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五 (48)
外集·卷五 (48)
1. 內傷乳食類
每一丸,用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二兩同煮,候肉爛熟,提起藥,掛風前陰乾,只用肉和汁與兒食之。次日依前煮服,藥盡為度。治諸疳腹大頸小,面黃蟲痛,飲食不為肌膚。
佩服單方羨夜明。
單夜明砂炒為末,入諸飲食中服之,治諸疳。又有鬾病者,因孕婦被惡祟導其腹中,令兒下利,寒熱去來,毛髮不澤;或因婦人有兒,未能行時復有孕,使兒飲乳亦成此疾,宜千金龍膽湯。仍以紅紗袋夜明砂,與兒佩之。
諸積,
諸積須分虛與實,虛者熱微實熱多;
諸積腹脹腹痛,甚結癖痞,浮腫黃疸,以致八痢等證,總皆積之為害。虛者渾身微熱,或夜間有熱,少食神倦,抱起如睡;實者壯熱,肚熱尤甚,便閉腮腫,喉塞,涎鳴壅盛,熱毒發瘡,俱宜木香丸主之。虛者少用,實者倍服。其或變證,面黑瀉黑,久瀉氣促,手心生瘡,瘦軟者不治。
乳積吐瀉極其臭,吐乳瀉乳,其氣酸臭,皆因啼叫未已,飲乳停滯不化得之。雖未吃谷,而有痞,是為乳積。
氣積蟹渤叫啼過。
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或發熱,肚膨體瘦,飲食不為肌膚,皆由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為氣積。
食積面黃肚腹硬,腹硬帶熱,渴瀉,或嘔,面黃,皆由飲食無度,食飧過飽後即睡得之。是為食積。
行氣消乳食自磨;
行氣丸:木香、檳榔、丁香、枳殼、甘松、使君子、神麯、麥芽各二錢半,三稜、莪朮、青皮、陳皮、香附各五錢,胡黃連一錢,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二十丸,米飲下。治氣積。如有汗者去青皮,或五味木香散亦好。消乳食丸:砂仁、陳皮、三稜、莪朮、神麯、麥芽各五錢,香附一兩,為末,糊丸麻子大。
每二十丸,紫蘇煎湯下。治乳積、食積。甚者消積丸、感應丸、紅丸子下之。
要知小兒腸胃軟,切戒猛峻傷元和。
小兒有積,腸胃脆軟,忌用毒藥攻擊,久則脾虛食少,或吐或利,變生他證。取積之法,調脾和胃,緩急次序攻之,切勿傷其胃氣。有因下積傷脾,反生潮熱,變為慢驚者有之。
癖病不食但飲乳,凡小兒不食但飲乳,飲乳而又咳嗽吐痰者,必腹中有癖。
寒熱如瘧因停水;
惟癖能發潮熱或寒。原因乳食失調,以致中脘停水,不能宣行,為瘀為痰,冷氣搏之,結而為癖,所以久瘧多有之。
藏於隱僻脅腹疼,即痞塊,與大人積聚同,多藏脅腹隱僻之處,時時作痛。
取癖保安還是主。
輕者木香丸,重者取癖丸:甘遂、芫花、牽牛、辣桂、莪朮、青皮、木香、桃仁、五靈脂各二錢,為末,入油巴豆一錢和勻,飛麵糊丸,麻子大。每一二丸,薑、蜜煎湯下。泄後冷粥補,仍與和胃。
秘傳保安丸:白朮土炒三兩,神麯、木香、檳榔、茯苓、三稜、使君子、厚朴、荸薺、甘草各一錢,蒼朮二兩,陳皮、枳實、人參、莪朮各一兩半,黃連豬膽汁浸、砂仁、麥芽、益智仁、肉豆蔻、藿香、白豆蔻各五錢,為末,蜜丸,龍眼大。每一丸,米飲化下;嘔吐,薑湯下。
白話文:
內傷乳食類
每劑藥丸用絹袋裝好,再用二兩精瘦豬肉一起燉煮,待豬肉燉爛後,取出藥丸,放在通風處陰乾,只用豬肉和湯汁餵食孩子。隔天再按照同樣方法煮服,直到藥丸吃完為止。此方可治療各種疳積引起的腹部膨大、頸部瘦小、面色發黃、蟲牙作痛,以及飲食無法滋養肌膚等症狀。
單獨使用夜明砂,炒成粉末,加入孩子平時的食物中服用,可以治療各種疳積。如果孩子患有鬾病(一種因孕婦受邪氣侵襲而導致胎兒腹瀉、寒熱交替、毛髮無光澤的疾病),或者是由於母親在哺乳期再次懷孕,導致孩子飲用母乳而引發此病,則應服用千金龍膽湯。同時,將用紅紗布包好的夜明砂掛在孩子身上佩戴。
諸積
各種積證須區分虛實,虛證症狀為微熱,實證則為高熱;
積證的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嚴重者會形成痞塊、浮腫、黃疸,甚至導致八種痢疾等,這些都是積證造成的危害。虛證患者全身微熱,或夜間發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抱起孩子感覺像睡著了一樣;實證患者則表現為高熱,腹部發熱尤甚,大便不通,腮腺腫脹,喉嚨阻塞,痰鳴聲響,熱毒導致瘡瘍,這些都應該服用木香丸治療。虛證患者用量減少,實證患者則加倍服用。如果出現面色發黑、大便黑色、久瀉氣促、手掌長瘡、身體消瘦等症狀,則不宜治療。
乳積會導致嘔吐和腹瀉,且嘔吐物和糞便氣味極其難聞,嘔吐物和腹瀉物均為乳汁,這是由於嬰兒哭鬧不止,乳汁停滯不消化所致。即使孩子還未開始吃米糊等固體食物,但已經出現痞塊,這就是乳積。
氣積的症狀是嬰兒哭鬧不止,腹瀉如蟹殼一樣稀薄,或伴有發熱,腹部膨脹,身體消瘦,飲食無法滋養肌膚,這些都是由於受到驚嚇或情緒影響,導致氣血失調,日久而成。這就是氣積。
食積的症狀是面色發黃,腹部堅硬,腹部堅硬並伴有發熱,口渴腹瀉,或嘔吐,面色發黃,這些都是由於飲食無度,過飽後立即睡覺所致。這就是食積。
治療氣積和乳食積滯的藥方:
行氣丸:方中包含木香、檳榔、丁香、枳殼、甘松、使君子、神麴、麥芽等藥材,具體用量略去。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米湯送服。治療氣積。如果患者出汗,則去除青皮,或服用五味木香散也很好。消乳食丸:方中包含砂仁、陳皮、三稜、莪朮、神麴、麥芽等藥材,具體用量略去。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紫蘇煎湯送服。治療乳積、食積。病情嚴重的,可服用消積丸、感應丸、紅丸子等。
注意事項:
嬰兒腸胃嬌嫩,應避免使用猛烈的藥物,以免損傷元氣。
嬰兒有積證時,腸胃脆弱,忌用毒性藥物,久服則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嘔吐或腹瀉,甚至會轉化成其他疾病。治療積證的方法,應以調理脾胃為主,緩急有序地施治,切勿損傷胃氣。有些孩子因服用攻下積滯的藥物損傷脾胃,反而出現潮熱,演變成慢驚風。
癖證的症狀是不吃飯,只喝奶,凡是嬰兒不吃飯只喝奶,而且喝奶後又咳嗽吐痰,一定是腹中有癖證。
寒熱如瘧疾一樣發作,是因為停滯的水液;
只有癖證才能引起潮熱或寒熱交替。原因是乳食失調,導致中脘部位停滯水液,不能正常運化,形成瘀血和痰濁,寒邪阻遏,凝結成癖證,所以久患瘧疾的人多有此證。
癖證的腫塊隱藏在脅肋或腹部,即痞塊,與成人積聚相似,多隱藏在脅肋或腹部不易察覺的地方,時常作痛。
治療癖證的藥方:
輕者服用木香丸,重者服用取癖丸:方中包含甘遂、芫花、牽牛、辣桂、莪朮、青皮、木香、桃仁、五靈脂等藥材,具體用量略去,另加巴豆。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一至二丸,薑蜜煎湯送服。服藥後,用溫熱稀粥調補,並服用和胃藥物。
秘傳保安丸:方中包含白朮、神麴、木香、檳榔、茯苓、三稜、使君子、厚朴、荸薺、甘草等多種藥材,具體用量略去。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米湯化服;如果嘔吐,則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