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54)
外集·卷六 (54)
1. 雜病用藥賦
追蟲妙應(丸)最靈,檳榔十二兩,黑牽牛三兩,大黃、雷丸、錫灰、蕪荑、木香、使君子各一兩,為末,用蔥白煎湯,露一宿為丸粟米大。每四錢,五更蔥湯或木香煎湯下。取寸白蟲,用東方上石榴根煎湯,面東服之,小兒服一錢或五分,天明取下病根,或蟲,或如爛魚腸,或如馬尾、蛤蟆、小蛇,諸般怪物,或小便取下青、黃、紅、白,或米泔等色。
其蟲皆因飲食中所感而成,此藥不比巴霜、甘遂、硇砂等劑,不動真氣,有蟲取蟲,有積取積,有氣取氣,有塊取塊,一服見效。凡人面上白斑唇紅,能食心嘈,顏色不常,臉上生蟹爪露者,便有蟲也。此丸四時可服,孕婦禁用。
治山嵐瘴氣,傳屍癆瘵,水腫瘧痢,咳嗽黃疸,噎膈腸風痔漏,一切風氣食積疼痛,瘡癩熱痰痞塊,赤眼口瘡,女人經脈不調,血瘕血閉,赤白帶下,小兒癲癇,一切疳積、蠱積並治,一方去使君子,名七轉靈應丹,如失聲加沉香、琥珀,忌生冷葷腥等物一月。
貼膏神聖莫及。
神效阿魏散,天竺黃、蘆薈、殭蠶各二錢,阿魏二錢二分,番木鱉一個,兒茶、甘草各三錢,大黃一兩,穿山甲七片,為末。每三錢酒調服,即化下膿血來,或醋調膏貼臍亦好。大治痞疾。
三聖膏,風化石灰半斤為末,瓦器中炒令淡紅色提出,候熱稍減,次下大黃末一兩,就爐外炒,候熱減,入桂心末五錢略炒,入米醋熬成黑膏,厚紙攤開貼患處。
治蠱消毒,東坡雄礬(丸)三般;
即蠟礬丸加雄黃等分,端午日為丸梧子大,每七丸熟水下。治蠱毒及蟲、蛇、畜獸等毒神效。
消水毒飲,吳茱半升,生薑、犀角、升麻、陳皮各一兩,烏梅七個,用水七碗,煎至二碗,分二服。
理脾卻瘴,經略金丹一粒。
理脾卻瘴湯,陳皮、白朮、茯苓、黃芩、半夏、山梔、山楂各一錢,蒼朮、神麯各八分,黃連、前胡各七分,姜煎服。治遊宦四方,水土不服者。
一粒金丹,膃肭臍、阿芙蓉各二錢,腦、麝各一釐,硃砂、原蠶蛾各三分,為末,入瓷器內,另用燒酒二盅煮射干草熬至八分,傾於前碗內,放水面上,炭火滾四五次,取出丸梧子大,金箔為衣。每半月十日,方可服一丸,體稍盛者,四季各服一丸,砂糖或梨嚼爛送下。治五勞七傷,男女諸般癆嗽,吐痰吐血,嘔酸反胃,咳逆風壅,痰涎,冷淚,鼻流清涕,水泄痢疾,心腹脹痛,腸鳴痞塊,酒疸食黃水氣,宿食不化,飲食減少,左癱右瘓,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潤三焦,補精氣,安五臟,定魂魄,壯筋骨,益元陽,寬胸膈,暖腰膝,止疼痛,明眼目,返老還童,行走輕健,黑鬚發,牢牙齒,凡仕宦兩廣及飢飽酒食生冷,損傷脾胃,尤宜。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追蟲妙應丸最有效,配方為:檳榔十二兩,黑牽牛三兩,大黃、雷丸、錫灰、蕪荑、木香、使君子各一兩,磨成粉末,用蔥白煎煮的湯汁調成米粒大小的丸藥,放置一夜。每次服用四錢,凌晨服用,可用蔥湯或木香煎湯送服。能排出寸白蟲,若服用後排出蟲體,形狀可能像爛魚腸、馬尾、蛤蟆、小蛇等各種怪異形狀,或小便排出青、黃、紅、白等顏色,或像米湯一樣的物質。這些蟲都是因為飲食不潔而引起的。此藥不同於巴豆霜、甘遂、硇砂等峻猛藥物,不會傷及真氣,能針對性地治療蟲積、氣滯、腫塊等症狀,效果迅速。凡是臉上出現白斑、嘴唇紅潤、經常感到胃部嘈雜、面色不佳、臉上長出像蟹爪一樣的紅斑的人,都可能是蟲積。此丸四季皆可服用,孕婦禁用。
此方還可治療山嵐瘴氣、肺癆、水腫、瘧疾、痢疾、咳嗽、黃疸、噎膈、腸風、痔漏、各種風邪、食積疼痛、瘡瘍、熱痰、痞塊、眼赤、口瘡、婦女經期不調、血瘀、閉經、赤白帶下、小兒癲癇、各種疳積、蠱毒等症。若去掉使君子,則稱為七轉靈應丹;若失聲,可加入沉香、琥珀。服用期間應忌食生冷、葷腥一個月。
貼膏藥方面,神效阿魏散效果最佳。配方為:天竺黃、蘆薈、殭蠶各二錢,阿魏二錢二分,番木鱉一個,兒茶、甘草各三錢,大黃一兩,穿山甲七片,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調服,可排出膿血;或用醋調成膏藥貼於肚臍。此方可治療痞疾。
三聖膏的配方為:風化石灰半斤磨成粉末,在瓦器中炒至淡紅色取出,稍涼後加入大黃末一兩,在爐外炒,稍涼後加入桂心末五錢略炒,再用米醋熬成黑膏,塗在厚紙上貼敷患處。
治療蠱毒,東坡雄礬丸效果顯著。配方為:蠟礬與雄黃等量,端午節製作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用溫水送服,可治療蠱毒及蟲、蛇、畜獸等毒。
消水毒飲的配方為:吳茱萸半升,生薑、犀角、升麻、陳皮各一兩,烏梅七個,加水七碗煎至二碗,分兩次服用。
理脾卻瘴湯和一粒金丹可治療脾胃虛弱及水土不服。
理脾卻瘴湯的配方為:陳皮、白朮、茯苓、黃芩、半夏、山梔、山楂各一錢,蒼朮、神麴各八分,黃連、前胡各七分,用薑煎服。適用於遊宦四方,水土不服者。
一粒金丹的配方為:膃肭臍、阿芙蓉各二錢,麝香、腦麝各一釐,硃砂、原蠶蛾各三分,磨成粉末,放入瓷器中,另用燒酒二盅煮射干草至八分,倒入瓷器中,隔水加熱四五次,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金箔包裹。每半月或十日服用一丸,體質較好者,四季各服一丸,用砂糖或梨子搗爛送服。此方可治療五勞七傷、男女各種肺癆、咳嗽、吐痰、吐血、嘔酸、反胃、咳嗽、氣逆、痰多、流清涕、水瀉、痢疾、心腹脹痛、腸鳴、痞塊、酒疸、食積、黃疸、宿食不化、飲食減少、半身不遂、各種風邪、氣虛等症狀,能滋補三焦,補益精氣,安定五臟,寧神安魂,強筋健骨,益腎壯陽,舒暢胸膈,溫暖腰膝,止痛,明目,返老還童,行走輕便,使頭髮烏黑,牙齒堅固。尤其適用於仕宦於兩廣地區及因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