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五 (1)
外集·卷五 (1)
1. 外集·卷五
2. 婦人門
3. 經候
經病百端血滯枯,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隆,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經行與產後一般,若其時余血一點未淨,或外被風寒及濕冷暑熱邪氣,或內傷生冷,七情鬱結,為痰為瘀,凝積於中,曰血滯。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邪氣盛而津血衰,曰血枯。
《良方》云: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逆於上,則從口鼻而出;逆於身,則水血相搏變為水腫。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於內,變為癥瘕,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枯而已。
但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輕則經水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
滯宜破血枯補虛;
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熱毒,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卻宜溫和滋補;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服峻藥,以虧陰道。至於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方可單香附丸、散,抑氣散,常加木香、檳榔、枳殼以開鬱行氣。
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氣衰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耶!論者多泥叔和血旺氣衰,不知叔和論肝肺二脈,則宜肝旺於肺,其實氣血平和有孕,故繼曰兩臟通和。但婦人見偏性鄙,婢妾志不得伸,鬱怒無時不起,故香附為女人仙藥。經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
可不悟諸!
滯因外感傷冷郁,經行登廁,風寒入內,以致凝澀者,小溫經湯。經行適來,或得寒熱,就閉不通,或寒或暑,俱謂之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加生地,或黃芩芍藥湯加生地。經行過食生冷,或外被冷濕,以致瘀血凝結者,五積散去麻黃,加牡丹皮、紅花。七情心氣鬱結不行者,分心氣飲去羌活、半夏、桑皮、青皮,加川芎、當歸、香附、莪朮、玄胡索;有火者,更加黃芩,或小調經散、單香附丸。
也有盛實欠宣疏;
氣血盛實,經絡遏閉,或時挾痰者,單大黃膏,或馬鞭草取汁熬膏為丸,或燒存性,紅花、當歸煎湯下。
枯傷勞食或作泄,內傷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弱體倦,發熱,腹痛,腸鳴,飲食減少而不生血者,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生地、天花粉。有腸鳴,月水不來者,病在胃,胃虛不生血氣,宜單厚朴五錢,空心水煎,或單蒼朮膏。水泄少食者,升陽益胃湯;無泄少食者,二陳湯加白朮、黃耆、便制香附、當歸、芍藥、牡丹皮、麥門冬、山楂、麥芽。因飲食積者,更加莪朮、枳殼。
白話文:
月經病症繁多,不外乎血瘀和血虛兩種情況。婦女以血為本,天生氣血充盈,腎氣旺盛,血脈暢通,通常每月來一次月經,如同月亮圓缺的規律,所以稱為月經。月經來潮和產後情況類似,如果經期過後仍有少量殘血未排乾淨,或是受到外來的風寒、濕冷、暑熱等邪氣侵襲,或是內在因素如飲食生冷、情緒鬱結,導致痰瘀凝結在體內,就稱為血瘀。或是月經停止後,過度勞累、房事過於頻繁,或服用燥熱藥物,導致體內火氣旺盛,邪氣盛而津液血氣衰弱,就稱為血虛。
《良方》中說:月經後受到驚嚇,則氣血紊亂,可能向上逆行,從口鼻流出;向下逆行,則與體內水分搏結形成水腫。若因發怒,則氣血逆行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導致這些部位疼痛,月經來潮時加重,過後則減輕。極度憤怒會損傷肝臟,導致眩暈、吐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疾病;加上經血滲漏,會在身體孔竅處生瘡,淋漓不盡。濕熱相互搏結,會形成崩漏、帶下;血液結於體內,會形成腫塊,種種病變數不勝數,都離不開血瘀和血虛這兩種情況。
但是,血瘀也可能伴有虛熱,血虛也可能伴有虛熱。嚴重時會導致經閉不通,此時需以血瘀或血虛來區分;輕微時則表現為月經不調,此時只需考慮虛和熱的因素。
血瘀宜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血虛宜用補虛的方法治療。
血瘀導致經閉不通,是由於飲食熱毒、暴怒導致氣血凝滯、積痰等原因造成的,應使用大黃、乾漆等藥物,推動舊血排出,促進新血生成。若是氣血虛弱而導致血枯,是因為勞累過度、憂愁思慮,應該使用溫和滋補的方法;若兼有痰火濕熱,則應該清熱涼血。通常會加入肉桂作為輔助,因為熱能使血脈暢通,但不可單純服用峻烈藥物,以免損傷陰液。至於耗氣益血的說法,雖然是婦科的重要法則,但血是氣的附屬,氣熱則血熱,氣寒則血寒,氣升則血升,氣降則血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如果體內鬱火旺盛,導致氣盛於血,則可單獨使用香附丸、散,或抑氣散,常加木香、檳榔、枳殼來疏肝理氣。
如果氣亂,則需調和;氣冷,則需溫補;氣虛,則需補氣,男女都一樣。陽氣生發,陰氣自然增長;氣衰則血亦枯竭,豈可單純消耗氣呢?許多人拘泥於叔和提出的血旺氣衰的說法,卻不知叔和所論的是肝肺二脈,應該肝旺於肺,實際上氣血平和才能懷孕,所以他接著說兩臟通和。但婦女往往帶有偏執的性格,婢妾無法伸張志向,鬱怒的情緒經常產生,所以香附被稱為女人的仙藥。經典說:邪氣盛則體質強壯,正氣衰則體質虛弱。
這些道理難道還不明白嗎?
血瘀是因為外感寒冷,經期上廁所時,風寒入侵體內,導致氣血凝滯不暢,可用小溫經湯治療。經期剛來,或出現寒熱症狀,導致經閉不通,無論是寒邪還是暑邪,都屬於熱入血室,可以用小柴胡湯加生地,或是黃芩芍藥湯加生地治療。經期過食生冷食物,或受到外來冷濕侵襲,導致瘀血凝結,可以用五積散去掉麻黃,加入牡丹皮、紅花治療。情緒不暢導致心氣鬱結,可以用分心氣飲去掉羌活、半夏、桑皮、青皮,加入川芎、當歸、香附、莪朮、玄胡索治療;若有火氣,則加入黃芩,或使用小調經散、單香附丸。
也有氣血過盛,卻未能及時疏通的情況。
氣血過於旺盛,經絡閉塞,有時還夾雜痰液,可以用單味大黃膏,或是用馬鞭草汁熬膏做成藥丸,或將紅花、當歸燒成炭後煎湯服用。
血虛是因為勞累、飲食或腹瀉導致。內傷飲食、勞累,損傷脾胃,導致氣虛體倦,發熱、腹痛、腸鳴、食慾不振,無法產生新血,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川芎、生地、天花粉治療。若有腸鳴、月經不來,是脾胃虛弱,不能產生血氣,宜單用厚朴五錢,空腹用水煎服,或用單味蒼朮膏。若有腹瀉、食慾不振,可用升陽益胃湯;若無腹瀉、食慾不振,可用二陳湯加白朮、黃耆、製香附、當歸、芍藥、牡丹皮、麥門冬、山楂、麥芽。若因飲食積滯導致,則加入莪朮、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