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59)
外集·卷六 (59)
1. 雜病用藥賦
酒蒸黃連丸,黃連淨銼一斤,用好酒四盞,浸瓦器中,置甑上累蒸至爛,取出曬乾為末,水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溫水下。治酒毒積熱下血,肛門作熱,又厚腸胃。
黃連丸,黃連,黃柏、厚朴、當歸、乾薑、木香、地榆、阿膠,為末,蜜丸梧子大。白湯下二十丸,治下焦便血。
古連殼丸,黃連、枳殼各二兩,用槐花炒過,去槐花為末,蒸餅為丸。治內傷經絡下血,用此以解絡脈之結。
臟頭丸,槐子一兩,牙皂七分,黃連四兩,糯米一升,為末,用雄豬大腸一條,去油洗淨,將前藥入內,兩頭扎住,砂鍋內煮爛搗丸梧子大,每六七十丸米飲下。治腸風下血脫肛。
苦參丸,苦參半斤,槐角六兩,女貞實四兩,歸尾二兩,為末,用大豬腸三尺,入藥在內,兩頭扎住,炆爛,同枯礬末四兩,搗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飲下,忌椒醋。治腸風下血及久年痔漏。
腸虛龜樗礬附烏荊兮,腸風黑散急服。
活龜丸,江湖大烏龜一個,先用柴火燒熱地,以罩蓋龜,地熱逼出臭屁,待屁盡,以稈繩都身包縛,外用黃泥封固,灰火中煨熟撈起,剝淨取肉,研如泥,其殼用牛骨髓塗炙五七次,沁透酥干為末,又用黃連一兩,九蒸九曬,歸尾三錢三分,為末,和前龜肉搗丸梧子大。每四五十丸,白湯下。大能扶衰益弱,補陰壯陽,又治腸風痔漏。
龜柏丸,龜版二兩,側柏葉一兩半,芍藥一兩半,椿根皮七錢半,升麻、香附各五錢,為末粥丸,四物湯加白朮、黃連、陳皮、甘草、生薑煎湯送下。治便血久而致虛,腰腳軟痛及麻風瘡癢見血。
古樗參散,樗根白皮、人參各二兩,為末。每二錢,空心溫酒米飲任下,忌一切毒物。治大腸風虛,飲酒、飲食過度,挾熱毒下利膿血,大腸連肛門痛不可任,多日不瘥。
礬附丹,青礬四兩,用瓦罐盛火煅食頃,候冷入鹽一合,硫黃一兩,再煅食頃,候冷取出入附子一兩,為末,粟米粥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生地汁下。治陽虛腸風下血,當日立止,一月除根,久服助下元,除風氣,益臟腑。
古烏荊丸,川烏一兩,荊芥穗二兩,為末,醋煮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熱水下,有疾時,食空日三四服;無疾者,只早一服。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諸風攣搐,頑麻瘙癢及婦人血風頭風眩暈等證,久服悅顏色,黑鬚發。
腸風黑散,童男發,槐花、槐角、蝟皮各一兩,荊芥二兩,同入罐內,鹽泥固濟燒存性,出火毒,再入炙甘草三分,炒枳殼二兩,每三錢,空心水煎服。治腸風下血及糞前後。
剪紅香梅虛漏醫,,剪紅丸,側柏葉、鹿茸、附子、續斷、黃耆、阿膠、枯礬各五錢,,當歸一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治臟腑虛寒,下血不止,面色痿黃,日久羸瘦。東垣謂勞損宜溫,此方之義,非溫寒之說也。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酒蒸黃連丸:將一斤黃連切碎,用四盞好酒浸泡在瓦器中,蒸至爛熟,曬乾研磨成粉,製成梧子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五十丸,溫水送服。主治酒毒積熱導致的下血、肛門灼熱,以及腸胃厚實。
黃連丸:將黃連、黃柏、厚朴、當歸、乾薑、木香、地榆、阿膠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白開水送服。主治下焦便血。
古連殼丸:將黃連、枳殼各二兩,與炒過的槐花一起研磨,去除槐花後,用蒸餅做成丸藥。主治內傷經絡導致的下血,用此藥解開經絡阻塞。
臟頭丸:將槐子一兩、牙皂七分、黃連四兩、糯米一升研磨成粉,放入洗淨的豬大腸中,兩端紮緊,用砂鍋煮爛後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米湯送服。主治腸風下血、脫肛。
苦參丸:將苦參半斤、槐角六兩、女貞子四兩、當歸尾二兩研磨成粉,放入豬大腸中,兩端紮緊,文火煮爛,再加入四兩枯礬粉,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送服,忌食辣椒醋。主治腸風下血及久年痔漏。
腸虛者,用龜板、樗白皮、枯礬、附子、烏頭、荊芥等藥材製成腸風黑散,急症時服用。
活龜丸:取一隻江河湖海的大烏龜,用柴火燒熱地面,用罩子蓋住烏龜,利用地熱逼出龜的臭氣,待臭氣排出後,用草繩捆綁全身,外面用黃泥封固,在灰燼中煨熟後撈出,剝淨取肉研成泥狀。龜殼用牛骨髓塗炙五七次,使其滲透酥乾後研磨成粉。再將一兩九蒸九曬的黃連、三錢三分的當歸尾研磨成粉,與龜肉混合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白開水送服。具有滋補陰陽,強壯身體的功效,也能治療腸風痔漏。
龜柏丸:將龜板二兩、側柏葉一兩半、芍藥一兩半、椿根皮七錢半、升麻、香附各五錢研磨成粉,用米粥做成丸藥,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入白朮、黃連、陳皮、甘草、生薑煎煮的湯藥送服。主治便血日久導致虛弱,腰腳軟痛及麻風瘡癢出血。
古樗參散:將樗根白皮、人參各二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或米湯送服,忌食一切毒物。主治大腸風虛,因飲酒、飲食過度,夾雜熱毒導致下利膿血,大腸及肛門疼痛難忍,久治不癒的情況。
礬附丹:將青礬四兩放入瓦罐中火煅燒至一定時間,待冷卻後加入一合鹽和一兩硫黃,再次煅燒至一定時間,待冷卻後加入一兩附子,研磨成粉,用粟米粥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生地汁送服。主治陽虛腸風下血,當天見效,一個月痊癒,長期服用可以補益下元,祛除風氣,滋養臟腑。
古烏荊丸:將川烏一兩、荊芥穗二兩研磨成粉,用醋煮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或熱水送服。有病時,每日空腹服用三四次;無病時,只需早晨服用一次。主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以及各種風邪引起的攣縮、麻木、瘙癢,以及婦女的血風、頭痛、眩暈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面色紅潤,頭髮烏黑。
腸風黑散:將童男發、槐花、槐角、蝟皮各一兩、荊芥二兩放入罐中,用鹽泥封固燒至存性,去除火毒,再加入炙甘草三分、炒枳殼二兩,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水煎服。主治腸風下血及排便前後出血。
剪紅丸(虛漏醫):將側柏葉、鹿茸、附子、續斷、黃耆、阿膠、枯礬各五錢、當歸一兩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米湯送服。主治臟腑虛寒,下血不止,面色萎黃,日久消瘦。東垣(張仲景)認為勞損宜溫補,但此方並非單純的溫寒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