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1)
內集·卷二 (1)
1. 血
犀角地黃湯牡丹,芍藥四件有機關,加上大黃黃芩藥,能消瘀熱發狂蠻。(見三卷)
清胃散升麻二錢,六分歸地與黃連,牡丹皮用一錢重,能止吐血及牙宣。
升麻一錢,牡丹皮一錢,當歸、生地、黃連各六分,水煎冷服。治胃經膏粱積熱,吐衄牙宣,或唇口腫痛,或上下牙齦潰爛焮痛,連及頭面,惡寒發熱。
枇杷葉散香薷君,麥門陳皮厚朴芬,丁瓜甘與茅根和,暑毒攻心吐血欣。
枇杷葉、陳皮、厚朴、丁香各五分,香薷七分半,麥門冬、木瓜、茅根各一錢,炙甘草二分,姜煎溫服,或為末水調服。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噦噁心,頭目昏眩。
小薊飲子生地黃,蒲滑通草藕節房,甘歸竹葉山梔子,每服空心白水涼。
小薊、生地、蒲黃、滑石、通草、藕節、甘草、當歸、淡竹葉、山梔各五分,水煎溫服。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大薊飲子桑白皮,犀角升麻甘草宜,蒲黃杏仁桔梗炒,肺疽熱血用之宜。
各等分,甘草減半,姜煎溫服。治啖辛熱傷肺嘔血,名曰肺疽。
歸脾湯歸龍眼肉,酸棗遠志參耆朮,茯神木香甘草姜,憂思過度真宜服。
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人參、黃耆、白朮、茯神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三分,薑棗煎服。治憂思傷脾,內熱食少體倦,或血妄行發熱嘔吐,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調,晡熱內熱,或唇口生瘡,流注等證。
二陳芎歸湯人參,阿膠五味細辛芍,姜煎專治虛勞人,毛寒失血咳嗽咯。
半夏、陳皮、赤茯苓、甘草、人參、阿膠、五味子、細辛各五分,白芍、川芎、當歸各一錢,姜煎溫服。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肉,動輒毛寒咳嗽。
胃風湯參與芎歸,苓朮芍桂等相將,粟米百粒止便血,腹痛還宜刺木香。
人參、當歸、川芎、茯苓、白朮、芍藥、肉桂各七分,粟米百粒,水煎溫服。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㽲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當歸和血散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川芎白朮並熟地,腸澼濕毒用之佳。
當歸、升麻各二錢,槐花、青皮、荊芥、白朮、熟地各六分,川芎四分,為末,每二錢米飲下,治腸澼濕毒下血。
涼血地黃(湯)歸槐青,柏知等分血𣹜靈,去槐青加荊細蔓,羌防芎藁芩連升,柴胡紅花依次入,空腹前嘗治血崩。
熟地、當歸、槐花、青皮、黃柏、知母各等分。如小便澀,大便後重,加木香、檳榔,水煎溫服。治血𣹜最妙。一方去槐花、青皮、用生地、當歸各五分,知母、黃柏各二分,加荊芥、細辛、蔓荊子、黃芩各一分,羌活、防風、柴胡各三錢,川芎、藁本、黃連、升麻各二分,紅花少許,水煎溫服。
白話文:
【血】
犀角地黃湯含有牡丹和芍藥,共四種成分巧妙配合,再加入大黃和黃芩,能有效消除瘀熱導致的狂躁。
看三卷可知,清胃散中的升麻用量為二錢,歸地和黃連各六分,牡丹皮用一錢,能有效止住吐血和牙出血。
使用升麻一錢,牡丹皮一錢,當歸、生地、黃連各六分,用水煎煮後冷服,主治胃部積熱,如吐血、鼻出血、牙出血,或嘴脣腫痛,或上下牙齦潰爛疼痛,連及頭面,惡寒發熱。
枇杷葉散的主要成分是香薷,還有麥門冬、陳皮、厚朴、丁香、瓜蔞、甘草和茅根,可治療暑熱攻心導致的吐血。
枇杷葉、陳皮、厚朴、丁香各五分,香薷七分半,麥門冬、木瓜、茅根各一錢,炙甘草二分,生薑煎溫服,或研磨爲末,用水調服,主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吐噁心,頭暈目眩。
小薊飲子包含生地黃,蒲公英、滑石、通草、藕節、甘草、當歸、淡竹葉、山梔各五分,水煎溫服,主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大薊飲子的成分有桑白皮,犀角、升麻和甘草,還有炒過的蒲黃、杏仁和桔梗,適合肺部疾病熱血者使用。
歸脾湯由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人參、黃芪、白朮、茯神、木香、甘草組成,主治過度憂思導致的病症。
半夏、陳皮、赤茯苓、甘草、人參、阿膠、五味子、細辛各五分,白芍、川芎、當歸各一錢,姜煎溫服,主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以及血不榮肌肉,動輒毛寒咳嗽。
胃風湯的成分有人參、當歸、川芎、茯苓、白朮、芍藥、肉桂,還有粟米百粒,水煎溫服,主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痃痛,以及腸胃溼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當歸和血散的成分有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川芎、白朮、熟地,主治腸澼溼毒下血。
涼血地黃湯的成分有熟地、當歸、槐花、青皮、黃柏、知母,如小便澀,大便後重,可加木香、檳榔,水煎溫服,主治血崩。
以上方劑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隨意自行配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