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四 (2)
外集·卷四 (2)
1. 氣
木香勻氣(散)藿丁檀,白豆砂仁甘草鹽,點服沸湯為末用,氣痞噁心積痛闌。
木香、丁香、檀香、白豆蔻各二錢,藿香葉、甘草各八錢,砂仁四錢,一方有沉香,為末,每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治氣滯胸膈,虛痞噁心,宿冷不消,心腹刺痛,又名木香調氣散。
木香順氣散青陳,智澤歸吳姜半苓,升柴草蔻蒼樸類,能消䐜脹濁氣生。
木香、草豆蔻、蒼朮各三分,厚朴四分,青皮、陳皮、益智仁、茯苓、澤瀉、生薑、半夏、吳萸、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一分,水煎溫服。治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蘇子降氣湯半夏,甘草前胡肉桂咀,當歸厚朴陳皮等,薑棗同煎痰喘舒。
蘇子、半夏曲各五分,甘草、前胡、當歸、厚朴各二分,肉桂、陳皮各三分,薑棗煎服。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如虛喘加人參、五味、杏仁、鹽梅、紅棗;虛煩加知母、人參煎服。
秘傳降氣湯訶子,甘果柴胡骨碎補,桑陳地骨五加皮,桔梗半夏曲蘇使。
訶子、草果、骨碎補、五加皮、桔梗、半夏曲各二分,甘草、柴胡、地骨皮、枳殼、陳皮各四分,桑白皮八分,紫蘇一分,姜煎溫服。治氣不升降,上盛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緊,舌瘡咽痛耳聾,下虛腰腳無力,小便數,大便秘。如心肺虛滿加人參、茯苓;熱盛加黃芩;虛甚加附子;婦人血虛加當歸。
三和散用沉木香,芎術紫蘇大腹羌,檳橘木瓜甘草輩,水煎和氣自通暢。
沉香、紫蘇、大腹皮、羌活各四分,木香、白朮、檳榔、橘皮、甘草各三分,川芎一錢二分,木瓜二分,水煎溫服。治七情氣結五臟,脾胃不和,心腹脹急,大小便秘,寢食俱廢。不渴者乃氣秘耳,未可施以大黃;秘甚再加枳殼、蘿蔔子、皂角子;氣滯腰疼倍木瓜;浮腫加車前子、葶藶子;小便閉加麥門冬、澤瀉。
復元通氣(散)陳白醜,甘茴穿甲木香有,索歸乳沒俱為末,郁瘀癰疽並跌墜。
陳皮、白醜、甘草、玄胡索各一錢,茴香、穿山甲、木香、當歸各一錢半,乳香、沒藥各五分,為末,每二錢,熱酒、白湯任下。治一切氣不宣通,瘀血凝滯,周身走痛,並跌墜損傷,或負重挫閃,氣滯血分作痛等症。一方去白醜、玄胡、當歸,加青皮、白芷、貝母、漏蘆,治髮乳癰疽,及一切腫毒瘡癤。
白話文:
[氣]
木香勻氣散: 此方用木香、丁香、檀香、白豆蔻、藿香葉、甘草、砂仁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少許鹽,用沸水沖服。主治氣滯導致的胸膈脹滿、噁心、宿食不消化、心腹刺痛等症狀。另有一方加入沉香。
木香順氣散: 此方由木香、草豆蔻、蒼朮、厚朴、青皮、陳皮、益智仁、茯苓、澤瀉、生薑、半夏、吳萸、當歸、升麻、柴胡等藥材組成,水煎服溫。主治濁氣上逆導致的腹脹。
蘇子降氣湯: 此方包含蘇子、半夏曲、甘草、前胡、當歸、厚朴、肉桂、陳皮、薑棗等藥材,水煎服。主治虛陽上亢,氣機升降失調,痰涎壅盛等症。 虛喘者可加人參、五味子、杏仁、鹽梅、紅棗;虛煩者可加知母、人參同煎。
秘傳降氣湯: 此方以訶子、草果、骨碎補、五加皮、桔梗、半夏曲、甘草、柴胡、地骨皮、枳殼、陳皮、桑白皮、紫蘇等藥材組成,薑煎溫服。主治氣機升降失調,症狀包括頭暈目眩、嘔逆、胸悶、舌瘡咽痛、耳聾、腰腿無力、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心肺虛滿者可加人參、茯苓;熱盛者加黃芩;虛甚者加附子;婦女血虛者加當歸。
三和散: 此方用沉香、紫蘇、大腹皮、羌活、木香、白朮、檳榔、橘皮、甘草、川芎、木瓜等藥材組成,水煎溫服。主治七情所傷導致的氣滯,脾胃不和,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飲食減少等症狀。不渴屬氣秘,不宜用大黃;便秘嚴重者可加枳殼、蘿蔔子、皂角子;氣滯腰痛者加木瓜;浮腫者加車前子、葶藶子;小便不通者加麥門冬、澤瀉。
復元通氣散: 此方包含陳皮、白芷、甘草、玄胡索、茴香、穿山甲、木香、當歸、乳香、沒藥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熱酒或白湯送服。主治氣滯不通,瘀血凝滯,周身疼痛,跌打損傷等症。另一方去白芷、玄胡、當歸,加青皮、白芷、貝母、漏蘆,主治乳癰及各種腫毒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