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四 (1)

1. 風類

頭眩

頭眩欲倒辨瘦肥,或云眩暈,或云眩冒。眩,言其黑;暈,言其轉;冒,言其昏,一也。虛者,內外之邪,乘虛入表而上攻;實者,內外之邪,郁痰上結而下虛。大概肥白人多濕痰滯於上,火起於下,痰因火而上衝,所謂無痰不作眩者是也,治宜以痰為主,兼補氣降火;瘦人多腎水虧少,相火上炎而眩暈,所謂風勝則地動,火得風則焰旋是也,治宜滋陰降火,化痰抑肝。此以肥瘦為主,亦丹溪常法也,後仿此。

眼花昏暗屋旋飛;

經曰:徇蒙招尤。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尤者,招搖不定。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眼昏耳聾,屋如旋轉,甚則卒倒,不省人事,乃肝所主也。又曰:諸脈皆繫於目。臟腑筋骨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而眩矣。

虛弱老年陽陷越,內傷勞役,氣虛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宜補中益氣湯。色欲傷腎,氣逆不能歸元,四君子湯加天麻、防風,或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加鹿茸。血虛,因產後、金瘡及吐衄亡血,孤陽浮越,古芎歸湯加炒乾姜,瘀血滯胸加童便。老年每早起眩暈,須臾自定,有風痰虛火者,果系陽虛,順元散,吞黑錫丹以鎮墜之。

《玉機》謂丹藥金石助火,香竄散氣,多致飛越之亢,豈能鎮其不歸之氣耶?

火痰暈甚氣痛眉;

火動其痰,眩甚者,二陳湯加芩、連、蒼朮、羌活。火盛壯實,屬陽明者,單大黃酒炒為末,茶清下,或古荊黃湯加防風等分;屬太陽少陽者,酒芩、白芷等分為末,茶清下。虛火,半夏白朮天麻湯。七情,臟氣不平,涎迷心竅,眩暈、眉稜骨痛、眼不可開者,七氣湯、玉液湯、補虛飲。

風則項強寒拘痛,外因風,脈浮、有汗、項強,熱者,川芎茶調散,或參蘇飲加南星、黃芩;熱甚者,川芎石膏散;虛者,山茱萸散,或四物湯加秦艽、羌活,通用單白芷丸。又大風頭眩,手足麻痹,胃脘發痛,乃風寒濕三痹合至,必有停飲在上,宜量吐之。寒,脈緊無汗,四肢拘急,筋攣,頭掣痛,五積散;喜熱手按者,附子理中湯、三五七散。

暑煩渴兮濕重垂;

暑,脈虛,煩渴,十味香茹散,或二陳湯加黃連、山梔、川芎。濕,脈細,頭重吐逆,芎術湯、芎術除眩湯,或腎著湯加川芎。風濕,玉壺丸。

外邪和解清痰火,內虛本固標自移。

凡肝脈溢大必眩,宜預防之,外感解肌化痰,不可妄施汗下;內因量施補益。昔丹溪治婦人帶下頭眩,專治帶而眩自安。蓋頭眩、頭痛、咳嗽,病之標也。經曰:治病必求其本。通用二陳湯。七情,加丁香、砂仁、白朮;風痰,加天麻、白附子、荊芥、防風;寒痰,加乾薑,良薑;熱痰,合解毒湯;濕痰,合芎辛湯;停水心悸,合五苓散;酒食傷,加乾生薑。胸中宿痰,眼澀、手麻痹、發脫、健忘者,用本方探吐,吐後宜服清上辛涼之藥調之。

白話文:

[風類]

頭暈想倒,要分辨是體型瘦還是體型胖。有時候會說頭暈,有時候會說頭冒。頭暈,是指眼前發黑;暈,是指身體轉動;冒,是指頭腦昏沉,其實都是同一種狀況。

虛弱的人,是體內或體外的邪氣,趁虛進入體表而往上衝;體質壯實的人,是體內或體外的邪氣,與痰鬱積在上方,導致下方虛弱。

一般來說,肥胖白胖的人多半是濕氣痰濁積在上焦,虛火在下,痰因為火而往上衝,所以才說「沒有痰就不會頭暈」。治療的原則應該以化痰為主,同時兼顧補氣、降火。瘦的人多半是腎水不足,虛火上炎而頭暈,就像「風強勁則地動搖,火得到風則火焰旋轉」一樣。治療的原則應該滋陰降火,化痰抑制肝火。這是以肥胖或消瘦為主要區分,也是朱丹溪常用的方法,後人可以效仿。

眼睛昏花、昏暗,感覺屋子都在旋轉飛舞。

《黃帝內經》說:「過於蒙蔽而招致災禍。」意思是說,像用東西蒙住頭一樣;招搖不定,就像站在船或車上,一起身就想倒,眼睛昏花,耳朵聽不清,感覺房屋都在旋轉,嚴重時會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這是肝臟所主管的。經脈也都連接到眼睛,五臟六腑、筋骨精氣與經脈相連,向上通到腦部,再從後頸處出來,因此邪氣侵入後頸,若正好遇到身體虛弱,邪氣就會深入,順著眼睛的經脈進入腦部,導致腦部轉動,腦部轉動就會牽引眼睛的經脈,使其痙攣而產生頭暈。

虛弱的老年人,陽氣下陷或向上虛脫,或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氣虛無法上升;也可能是流汗過多,造成陽氣外散。這種情況適合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因為性慾過度而損傷腎氣,導致氣逆不能歸元,適合用四君子湯加上天麻、防風,或是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加上鹿茸來治療。因為失血,像是產後、外傷或吐血、流鼻血造成的血虛,導致虛陽上浮,適合用芎歸湯加上炒乾薑來治療;若有瘀血滯留在胸腔,則可以加上童子尿。老年人經常早上起床頭暈,過一會兒就會自行緩解,如果屬於風痰虛火的症狀,確實是因為陽氣虛弱,適合用順元散,或是吞服黑錫丹來鎮定下墜。

《玉機真藏論》說,使用丹藥、金石類藥物容易助長火氣,而且氣味容易竄散,反而會使氣往上浮越,怎麼可能鎮定住不歸順的氣呢?

火氣盛導致痰多,頭暈嚴重,氣悶、眉稜骨疼痛。

因為火氣擾動痰液,頭暈非常嚴重,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蒼朮、羌活。火氣旺盛、體格壯實,屬於陽明經的問題,可以用大黃酒炒過後磨成粉,用茶水送服,或是古荊黃湯加上防風等量;屬於太陽、少陽經的問題,可以用酒炒過的黃芩、白芷等量磨成粉,用茶水送服。如果是虛火,可以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因為情緒波動,導致臟腑之氣不平衡,痰涎蒙蔽心竅,導致頭暈、眉稜骨疼痛、眼睛睜不開,適合用七氣湯、玉液湯、補虛飲。

因為風邪引起的頭暈,會出現脖子僵硬,怕冷拘攣疼痛。如果是外感風邪,脈象浮、有汗、脖子僵硬,屬於熱證,可以用川芎茶調散,或是參蘇飲加上南星、黃芩;熱象嚴重的話,可以用川芎石膏散;如果是虛證,可以用山茱萸散,或是四物湯加上秦艽、羌活,也可以通用單味白芷丸。若是因為大風導致頭暈,同時伴隨手腳麻痺、胃脘疼痛,這是因為風寒濕三種邪氣同時侵入,而且體內必定有停留在上焦的水液,適合將其吐出。如果屬於寒邪,脈象緊、無汗、四肢拘急、筋攣、頭部抽痛,適合用五積散;若是喜歡用手按壓熱敷,則適合用附子理中湯、三五七散。

暑熱煩躁口渴,濕氣重導致身體沉重。

因為暑熱,脈象虛弱、煩躁口渴,適合用十味香茹散,或是二陳湯加上黃連、山梔、川芎。因為濕氣,脈象細、頭部沉重想吐,適合用芎術湯、芎術除眩湯,或是腎著湯加上川芎。如果是風濕,可以用玉壺丸。

外邪引起的頭暈要和解,清除痰火;內虛引起的要固本,標(症狀)自然會消除。

凡是肝脈過於充盛,一定會產生頭暈,所以要預先防範。外感引起的要解表、化痰,不能亂用發汗或攻下的藥物;內傷引起的,要根據情況適當使用補益藥物。以前朱丹溪治療婦女白帶過多引起的頭暈,專門治療白帶,頭暈自然就好。頭暈、頭痛、咳嗽,都是疾病的表現,如同「標」。《黃帝內經》說:「治療疾病必須找出根本原因。」一般來說,可以用二陳湯作為基礎方。因為情緒波動,可以加上丁香、砂仁、白朮;因為風痰,可以加上天麻、白附子、荊芥、防風;因為寒痰,可以加上乾薑、良薑;因為熱痰,可以合用解毒湯;因為濕痰,可以合用芎辛湯;因為停滯的水液導致心悸,可以合用五苓散;因為飲食損傷,可以加上乾生薑。如果胸中有積久的痰液,導致眼睛乾澀、手麻痺、頭髮脫落、健忘,可以服用這個基礎方來催吐,吐完後再服用清上辛涼的藥物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