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啟源》~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十六)㕮咀藥味
古之用藥治病,擇淨口嚼,水煮服之,謂之㕮咀。後人則用刀桶內〔細〕銼,以竹篩齊之。
白話文:
古代醫學中,治療疾病時會選擇乾淨的藥材,用口細細咀嚼後,再用水煎煮服用,這被稱為「㕮咀」。後來,人們改用刀具在桶內將藥材切磨得非常細碎,然後用竹篩過濾,確保藥材的細度均勻。
2. (十七)〔藥類法象〕
藥有氣味厚薄,升降浮沉補瀉主治之法,各各不同,今詳錄之,及揀擇制度修合之法,俱列於後。
白話文:
藥物有其不同的氣味濃淡、升沈浮降以及補瀉的治療原則,這些特性和用法各有差異。現在詳細列出這些特點,並且後面會介紹選擇和調製藥方的方法。
3. 1.風升生
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風,氣溫味辛,療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誤服瀉人上焦元氣。《主治秘要》云:味甘純陽,太陽經本藥也,身去上風,梢去下風。又云: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主治諸風及去濕也。去蘆。
羌活,氣微溫,味甘苦,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疼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風濕頭痛五也。去黑皮並腐爛〔者〕,銼用。
白話文:
味道清淡的藥物屬於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味都是如此。防風性溫味辛,能治療各種風症,瀉肺實,散頭目滯氣,是治療上焦風邪的良藥,但誤服會瀉人上焦元氣。《主治秘要》記載,防風味甘純陽,是太陽經藥,能治上風,也能治下風。防風氣味俱薄,浮而升,屬陽性,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風症和去濕。去蘆頭食用。羌活性微溫,味甘苦,能治肢節疼痛,是手足太陽經風藥。與川芎配伍可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主治秘要》記載,羌活性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屬陽性,其功效有五:引經手足太陽經、治療風濕相兼症、去肢節疼痛、除癰疽敗血、治療風濕頭痛。去黑皮和腐爛部分,銼碎使用。
升麻,氣平,味微苦,足陽明胃、足太陰脾引經藥。若補其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若得蔥白、香芷之類,亦能走手陽明、太陽,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手足陽明引經一也。升陽於至陰之下二也。
陽明〔經〕分頭痛三也。去〔風邪在皮膚〕及至高之上四也。又云:甘苦,陽中之陰,脾痹非升麻不能除。刮去黑皮腐爛〔者用〕,里白者佳。
柴胡,氣味平,微苦,除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早辰潮熱,此少陽、厥陰引經藥也。婦人產前產後必用之藥(也)。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所〕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主治秘要》云: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俱輕,陽也,升也,少陽經分藥,〔能〕引胃氣上升,以發散表熱。又云:苦為純陽,去寒熱往來,膽痹非柴胡梢不能除。去蘆用。
白話文:
升麻性平,味道微苦,屬於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引經藥。如果要補脾胃,沒有升麻就無法補益。如果再加上蔥白、香芷等藥物,還能走手陽明經和太陽經,可以解肌肉間的熱,這是治療手足陽明經受風邪的藥物。《主治秘要》記載:升麻性溫味辛,氣味都很淡薄,浮升向上,屬於陽性。它的作用有四:一是引導手足陽明經;二是升陽於至陰之下;三是治療陽明經分佈的頭痛;四是驅散風邪,升達至高處。書中還記載:升麻甘苦,屬於陽中之陰,脾痹症只有用升麻才能治好。選用去掉黑皮和腐爛部分,裡面的白色部分最好的。
柴胡性平,味道微苦,可以治療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除清晨的潮熱,屬於少陽經和厥陰經的引經藥。婦女產前產後都必須使用。它很擅長治療本經的頭痛,其他藥物都無法止痛。柴胡還可以治療心下痞滿,胸膈疼痛。《主治秘要》記載:柴胡味道微苦,性平微寒,氣味都很輕,屬於陽性,具有升發作用,是少陽經分的藥物,能引導胃氣上升,以發散表熱。書中還記載:柴胡味苦,屬於純陽,可以治療寒熱往來,膽痹症只有用柴胡梢才能治好。使用時需要去掉蘆頭。
葛根,氣平味甘,除脾胃虛熱而渴,又能解酒之毒,通〔行〕足陽明之經。《主治秘要》云:味甘性寒,〔氣味俱薄,體輕上行,浮而微降,陽中陰也。其用有四:止渴一也。解酒二也。發散表邪三也。發散小兒瘡疹難出四也〕。益陽生津液,不可多用,恐損胃氣。去皮用。
威靈仙,氣溫味〔苦甘〕,主諸風濕冷,宣通五臟,〔去〕腹內瘕滯,腰膝冷痛,及治傷損。《主治秘要》云:味甘,純陽,去太陽之風。鐵腳者佳,去蘆用。
細辛,氣溫,味大辛,治少陰〔經〕頭痛如神,當〔少〕用之,獨活為之使。《主治秘要》云:味辛性溫,氣厚於味,陽也,止諸陽頭痛,諸風通用之。辛熱,溫〔少〕陰〔之〕經,散水寒,治內寒。又云:味辛,純陽,〔止〕頭痛。去蘆並葉。華山者佳。
白話文:
葛根性平味甘,可以消除脾胃虛熱引起的口渴,還能解酒毒,暢通足陽明經脈。《主治秘要》記載:葛根味甘性寒,氣味都很淡薄,質地輕盈向上浮升,微微下降,屬於陽中帶陰。它的作用有四:一是止渴;二是解酒;三是發散表邪;四是幫助小兒發散瘡疹。葛根能滋養陽氣,生津液,但不可過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使用時去皮。
威靈仙性溫,味苦甘,主治各種風濕寒症,疏通五臟,消除腹內積聚的寒濕,治療腰膝冷痛,以及跌打損傷。《主治秘要》記載:威靈仙味甘,純陽,可以祛除太陽經的風寒。鐵腳威靈仙效果最佳,使用時去掉蘆頭。
細辛性溫,味辛,可以治療少陰經頭痛,效果神奇,但使用時要少用,獨活是它的配伍藥物。《主治秘要》記載:細辛味辛性溫,氣味比味道更濃郁,屬於陽性,可以治療各種陽性頭痛,以及各種風寒症。它辛熱,溫暖少陰經,散寒除濕,治療內寒。書中又記載:細辛味辛,純陽,可以止頭痛。使用時去掉蘆頭和葉子,華山產的細辛品質最佳。
獨活,氣微溫,味甘苦平,足少陰腎引經藥也,若與細辛同用,治少陰〔經〕頭痛。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主治秘要》云:味辛而苦,氣溫,性味薄而升,治風〔須〕用,及能燥濕。經云:風能勝濕。又云:苦頭眩目運,非此不能除。去皮淨用。
香白芷,氣溫,味大辛,治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中加之,通行手足陽明經。《主治秘要》云:味辛性溫,氣味俱輕,陽也,陽明經引經之藥,治頭痛〔在額〕,及療風通用,去肺經風。又云:苦辛,陽明本藥。
白話文:
獨活,性溫和,味道甘苦,屬足少陰腎經藥物。若與細辛一起使用,可治療少陰經頭痛。它又叫做獨搖草,有風吹不搖,無風自動的特性。《主治秘要》記載:獨活味道辛辣帶苦,性溫,藥性輕薄上行,可用於治療風症,也能燥濕。經書上說:風能克制濕氣。又說:頭痛眩暈,非獨活不可去除。使用時去皮即可。
白芷,性溫,味道辛辣,用於治療手陽明經頭痛、中風寒熱,也是解利藥物。將它加入四味升麻湯中,可以通行手足陽明經。《主治秘要》記載:白芷味道辛辣,性溫,藥性輕浮,屬陽性,是陽明經引經藥物,可用於治療額頭頭痛,以及治療風症通絡,去除肺經風寒。又說:辛辣的藥性,是陽明經的本位藥物。
鼠黏子,氣平味辛,主風毒腫,(消)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癰〕疽〔瘡〕頭。《主治秘要》云:辛溫,潤肺散氣。搗細用之。
〔桔梗,氣微溫,味辛苦,治肺,利咽痛,利肺中氣。《主治秘要》云:味涼而苦,性微溫,味厚氣輕,陽中陰也,肺經之藥也。利咽嗌胸膈,治氣。以其色白,故屬於肺,此用色之法也。乃散寒嘔,若咽中痛,非此不能除。又云:辛苦,陽中之陽,謂之舟楫,諸藥中有此一味,不能下沉,治鼻塞。去蘆,米泔浸一宿用。〕
藁本,氣溫,味大辛,此太陽經風藥,治寒氣鬱結於本經,治頭痛〔腦〕痛齒痛。《主治秘要》云:味苦,性微〔溫〕,氣厚味薄〔而升〕,陽也,太陽頭痛必用之藥。又云:辛苦純陽,〔足太陽〕本經藥也,頂巔痛,非此不能除。
白話文:
老鼠的鬍鬚,性平味辛,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腫脹,通暢咽喉,吞下一枚,能使癰疽瘡頭排出。書中記載,它辛溫,可以潤肺散氣。搗碎後使用。
桔梗性微溫,味辛苦,可以治療肺部疾病,緩解咽喉疼痛,疏通肺氣。書中記載,它味涼苦,性微溫,味厚氣輕,屬於陽中陰,是肺經的藥物。可以治療咽喉、胸膈不通,調理氣機。由於它顏色白,所以歸屬於肺經,這是根據顏色來判斷藥性。可以治療寒氣引起的嘔吐,如果咽喉疼痛,非它莫屬。書中又記載,它辛苦,是陽中之陽,如同船隻,在所有藥物中,加入它,便不會沉下去,可以治療鼻塞。去掉蘆頭,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使用。
藁本性溫,味辛,是太陽經的祛風藥,可以治療寒氣鬱結於太陽經,導致的頭痛、腦痛、牙痛。書中記載,它味苦,性微溫,氣厚味薄,屬陽,治療太陽經頭痛必用之藥。書中又記載,它辛苦純陽,是足太陽經的藥物,治療頂巔疼痛,非它不能除。
川芎,氣味辛溫,補血,治血虛頭痛之聖藥也。妊婦胎〔動〕,〔加〕當歸,二味各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服之神效。《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苦,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少陽引經一也。諸頭痛二也。助清陽〔之氣〕三也。〔去〕濕氣在頭四也。又云:味〔辛〕純陽,少陽經本藥。搗細用。
蔓荊子,氣清,味辛溫,治太陽頭痛、頭沉、昏悶,除〔目〕暗,散風邪之藥也。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疾〕。《主治秘要》云:苦甘,陽中之〔陰〕,涼諸經之血熱,〔止〕頭痛,〔主目睛內痛〕。洗淨用。
白話文:
川芎
川芎,氣味辛溫,具有補血的功效,是治療血虛頭痛的聖藥。懷孕婦女胎動不安,可將川芎與當歸各二錢,用水二盞煎煮至一盞,服用後效果顯著。《主治秘要》記載:川芎性溫,味辛苦,氣厚味薄,性浮而升,屬陽性。其用途有四:一是引導少陽經氣;二是治療各種頭痛;三是幫助提升清陽之氣;四是去除濕氣導致的頭部不適。又記載:川芎味辛,屬純陽,是少陽經的本藥。使用時需將其搗碎。
蔓荊子
蔓荊子,氣味清香,味辛溫,能治療太陽頭痛、頭沉昏悶,消除目暗,散風寒之效。胃虛之人不可服用,以免產生痰疾。《主治秘要》記載:蔓荊子味苦甘,屬陽中之陰,能涼血熱,止頭痛,主治目睛內痛。使用時需洗淨。
秦艽,氣微寒,味苦,主寒熱邪氣,〔風濕痹〕,下水,利小便,療骨蒸,治口噤,及腸風瀉血。《主治秘要》云:性平味鹹,養血榮筋,中風手足不遂者用之。又云:陰〔中〕微陽,去手(足)陽明〔經〕下牙痛、〔口〕瘡毒,〔及除〕本經風濕。〔去蘆〕淨用。
天麻,氣平味苦,治頭風,〔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急,小兒驚癇,〔除〕風氣,利腰膝,強筋力。《主治秘要》云:其苗謂之定風草。
麻黃,氣溫味苦,發太陽、太陰經汗。《主治秘要》云:性溫,味甘辛,氣味俱薄,體輕清而浮升,〔陽〕也。其用有四:去〔寒〕邪一也。肺經〔本藥〕二也。發散風寒三也。去皮膚之寒濕及風四也。又云:〔味〕苦,純陽,去營中寒。去根,不銼細,微搗碎,煮二、三沸,去上沫,不然,令人煩心。
白話文:
秦艽性寒味苦,可治寒熱邪氣、風濕痹痛、水腫、小便不利、骨蒸潮熱、口噤不語和腸風瀉血等症。《主治秘要》中記載,秦艽性平味鹹,可養血榮筋,適合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足不遂。此外,秦艽還能治療手足陽明經下牙痛、口瘡毒,以及本經風濕。使用時需去蘆頭,清洗乾淨再用。
天麻性平味苦,可治頭風、風濕痹痛、四肢拘急、小兒驚癇、風氣,並能利腰膝、強筋力。《主治秘要》中記載,天麻的嫩芽叫做定風草。
麻黃性溫味苦,可發太陽、太陰經的汗。《主治秘要》中記載,麻黃性溫味甘辛,氣味清淡,體輕而浮,屬陽性。麻黃的功效主要有四:一是祛除寒邪,二是入肺經,三是發散風寒,四是去除皮膚寒濕和風邪。另外,《主治秘要》中也提到,麻黃味苦,性純陽,可去除營氣中的寒邪。使用麻黃時,要先去根部,再稍加搗碎,煮沸兩三次,去除浮沫,否則會令人心煩。
荊芥,氣溫,味辛苦,辟邪毒,利血脈,宣通五臟不足〔氣〕。《主治秘〔要〕》云:能發汗,通關節,除勞〔渴〕,冷搗和醋封毒腫,去枝莖以手搓碎用。
薄荷,氣溫,味辛苦,能發汗,通關節,解勞乏,與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食,令人虛,汗〔出〕不止。《主治秘要》云:性涼〔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去高顛及皮膚風熱。去枝莖,手搓碎用。
前胡,氣微寒,味苦,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銼用。
白話文:
荊芥性溫,味辛苦,能驅除邪氣毒素,通暢血脈,疏通五臟氣虛。據《主治秘要》記載:荊芥可以發汗,舒緩關節,消除勞累口渴。將其冷敷搗碎,加醋敷於毒腫處。去除枝莖,用手搓碎使用。
薄荷性溫,味辛苦,能發汗,舒緩關節,解除勞累疲乏。與薤白相宜。新病患者不宜多吃,容易導致虛弱,汗出不止。《主治秘要》記載:薄荷性涼,味辛,氣味清淡,性升浮,屬陽性。可治頭風及皮膚風熱。去除枝莖,用手搓碎使用。
前胡性微寒,味苦,主治痰氣積聚胸脅,心腹積氣,治療傷寒寒熱,促進新陳代謝,明目益精。切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