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四 (72)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四 (72)

1. 虛類

潮汗咳(或見血,或遺精)泄分輕重,輕者,六證間作;重者,六證兼作。蓋火蒸於上,則為咳血,為潮熱;火動於下,則為精濁,為泄瀉。若先見血,上血為先,其餘流傳變證雖多,亦必歸重於一經。

假如現有精濁,又加之脛酸、腰背拘急,知其邪在腎也;現有咯血多汗,加之驚惕、口舌生瘡,知其邪在心也;現有喘咳嗽血,加之皮枯、鼻塞、聲沉,知其邪在肺也;現有夢遺,加之脅痛、多怒、頸核、知其邪在肝也;現有泄瀉,加之腹痛痞塊、飲食,無味、四肢倦怠,知其邪在脾也。當隨其邪之所在調之。

勞熱,清骨散;內熱,保真湯;晡熱,黃耆鱉甲湯。勞血、咯血太平丸;嗽吐咳咯,保和湯。血去多,三黃補血湯;血不止,十灰散、單花蕊石散,勞嗽乾咳,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寧肺湯。肺痿,知母茯苓湯;肺癰,桔梗湯、單白芨散。勞泄,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

勞汗,黃耆散。更當於各病本條參究。

初於開關起胃房。

勞者,倦也。氣血勞倦不運,則凝滯疏漏,邪氣得以相乘;又飲食勞倦所傷,則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熱熏胸中而生內熱。凡頸上有核,腹中有塊,或當臍冰冷,或無力言動,皆痰涎結聚,氣血凝滯之所致也。故以開關起胃為先,蓋關脈閉則氣血乾枯,胃氣弱則藥無由行。但陽虛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類;陰虛不可偏用苦寒知、柏之類。

古方有開關散、定胃散,今亦難用,竊其意推之。陽病開關,清熱利便,宜瀉白散,加銀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多為病去。陰病開關,行痰利氣,宜二陳湯,加便制香附、貝母、牡丹皮、當歸、山楂、蘇梗及生地、木香少許,以氣清痰少為病減。陰陽俱用參苓白朮散、三白湯、或二陳湯加白朮、神麯、麥芽以起脾胃。

如有泄者,尤宜多服、久服,俟胃氣轉,然後依證用藥。古方以生犀散、防風當歸飲,或三補丸、單黃連丸,治熱癆證,然必初起體實,而後敢用之也。

久則平補火處熄,久虛積損成癆。陽虛,劫勞散、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單人參湯。陰虛,加味逍遙散、滋陰降火湯、節齋四物湯、補陰丸、大造丸、補天丸。虛甚者,瓊玉膏、白鳳膏。古云:服涼藥,百無一生;飲溲溺,萬無一死。惟脾胃虛及氣血弱者,必以滋補藥中,量入童便,以代降火之藥。

今俗非偏用知、柏、生地滯脾,則又偏用人參、桂、附助火;治咳輒用兜鈴,紫菀、款冬、青黛,牡蠣收澀肝經。治血輒用京墨、金石,寒涼傷其氣血;退潮輒用銀柴胡、胡黃連消其肌肉;遺精輒用龍骨、石脂澀燥其精,皆不治其本耳。

扶正祛邪蟲亦亡。

蟲亦氣血凝滯,痰與瘀血化成。但平補氣血為主,加以烏梅、青蒿、硃砂之類,而蟲自亡矣。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選用。傳屍之說,不必深泥。歷觀癆瘵,皆因酒色財氣損傷心血,以致虛火妄動,醫者不分陰陽用藥,病家不思疾由自取,往往歸咎前人積惡,甚則疑及房屋器皿、墳墓,且冤業飛屍遞相傳疰,古人亦云:癆瘵三十六種,惟陰德可以斷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靜室,清心靜坐,常夢香叩齒,專意保養,節食戒欲,庶乎病可斷根。

白話文:

虛類

潮熱、咳嗽(可能帶血)、遺精等症狀,輕重程度不同。輕者,六種症狀會間歇發作;重者,六種症狀會同時出現。這是因為陽氣過盛,上衝則造成咳血、潮熱;下衝則造成精液洩漏、腹瀉。如果先出現咳血,則表明上焦(心肺)病變在先,其他症狀都是後續發展的變化,但最終都歸咎於某一經脈的病變。

如果出現精液洩漏,又伴隨脛骨酸痛、腰背僵硬,說明病邪在腎;如果出現咯血、多汗,又伴隨驚悸、口舌生瘡,說明病邪在心;如果出現喘息咳嗽帶血,又伴隨皮膚乾燥、鼻塞、聲音低沉,說明病邪在肺;如果出現夢遺,又伴隨脅肋疼痛、易怒、頸部淋巴結腫大,說明病邪在肝;如果出現腹瀉,又伴隨腹痛、腹部腫塊、飲食無味、四肢乏力,說明病邪在脾。治療應根據病邪所在的臟腑進行調整。

勞累引起的發熱,用清骨散;內臟發熱,用保真湯;午後發熱,用黃耆鱉甲湯;勞累引起的咳血,用太平丸;咳嗽、吐痰,用保和湯;出血過多,用三黃補血湯;出血不止,用十灰散、單花蕊石散;勞累引起的乾咳,用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寧肺湯;肺痿,用知母茯苓湯;肺癰,用桔梗湯、單白芨散;勞累引起的遺精,用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勞累引起的盜汗,用黃耆散。其他病症的治療方法,需參考各病症的相關章節。

治療開始應先調理脾胃。

「勞」是指疲倦。氣血虧損不能正常運行,就會導致氣血凝滯和泄漏,使邪氣乘虛而入;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也會造成上焦不通、下焦不通,陽氣熏蒸胸中而產生內熱。凡是頸部有腫塊、腹部有腫塊、肚臍周圍冰冷、或肢體無力,都是痰涎凝聚、氣血瘀滯造成的。因此,治療首先應調理脾胃,因為經脈閉塞則氣血枯竭,胃氣虛弱則藥物難以發揮作用。但陽虛者忌用辛溫燥烈的藥物,如附子、丁香等;陰虛者忌用苦寒的藥物,如知母、黃柏等。

古代有開關散、定胃散等方劑,現在已難以使用,但我們可以借鑒其思路。陽虛證的治療,應清熱利濕,可用瀉白散加銀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增多為療效指標;陰虛證的治療,應行氣化痰,可用二陳湯加制香附、貝母、牡丹皮、當歸、山楂、蘇梗、生地、少量木香,以氣順、痰少為療效指標;陰陽兩虛者,可用參苓白朮散、三白湯,或二陳湯加白朮、神麴、麥芽以健脾胃。

如有腹瀉,更應多服、久服藥物,待胃氣恢復後再根據具體症狀用藥。古代用生犀散、防風當歸飲,或三補丸、單黃連丸治療熱病,但必須是病初起、體質較實者才能使用。

久病不治,會導致正氣耗傷,形成癆病。陽虛者,可用劫勞散、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單味人參湯;陰虛者,可用加味逍遙散、滋陰降火湯、節齋四物湯、補陰丸、大造丸、補天丸;虛弱嚴重者,可用瓊玉膏、白鳳膏。古人云:「服用寒涼藥物,百人中難得一人活;飲用小便,萬人中難得一人死。」只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才可以在滋補藥物中加入童便,以代替瀉火藥。

現在很多人不是過度使用知母、黃柏、生地等寒涼藥物傷及脾胃,就是過度使用人參、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助長邪火;治療咳嗽,常用款冬花、紫菀、青黛、牡蠣等收斂藥物,傷及肝氣;治療出血,常用血餘炭、牡蠣等寒涼藥物,損傷氣血;治療潮熱,常用銀柴胡、胡黃連等藥物,耗傷肌肉;治療遺精,常用龍骨、牡蛎等藥物,燥傷精氣,這些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扶正祛邪,蟲病自除。

蟲病也是氣血凝滯、痰瘀互結所致。治療以補益氣血為主,再輔以烏梅、青蒿、硃砂等藥物,蟲病即可自愈。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等藥物可選用。關於屍氣傳染的說法,不必過於迷信。觀察多年的癆病患者,大多由於酒色財氣過度損傷心血,導致虛火妄動所致。醫生不辨陰陽而用藥,病人不思悔過自責,往往歸咎於祖上積惡,甚至懷疑房屋、器皿、墳墓等,並且互相傳染,說是冤業飛屍。古人云:癆病有三十六種,只有積陰德才能斷絕。不幸患此病者,可到山林或靜室居住,清心靜坐,常做香叩齒功,專心養生,節食戒欲,或許能根治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