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五 (29)
外集·卷五 (29)
1. 胎毒類
如胎虛冷者,加川烏;熱者另用辰砂膏。有初生七日患此者,急看兒齒齦之上,有小泡如粟米狀,急以青軟布裹手指,蘸溫水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不用服藥。
亦有脾肺虛寒者,撮口,氣不和也。肺主氣,口屬脾,脾虛不能榮子,故撮口氣急,保命丹、益黃散主之。
口沫肢冷不可為。
口出白沫,四肢冰冷,最為惡候,一七見之必死。
噤口,
噤口不乳不能啼,胎熱復為風搏之;噤口風:眼閉,啼聲清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沫,二便皆通,由胎中受熱,毒流心脾,故形見於喉舌,或生下復為風邪搏之所致,宜瀉黃散、珠銀丸。有初生口噤不開,不收乳者,用金頭赤足蜈蚣一條,炙焦為末,每五分以豬乳汁二合和勻,分三四次灌之;或用竹瀝調牛黃末一字灌之,更以豬乳汁點口中。
此證皆因裡氣郁,吐痰利驚最得宜;
噤口、撮口、臍風,三者一種,同因裡氣鬱閉,宜先用控痰散吐痰:蠍梢、銅青各五分,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為末,每一字,茶清調服;或甘草煎湯探吐,尤穩。卻以豬膽汁點入口中即瘥。次用人參養胃湯,去蒼朮、半夏,加木香、蘇子,與乳母服。再用辰砂膏、利驚即愈。
吹鼻噴嚏可治,吹鼻法:蜈蚣一條,蠍梢四個,殭蠶七個,瞿麥五分,為末。每一字吹入鼻中。噴嚏可治,仍用薄荷湯調服。
七朝見此十分危。
七朝見此證者危,百日內見此證,手足蜷者亦不治。
臍風,(附胎風)
臍風風冷濕氣流,臍風,因斷臍後,為尿、乳、水濕、風冷入臍,流於心脾所致。
臍腫腹脹四肢柔;
其證:臍腫突,腹脹滿。
或多啼搐防撮噤,若日夜多啼,不能飲乳,甚則發搐、撮口、噤口,是為內搐不治。凡臍邊青黑,爪甲黑者,俱死。古方大利驚丸主之,或用噤口條吹鼻法,有嚏可治。甚者,金烏散:金頭蜈蚣半條,川烏尖三個生,麝香少許,為末,每半字,金銀煎湯調服。或外科賽命丹、一捻金妙,如風搐稍定,多啼煩躁者,大溫驚丸。
間有熱者生可求;
亦有熱在胸膛,伸引努氣,亦令臍腫,千金龍膽湯,小涼驚丸。洗臍腫法:用荊芥煎湯洗淨,後以蔥葉火上炙過,候冷,指甲刮薄貼腫處,次日便消。方服通心飲:木通,連翹、瞿麥、山梔、黃芩、甘草各三分,燈心、麥門冬各少許,水煎服。通心氣,利小便,退潮熱,分水穀,兼治旋螺服風。
如春月加防風、蟬蛻;夏加茯苓、車前子;秋加牛蒡子、升麻;冬加山梔、連翹;行氣加鉤藤、川楝子;口瘡加生地、野苧根。通用:安臍法,治臍中血水汁出,或赤腫痛。當歸為末,或白石脂末,蛤蟆油,沖頭髮燒灰,皆可敷之,灸肚筋法:兒生七朝,患此者必自發出青筋一道,行至肚,必生兩岔,待行至心,不治。
白話文:
胎毒類
若嬰兒體虛怕冷,可在治療方法中加入川烏;若體虛發熱,則改用辰砂膏。若新生兒七天內患此症,應立即查看其齒齦,若有如粟米大小的小泡,應立即用乾淨柔軟的布裹住手指,沾溫水輕輕擦破,嬰兒開口後即可痊癒,無需服藥。
有些嬰兒因脾肺虛寒,導致嘴巴撮合,呼吸不暢。因肺主氣,口屬脾,脾虛則不能滋養孩子,所以嘴巴撮合、呼吸急促,可用保命丹、益黃散治療。
口吐白沫,四肢冰冷,則情況危急。
口吐白沫,四肢冰冷,是最嚴重的徵兆,出生後七天內出現此症,則必死無疑。
噤口
嬰兒噤口不喝奶,不能啼哭,是因胎熱加上風邪侵襲所致;噤口風的症狀為:眼睛緊閉,哭聲微弱,舌上長有如粟米狀的肉粒,無法吸吮乳汁,口吐白沫,大小便通暢,這是因胎中受熱,毒素流入心脾,反應在喉舌上,或出生後再次受風邪侵襲所致,宜用瀉黃散、珠銀丸治療。若新生兒噤口不開,不喝奶,可用一條金頭赤足蜈蚣炙焦研末,每次五分,用二合豬奶調勻,分三四次灌服;或用竹瀝調牛黃末一字灌服,再用豬奶點在口中。
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體內氣機鬱結所致,因此,催吐化痰最為有效;
噤口、撮口、臍風三者同屬一類,都是由於體內氣機鬱結所致,應先用控痰散催吐化痰:蠍梢、銅青各五分,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研末,每次一字,用茶水送服;或用甘草煎湯催吐,更加安全。之後用豬膽汁點入口中即可痊癒。然後服用人參養胃湯,去除蒼朮、半夏,加入木香、蘇子,讓產婦服用。再用辰砂膏、利驚藥物治療即可痊癒。
吹鼻子、打噴嚏可以治療,吹鼻子方法:蜈蚣一條,蠍梢四個,殭蠶七個,瞿麥五分,研末,每次一字吹入鼻中。打噴嚏也可以治療,仍用薄荷湯送服。
出生七天內出現此症十分危險。
出生七天內出現此症者危險,一百天內出現此症,手足蜷縮者也無法治愈。
臍風(附胎風)
臍風是由於風寒濕邪入侵,斷臍後,尿液、乳汁、水濕、風寒侵入臍部,流入心脾所致。
臍部腫脹,腹部脹滿,四肢軟弱;
其症狀為:臍部腫脹突出,腹部脹滿。
或哭鬧不止,抽搐,嘴巴撮合或噤口,若日夜哭鬧不止,不能喝奶,嚴重者會抽搐、嘴巴撮合、噤口,這是內部抽搐,無法治愈。凡是臍周圍青黑,指甲發黑者,都會死亡。古方大利驚丸可以治療,或用噤口條吹鼻法,能打噴嚏即可治愈。嚴重者,可用金烏散:金頭蜈蚣半條,川烏尖三個(生),麝香少許,研末,每次半字,用金銀花煎湯送服。或外科賽命丹、一捻金妙藥,若風邪抽搐稍緩,哭鬧煩躁者,用大溫驚丸。
有些情況是因體內有熱邪導致。
也有些情況是胸膛有熱,嬰兒伸頸努氣,也會導致臍部腫脹,可用千金龍膽湯、小涼驚丸治療。洗臍部腫脹的方法:用荊芥煎湯清洗乾淨,然後用蔥葉在火上烤過,待冷卻後,用指甲刮薄貼在腫脹處,次日即可消腫。服用通心飲:木通、連翹、瞿麥、山梔、黃芩、甘草各三分,燈心、麥門冬各少許,水煎服。通暢心氣,利尿,退熱,分清水穀,兼治旋螺風。
春季加防風、蟬蛻;夏季加茯苓、車前子;秋季加牛蒡子、升麻;冬季加山梔、連翹;行氣加鉤藤、川楝子;口瘡加生地、野苧根。通用:安臍法,治療臍部出血或紅腫疼痛。當歸研末,或白石脂末,蛤蟆油,頭髮燒成灰,都可以敷在患處,灸肚筋法:嬰兒出生七天內患此症,一定會從肚臍處生出一道青筋,一直延伸到腹部,會分叉成兩條,等到延伸到心臟,則無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