),黃耆(五分),半夏(二分),黃芩,陳皮,人參,芍藥,甘草(各二分半),當歸,黃柏(酒浸,各三分)

上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如有自汗多者,加黃〔耆〕半〔錢〕;嗽者加五〔味〕子二十〔粒〕。

防風天麻〔散〕:

治風痹走注,肢節疼痛,中風偏枯,或暴喑不語,內外風熱壅滯,解昏眩。

防風,川芎,天麻,羌活,白芷,當歸,草烏頭,白附子,荊芥穗,甘草(炙,各半兩),滑石(二兩)

上為末,熱酒化蜜少許,調半錢,加至一錢,覺藥力運行微麻為度。或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熱酒化下。或半丸,細嚼,白湯下亦得。散鬱結,宣氣血。如甚者,服防風通聖散。

祛風丸:

治風偏,手足〔顫〕掉,語言謇澀,筋骨痛。

烏頭(炮),天南星,草烏頭(炮),半夏,綠豆粉(各一兩),甘草,川芎,白殭蠶,藿香,零零香,地龍,蠍梢(各三兩),川薑(半兩炮)

上末一兩,用綠豆粉一兩,白麵二兩,滴水丸梧桐子大。每三、五丸,細嚼,茶清下,或五、七丸亦得,食後服,初服三丸,漸加多。

大通聖白花蛇散:

中府之藥也。(大)治諸風,無問新久,手足軃曳,腰腳緩弱,行步不正,精神昏昧,口眼喎斜,語言謇澀,痰涎壅盛,筋脈攣急,肌肉頑痹,皮膚燥癢,骨節疼,目眩,下注腰腳,疼痛腿重,腫瘍生瘡;或痛無常〔處〕,遊〔走〕不定,及風氣上攻,面浮〔腫〕耳鳴,並宜服之。

白話文:

(一)風

麻黃湯(方劑一)

將麻黃去除根、莖、節,用河水三石三斗三升(約合現代180升),熬至六升(約合現代36升),過濾掉麻黃,澄清後再熬至二升半(約合現代15升),加入其他藥材研磨成的粉末,每兩(約合現代10克)藥粉加3錢(約合現代1.5克)的硃砂做成十丸藥丸,硃砂作為藥丸的包衣。服用時,每丸用一盞酒(約合現代100毫升)浸泡至晚上,使其溶解,臨睡前服用。

退風散熱方(方劑二)

治療風邪有兩種方法:一是疏通經絡和血脈,二是疏通皮膚腠理。經脈阻塞,則血液運行不暢,這是內治;皮膚鬱結不通,則營衛之氣失調,這是外治。此方也是發散風邪的藥物。

組成:荊芥穗、白殭蠶(炒)、天麻、甘草(各一兩),羌活(去蘆)、川芎、白附子(生)、川烏頭(生)、蠍梢(去毒炒)、藿香葉(各半兩),薄荷(三兩),防風(一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細嚼,用清茶送服。如果口角歪向左側,就在右側腮部塗抹藥膏,即可止痛。

花蛇續命湯(方劑三)

治療中風猝發,牙關緊閉,精神昏迷,口眼歪斜,不省人事,痰涎阻塞,喉中發出聲音等症狀。

組成: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乾)、全蠍(炒)、獨活(去土)、天麻、附子、人參、防風、肉桂、白朮、藁本、白附子(炮)、赤箭、川芎、細辛(去葉)、甘草(炙)、白殭蠶(去絲灰炒)、半夏(湯浸切)、白茯苓(去皮)、麻黃(去節,水煮三沸去沫,細切,以上各一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約合現代2.5克),用水一盞(約合現代100毫升),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渣,稍熱服用,不拘時辰。

加減沖和湯(方劑四)

治療中府(肺經)的疾病,宣通外在陽氣,補益脾胃,瀉除風木之邪,調和表裡,滋養營衛。

組成:柴胡(五分)、升麻(三分)、黃耆(五分)、半夏(二分)、黃芩、陳皮、人參、芍藥、甘草(各二分半)、當歸、黃柏(酒浸,各三分)。

製法: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一劑,用水二盞(約合現代200毫升),煎至一盞(約合現代100毫升),去渣,稍熱服用。

如有自汗較多者,可加黃耆半錢;咳嗽者可加五味子二十粒。

防風天麻散(方劑五)

治療風痹引起的肢體疼痛,中風偏癱,或突然失語,以及內外風熱壅塞,頭暈目眩等症狀。

組成:防風、川芎、天麻、羌活、白芷、當歸、草烏頭、白附子、荊芥穗、甘草(炙,各半兩),滑石(二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熱酒調和少許蜂蜜,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直到藥力運行感到輕微麻痺為度。也可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熱酒送服,或服用半丸,細嚼,用白湯送服。此方具有散解鬱結,宣通氣血的作用。病情嚴重者,可服用防風通聖散。

祛風丸(方劑六)

治療風邪引起的半身不遂,手足顫抖,語言不清,筋骨疼痛等症狀。

組成:烏頭(炮)、天南星、草烏頭(炮)、半夏、綠豆粉(各一兩),甘草、川芎、白殭蠶、藿香、零陵香、地龍、蠍梢(各三兩),川薑(半兩炮)。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一兩,加入綠豆粉一兩,白麵二兩,用水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至五丸,細嚼,用清茶送服,也可服用五至七丸。飯後服用,初次服用三丸,逐漸增加劑量。

大通聖白花蛇散(方劑七)

治療肺經病證。主治各種風邪,無論新舊,症狀包括手足麻木,腰腿無力,行走不穩,精神萎靡,口眼歪斜,語言不清,痰涎壅盛,筋脈攣急,肌肉麻痺,皮膚乾燥瘙癢,骨節疼痛,頭暈目眩,下肢疼痛沉重,腫瘍瘡毒;或疼痛部位不定,遊走不定,以及風邪上攻,面部浮腫耳鳴等,均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