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75)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六 (75)

1. 雜病用藥賦

脾腎虛橘皮煎丸,陳皮十五兩,甘草十兩,當歸、萆薢、蓯蓉、吳萸、厚朴、肉桂、陽起石、巴戟、石斛、附子、菟絲子、牛膝、鹿茸、杜仲、乾薑各三兩,為末,有酒五升於瓷器,入橘皮末煎熬如餳,卻將諸末入內攪勻,仍入石臼內搗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治脾腎大虛,不進飲食,肌體羸瘦,四肢無力,兼治久瘧久痢癥瘕。

天真丸,肉蓯蓉一兩,山藥十兩,當歸十二兩,天門冬一斤,為末,用羊肉七斤洗去脂膜,扯開入藥末裹定,以麻縛之,用酒四瓶煮令酒干,再添水二升又煮,候肉爛如泥,又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三兩,白朮末二兩,糯飯焙乾為末,同搗丸梧子大。每三百丸溫酒下。如覺難丸,入蒸餅五七枚焙乾為末,同搗為丸。治脾腎俱虛及一切下血過多,形容枯槁,四肢羸弱,飲食不進,腸胃溏泄,津液枯竭,久服生血補氣,暖胃駐顏。

腎虛小菟絲子丸,菟絲子五兩,山藥二兩七錢,蓮肉二兩,白茯苓一兩,為末,山藥留一半,打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鹽湯下,腳無力,木瓜煎湯下。治腎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遺精尿血,心腹脹滿,腳膝酸痿,股內濕癢,小便滑數,水道澀痛,時有遺瀝等證。一方加五味子二兩,名玄菟丹;更加枸杞子二兩,合人參固本丸,名玄菟固本丸。

三味安腎丸,破故紙、小茴香、乳香各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下,或煎藥下。治下虛腎氣不得歸元,變見雜證,諸藥不效者,用此補腎,令其納氣。一方去乳香,加葫蘆巴、川楝肉、續斷、桃仁、杏仁、山藥、茯苓各等分,名九味安腎丸,治腎虛腰痛,目眩耳聾,面黑羸瘦。

太極丸,黃柏二兩六錢(木),知母一兩四錢(水),故紙二兩八錢(火),胡桃肉一兩二錢(金),砂仁五錢(土),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加減內固丸,石斛、葫蘆巴各二兩,巴戟、蓯蓉、山茱萸、菟絲子各三兩,故紙二兩半,小茴一兩,附子五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治命門火衰,腎寒陰痿,元陽虛憊,陰溺於下,陽浮於上,水火不能既濟。

補陽無燥,冷補能明耳目;

冷補丸,天麥二門冬、生熟二地黃、牛膝、白芍、地骨皮、石斛、玄參、磁石、沉香、蒺藜等分,蜜丸,鹽湯下七十丸。治誤服金石峻藥,腎水焦燥,口渴目暗耳聾,腿弱腰痛,小便赤,大便或秘。

補陰無滯,腎氣兼羨歸茸。

三一腎氣丸,生地、熟地、山藥、山茱萸各四兩,牡丹皮、赤茯、白茯、澤瀉、鎖陽、龜版各三兩,牛膝、枸杞、天門冬、麥門冬、人參各一兩,知母、黃柏、肉桂、五味子各二兩(虛甚加鹿茸、虎骨各一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鹽湯下。蓋因本丸胸滿有痰者不宜,補陰丸脾虛有濕者不宜,惟腎氣丸補血滋陰而兼理痰濕,又無降火之劑,茲以三方合一,有黃柏、知母以瀉邪火,茯苓、澤瀉以滲邪濕,諸藥補心腎諸臟精血,深得其宜。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脾腎虛橘皮煎丸: 以陳皮、甘草為主藥,佐以當歸、萆薢、肉蓯蓉、吳茱萸、厚朴、肉桂、陽起石、巴戟天、石斛、附子、菟絲子、牛膝、鹿茸、杜仲、乾薑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五升酒在瓷器中煎熬陳皮粉末至如飴糖狀,再將其他藥粉加入攪拌均勻,最後搗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脾腎兩虛導致的食慾不振、身體消瘦、四肢無力,以及久瘧、久痢、癥瘕等病症。

天真丸: 以肉蓯蓉、山藥、當歸、天門冬為主藥,將藥粉包裹在洗淨去脂的羊肉中,以酒煮至羊肉爛如泥,再加入黃耆、人參、白朮、炒糯飯等藥粉,搗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百丸,溫酒送服。若難以成丸,可加入焙乾的蒸餅粉末一起搗制。此方用於治療脾腎兩虛,以及一切下血過多導致的形體消瘦、四肢乏力、食慾不振、腸胃洩瀉、津液枯竭等症。長期服用可生血補氣,溫暖胃腸,養顏駐容。

腎虛小菟絲子丸: 以菟絲子、山藥、蓮子肉、白茯苓為主藥,將部分山藥打成糊狀,與其他藥粉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鹽湯送服,若腿腳無力,可用木瓜煎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頭暈耳鳴、四肢倦怠、遺精尿血、心腹脹滿、膝蓋酸軟無力、大腿內側濕癢、小便頻數、排尿困難或尿頻尿急等症狀。另有兩個加味方:加五味子名玄菟丹;加五味子及枸杞子,名玄菟固本丸。

三味安腎丸: 以破故紙、小茴香、乳香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鹽湯或煎藥送服。此方用於治療下焦虛損,腎氣不足,導致各種雜症,其他藥物療效不佳者,用此方補腎納氣。另有加味方:去乳香,加葫蘆巴、川楝子、續斷、桃仁、杏仁、山藥、茯苓等量,名九味安腎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頭暈耳聾、面色晦暗、身體消瘦等症。

太極丸: 以黃柏、知母、破故紙、胡桃肉、砂仁五味藥材,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鹽湯送服。

加減內固丸: 以石斛、葫蘆巴、巴戟天、肉蓯蓉、山茱萸、菟絲子、破故紙、小茴香、附子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命門火衰,腎陽不足,導致陽氣虛弱,陰寒下注,水火不濟等症狀。

冷補丸: 以天門冬、生地黃、熟地黃、牛膝、白芍、地骨皮、石斛、玄參、磁石、沉香、蒺藜等藥材等量混合,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七十丸,鹽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誤服金石類峻猛藥物,導致腎水虧損,出現口渴、目暗耳聾、腿軟腰痛、小便赤紅、大便秘結等症狀。

三一腎氣丸: 以生地黃、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赤茯苓、白茯苓、澤瀉、鎖陽、龜板、牛膝、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人參、知母、黃柏、肉桂、五味子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鹽湯送服。若腎虛嚴重,可酌情加入鹿茸、虎骨。此方為生地黃、熟地黃、六味地黃丸三方合一,兼具補血滋陰、理氣化痰之功效,且無瀉火之弊。 但胸滿有痰者不宜服用補陰丸,脾虛濕盛者不宜服用補陰丸,腎氣丸則兼顧補血滋陰和理痰濕,故深得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