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七 (37)
外集·卷七 (37)
1. 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搽藥,杏仁十四粒,針桃火上燒半生半熟,輕粉一錢,片腦二釐,為末,豬膽汁或香油調搽。不畏痛者加膽礬三分,摩風膏亦好。
洗藥,土地骨皮、荊芥,苦參、細辛各五錢,煎湯先蒸、後洗,遍身出汗為效。如洗務要湯寬,浸洗良久方佳。
楊梅重多化毒散,吹藥限定三日。
化毒散,生大黃一兩解熱毒,穿山甲五錢(虛者三錢)解毒,殭蠶三錢去風,蜈蚣一條去蟲,歸尾五錢破血,為末,每二錢酒調,日二服。
吹藥,黑鉛八分溶化,入水銀一錢,同結成餅,銀珠一錢半炒,明礬,雄黃各一錢,為末,棗肉搗勻,分作六丸,每用一丸,放火籠內,令病人以巾包頭,口吹、眼看其藥丸,待煙盡則止。當日早、午、晚各吹一丸,次日早、午吹二丸,第三日只早吹一丸。吹後三五日,或口流涎,以黃連、綠豆煎湯解之;又服化毒散三日,後以加減通聖散、丸調理斷根。
皂刺皂根,頑癬筋疼可祛;
皂刺丸,皂刺一兩,桑寄生、何首烏、石楠藤,白蒺藜、五加皮、地骨皮、白鮮皮各七錢,草烏、枸杞、牛蒡子、歸尾、五靈脂、蔓荊子、胡麻子、防風、苦參、虎脛骨、地龍、京墨、木鱉、天花粉各五錢,白膠香、乳香、沒藥各三錢,痛甚加麝一字,為末,麵糊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硬飯湯下,日二次,服兩月斷根。忌狗肉、魚腥、房事。治遠年楊梅癰癬頑瘡,筋骨疼痛。
皂根丸,當歸二兩,黃耆一兩半,人參、蘄艾各一兩,麻黃五錢,皂角樹根皮四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土茯苓煎濃湯送下。治楊梅風毒。
仙糧象牙,大楓癰漏如失。
仙遺糧湯,土茯苓一兩(乾者七錢),防風、木瓜、木通、薏苡仁、白鮮皮、金銀花各五分,皂子四分,水煎,空心日三服。治楊梅風毒及誤服輕粉,以致癱瘓,筋骨疼痛,不能動履,或壞肌傷骨者,服此除根,永無後患;凡患下疳瘡者,宜此預防之。如氣虛加參、耆;血虛加芎、歸、熟地、牛膝;肺熱去土茯苓,倍薏苡仁、金銀花。
仙遺糧丸,土茯苓一手,防風、木通、薏苡仁、防己、白茯苓、金銀花、木瓜、白鮮皮、皂刺各五錢,白芥子四錢,當歸身七錢,為末,蜜丸,或浸酒服。忌生冷、魚雞、煎炒、茶酒、房室十餘日。治楊梅瘡後腫塊成癰。如虛弱者,加人參五錢甚妙。
單仙遺糧丸,一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川椒煎湯下。治楊梅瘡,或鼻崩眉落,筋緩骨拳者,皆效。
象牙丸,象牙三錢,鱉甲、蝟皮各一個,為末,棗肉丸櫻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後,仍用三味為末,豬膽汁調敷。治楊梅瘡成漏。
大楓丸,大楓子肉半斤,荊芥、當歸、苦參各一兩半,羌活、獨活、防風、蟬蛻、全蠍各一兩,為末,用大楓子殼煮汁,和晚米糊丸梧子大。每百丸,日三次,溫酒下。但大楓子性熱,燥痰傷血,服多病愈失明,用者慎之。
白話文:
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搽藥:杏仁十四粒去皮,用針在火上烤至半生不熟,研成粉末,再加入輕粉一錢、冰片二釐,用豬膽汁或香油調和後塗抹患處。不害怕疼痛者,可以加入膽礬三分。使用摩風膏也很好。
洗藥:取等量土地骨皮、荊芥、苦參、細辛各五錢,煎煮後先用藥湯蒸敷患處,再用藥湯浸洗全身,直到全身出汗為止。洗藥時務必使用大量的藥湯,浸泡時間要長一些效果才好。
楊梅瘡引起的毒症,吹藥療程限定三日。
化毒散:生大黃一兩(解熱毒),穿山甲五錢(虛弱者用三錢,解毒),殭蠶三錢(去風),蜈蚣一條(去蟲),雞血藤(歸尾)五錢(破血),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吹藥:將黑鉛八分溶化,加入水銀一錢,混合後製成藥餅。再將銀珠一錢半炒制,與明礬、雄黃各一錢研成粉末,與搗碎的棗肉混合均勻,製成六丸。每次取一丸,放在火盆上加熱,病人用毛巾包住頭,用嘴吹藥丸的煙,眼睛看著藥丸,直到煙霧散盡為止。第一天早、中、晚各吹一丸;第二天早、中各吹一丸;第三天只在早上吹一丸。吹藥後三到五天,如果出現流口水的情況,可以用黃連、綠豆煎湯解毒;並且繼續服用化毒散三日,之後再用加減通聖散或丸劑調理,徹底根治。
皂刺、皂角根,可以治療頑固性癬和筋骨疼痛。
皂刺丸:皂刺一兩,桑寄生、何首烏、石楠藤、白蒺藜、五加皮、地骨皮、白鮮皮各七錢,草烏、枸杞、牛蒡子、雞血藤(歸尾)、五靈脂、蔓荊子、胡麻子、防風、苦參、虎脛骨、地龍、京墨、木鱉子、天花粉各五錢,白膠香、乳香、沒藥各三錢,疼痛嚴重者可加入麝香一字(極少量),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硬飯湯送服,每日兩次,連續服用兩個月可以根治。忌食狗肉、魚類,禁房事。主治多年頑固性楊梅瘡、癰疽、癬瘡以及筋骨疼痛。
皂根丸:當歸二兩,黃耆一兩半,人參、艾葉各一兩,麻黃五錢,皂角樹根皮四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土茯苓煎煮的濃湯送服。主治楊梅瘡引起的毒症。
仙遺糧、象牙丸,治療大面積的楊梅瘡潰瘍。
仙遺糧湯:土茯苓一兩(乾者七錢),防風、木瓜、木通、薏苡仁、白鮮皮、金銀花各五分,皂角四分,煎水服用,空腹每日三次。主治楊梅瘡及誤服輕粉導致癱瘓、筋骨疼痛、行動不便,或肌肉壞死、骨骼損傷者,服用此方可以根治,永無後患;患有下疳瘡者,也可用此方預防。如果氣虛,可加入人參、黃耆;血虛,可加入川芎、當歸、熟地黃、牛膝;肺熱,可減少土茯苓用量,增加薏苡仁、金銀花用量。
仙遺糧丸:土茯苓一手(約30克),防風、木通、薏苡仁、防己、白茯苓、金銀花、木瓜、白鮮皮、皂刺各五錢,白芥子四錢,當歸七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藥,或用酒浸泡後服用。忌食生冷食物、雞魚、油煎炒的食物、茶酒,禁房事十餘日。主治楊梅瘡癒合後形成的腫塊和癰疽。體虛者,可加入人參五錢。
單仙遺糧丸:單用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川椒煎湯送服。主治楊梅瘡,或鼻子塌陷、眉毛脫落、筋骨鬆弛者,都有效。
象牙丸:象牙三錢,鱉甲、蝟皮各一個,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櫻桃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服下,待小便排出後服用。服用七天后,再將三味藥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和後塗抹患處。主治楊梅瘡潰瘍。
大楓丸:大楓子肉半斤,荊芥、當歸、苦參各一兩半,羌活、獨活、防風、蟬蛻、全蠍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大楓子殼煎煮的汁液和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每日三次,用溫酒送服。但大楓子性溫熱,容易傷及津液和血液,服用過量可能導致失明,服用者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