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五 (40)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五 (40)

1. 胎毒類

遍身筋軟者,鹿茸四斤丸,加當歸、青鹽各等分,口軟語遲,嬰兒在胎,母卒有驚怖,驚氣乘胞絡之經,使生子心神不足,舌本不通,四五歲猶不能言,菖蒲丸:石菖蒲、人參、麥門冬、遠志、川芎、當歸各二錢,乳香、硃砂各一錢,為末,蜜丸麻子大。每十丸,米飲下。

諸病後不能語者,雞頭丸:雄雞頭一個、鳴蟬三個俱炙焦,大黃、川芎、甘草各一兩,人參、木通各五錢,當歸、黃耆、遠志、麥門冬各三分,為末,蜜丸小豆大。每五丸,空心米飲下,久服取效。齒遲,因稟氣不足,則髓不能充骨,宜腎氣丸,或十全大補湯加知母、黃柏。

外用當歸、川芎、芍藥、山藥、沉香、甘草各等分為末,糝齒齦上,仍用白湯調服。單方:雄鼠屎二十粒,每日用一粒揩齒齦上,至二十一日當生。發遲,乃血氣不能上榮。蓯蓉丸:肉蓯蓉、川芎、當歸、芍藥、熟地各等分,胡粉減半,為末,蜜丸黍米大。每十丸,黑豆煎湯下。

仍磨化抹頭上。以上皆因稟受不足,或因吐瀉後致者,可以補助脾胃。失治必成無辜篤疾。

五硬強直本風證,若兼腹硬兼積醫。

五硬者,頭項、四肢強直冰冷,乃肝受風邪也,宜小續命湯、烏藥順氣散主之。腹大骨痛不寬者,五積散加烏藥、殭蠶,積消氣和則愈。若心腹俱硬,面青者,死。

丹毒,(附胎瘡)

丹毒遊行走遍身,病因濕熱逼心君;

丹名不一,皆由母食五辛,及烘尿衣,乘熱或不甚干即著,濕熱侵淫,心火驟盛,以至毒與血搏而風乘之,所以赤腫遊走,遍身不定。其始發於手足,或頭面胸背,令人煩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言;若入小腹,陰囊如青傷者,死。

拔毒涼肌審起處,治法:先用針砭去血,外用拔毒涼肌之藥敷,從頭頂上起,用蔥自然汁塗。從頭頂上紅腫痛,用赤小豆為末,雞子清調塗。從面上赤腫,用灶心土末,雞子清調塗。從背起,用桑白皮末,羊脂調塗。從兩背赤腫,黃色柳木燒灰,水調塗。從兩脅虛腫,用生鐵銼末,入豬糞水調塗。

從臍上腫起,用檳榔為末,米醋調塗。從兩腳赤腫起,用乳香為末,羊脂調塗。從兩腳赤白點起,用豬槽下土為末,清油調塗。從陰上起,用屋漏處土為末,羊脂調塗。錢氏通用朴硝、土朱為末,藍葉,浮萍,水苔同研,絞汁調塗,或用朴硝一兩,大黃五錢為末,新汲水調,時時塗掃。凡丹毒變易非輕,如經三日不治,攻入臟腑即死。

入里內消可救人。

毒氣入里,腹脹則死,紅內消散救之:紅內消、當歸、茄片或茄蒂亦好、甘草、羌活、黃芩各五錢,麝香五分,為末。每二錢,生地黃煎湯調服。通用五福化毒丹、犀角消毒飲、四順清涼飲、人參敗毒散加紫草,或升麻葛根湯加白朮、茯苓、木香、枳殼。大抵以清心火,去濕熱為主,勿令毒陷。有不可服涼藥者,惺惺散妙。

白話文:

胎毒類

全身筋骨柔軟無力者,可用鹿茸四斤製成藥丸,再加入當歸、青鹽等分量服用。若嬰兒出生後口軟語遲,這是因為母親懷孕期間受驚嚇,驚嚇之氣侵入胎兒經絡,導致孩子心神不足,舌根不通,四五歲都還不會說話,可用菖蒲丸治療:將石菖蒲、人參、麥門冬、遠志、川芎、當歸各二錢,乳香、硃砂各一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各種疾病痊癒後仍然不會說話者,可用雞頭丸治療:取雄雞頭一個、鳴蟬三個,一起烤焦,再與大黃、川芎、甘草各一兩,人參、木通各五錢,當歸、黃耆、遠志、麥門冬各三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空腹用米湯送服,長期服用即可見效。如果長牙遲緩,是因先天稟賦不足,骨髓不能充盈骨骼,宜服用腎氣丸,或十全大補湯加入知母、黃柏。

外用當歸、川芎、芍藥、山藥、沉香、甘草等分研磨成粉末,敷在牙齦上,並用溫開水調服。單方:雄鼠糞二十粒,每天用一粒塗抹牙齦上,連續使用二十一天,即可長牙。如果頭髮生長遲緩,是因血氣不能上達頭部滋養頭髮,可用蓯蓉丸治療:將肉蓯蓉、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等分量,胡粉減半,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黑豆煎煮的湯水送服。

同時將藥粉研磨成膏狀塗抹在頭上。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因吐瀉後導致,可以通過滋補脾胃來改善。若失治,則會導致嚴重的疾病。

五硬強直屬於風證,若同時伴有腹部堅硬和積滯,需同時治療。

所謂五硬,是指頭項、四肢強直冰冷,這是肝臟受風邪侵襲所致,宜服用小續命湯、烏藥順氣散治療。如果腹部膨脹,骨骼疼痛,無法舒緩,可用五積散加入烏藥、殭蠶,消除積滯,疏通氣機即可痊癒。如果心腹都堅硬,面色青紫,則預示死亡。

丹毒(附胎瘡)

丹毒遊走全身,病因是濕熱逼迫心臟。

丹毒的命名不一,都是因為母親飲食辛辣,或烘烤尿濕的衣物,乘熱不晾乾就穿著,導致濕熱侵襲,心火驟盛,毒邪與血液搏鬥,風邪乘虛而入,所以出現紅腫遊走,遍布全身不定。其初期發病於手足,或頭面胸背,令人煩悶腹脹,其熱如火,疼痛難忍;如果丹毒侵入小腹,陰囊如青腫狀,則會死亡。

治療丹毒,需根據發病部位,拔毒涼肌。治療方法:首先用針刺放血,外用拔毒涼肌的藥物敷貼,從頭頂開始,用蔥汁塗抹。如果從頭頂開始紅腫疼痛,用赤小豆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如果從臉上開始紅腫,用灶心土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如果從背部開始,用桑白皮研磨成粉末,用羊脂調和後塗抹。如果從兩肩胛骨之間開始紅腫,用黃色柳木燒成灰,用水調和後塗抹。如果從兩脅開始腫脹,用生鐵銼成粉末,用豬糞水調和後塗抹。

如果從肚臍開始腫脹,用檳榔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和後塗抹。如果從雙腳開始紅腫,用乳香研磨成粉末,用羊脂調和後塗抹。如果從雙腳開始出現紅白點,用豬槽下泥土研磨成粉末,用清油調和後塗抹。如果從陰部開始,用屋簷滴水處的泥土研磨成粉末,用羊脂調和後塗抹。錢氏通用法:用朴硝、土朱研磨成粉末,與藍葉、浮萍、水苔一起研磨,取汁調和後塗抹,或用朴硝一兩,大黃五錢研磨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水調和,經常塗抹。凡丹毒變化迅速,病情危重,如果三日內不治療,毒邪侵入臟腑就會死亡。

毒邪侵入內臟,腹部膨脹則會死亡,可用紅內消散治療:將紅內消、當歸、茄片或茄蒂、甘草、羌活、黃芩各五錢,麝香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地黃煎煮的湯水送服。也可用五福化毒丹、犀角消毒飲、四順清涼飲、人參敗毒散加紫草,或升麻葛根湯加白朮、茯苓、木香、枳殼等方劑治療。總之,治療丹毒要以清心火,去濕熱為主,避免毒邪深入內臟。如果不能服用涼藥者,則惺惺散是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