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四 (4)
外集·卷四 (4)
1. 諸虛
火動外潮者,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滋陰降火湯丸、加味逍遙散、補陰丸;火燥甚者,大補陰丸、單天門冬膏。陽虛,四君子湯、保元湯。火衰中寒身冷者,鹿茸大補湯、蓯蓉散、加減內固丸、三仙丹、溫腎丸、膃肭補天丸、斑龍丸。陰陽俱虛,八物湯、固真飲子或丸、人參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湯加蓯蓉、附子、半夏、麥門冬,或八味丸。有火者,二至丸、異類有情丸。
心虛,人參固本丸、夢授天王補心丹、朱子讀書丸;肝虛,天麻丸、鹿茸四斤丸;脾虛,參苓白朮散、橘皮煎丸、蒼朮膏、白朮膏、參苓造化糕、太和膏;肺虛,單人參膏、單五味子膏;腎虛,小菟絲子丸、玄菟固本丸、三味安腎丸、太極丸。
調和心腎養脾胃,
不論陰陽損傷,皆因水火不濟,火降則血脈和暢,水升則精神充滿。或心腎俱虛,或心脾俱虛,或心肝俱虛,或肺腎俱虛,或五臟俱虛,但以調和心腎為主,兼補脾胃,則飲食進,而精神氣血自生。調和心腎,虛中有熱者,古庵心腎丸;虛中有寒者,究源心腎丸;不受峻補者,歸茸丸、瑞蓮丸、冷補丸;兼補脾胃,二神交濟丹、還少丹、天真丸、返本丸。
挾熱與氣細酌量;
虛者,下虛也。熱者,上熱也。又言虛實者,正氣虛邪氣實也。心勞邪熱,則口舌生瘡,語澀肌瘦;肝勞邪熱,則脅痛關格不通;脾勞邪熱,則氣急肌痹多汗;肺勞邪熱,則氣喘面腫,口燥咽乾;腎勞邪熱,則尿赤陰瘡,耳鳴溺閉。三白湯主之。
心熱,加黃連、木通、麥門冬、生地;肝熱,加黃芩、防風,當歸、龍膽草、赤芍;脾熱,加山梔、石斛、升麻;肺熱,加知母、桑白皮、秦艽、葶藶;腎熱,加玄參、赤茯、車前子、生地。更參積熱門虛火治法。挾氣者,交感丹。古庵云:心腎主血,心惡熱而腎惡燥,則清熱潤燥之藥,是補心腎而瀉肺脾也。
肺脾主氣,肺惡寒而脾惡濕,則溫寒燥濕之藥,是補肺脾而瀉心腎也。《局方》概用辛香燥劑,以能健脾進食。然陰血消而心腎損,以致虛極火炎,面紅發喘,痰多,身熱如火,趺腫溏泄,脈緊不食者,死。噫!凡虛皆陰血、陰氣虛也,若真陽虛,亦不可治。
從來養性延年藥,只是中和效更長。
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溫存以養,使氣自充,非溫藥峻補之謂也。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乃天地自然之味,非膏粱之謂也。今人,無病貪補而致病者有之;有病貪補而不依證用藥,反增痰火者有之,非惟不足卻痰延年,亦非養心、養性之道。且少年欲火正熾,尤宜戒補;中年以後,必資藥餌扶持者,亦須量體,寧從緩治,不可責效目前,反致奇疾。
大概腎虛者,瓊玉膏、還元秋石丸、延年益壽不老丹;耳目衰者,還元丹、四聖不老丹、松柏實丸;腎虛無火者,何首烏丸、卻老烏須健陽丹;腎虛有火者,八仙添壽丹;羸瘦者,大造丸、紫河車丹;血疾者,女貞丹、柏葉煎、柏脂丸、秤金丹;風疾胃火者,松脂丸、松梅丸;風疾無火者,仙人飯;痰火溺澀者,茯苓煎;氣弱者,單人參膏;血燥者,單天門冬膏、地黃膏;脾虛者,白朮膏;脾腎俱虛者,加味蒼朮膏。此皆養性延年之藥,亦必因病選用。
白話文:
諸虛:
體內火氣外洩,伴隨潮熱症狀者,可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滋陰降火湯丸、加味逍遙散、補陰丸;火氣燥熱嚴重者,用大補陰丸、單味天門冬膏。陽氣不足者,用四君子湯、保元湯。火氣衰弱,伴隨畏寒怕冷者,用鹿茸大補湯、蓯蓉散、加減內固丸、三仙丹、溫腎丸、膃肭補天丸、斑龍丸。陰陽兩虛者,用八物湯、固真飲子(或丸)、人參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湯加蓯蓉、附子、半夏、麥門冬,或八味丸。有火氣者,用二至丸、異類有情丸。
心氣不足者,用人參固本丸、夢授天王補心丹、朱子讀書丸;肝氣不足者,用天麻丸、鹿茸四斤丸;脾氣不足者,用參苓白朮散、橘皮煎丸、蒼朮膏、白朮膏、參苓造化糕、太和膏;肺氣不足者,用單味人參膏、單味五味子膏;腎氣不足者,用小菟絲子丸、玄菟固本丸、三味安腎丸、太極丸。
調理心腎,滋養脾胃:
不論是陰虛還是陽虛,都源於水火失衡,降火則血脈通暢,升水則精神充沛。無論是心腎兩虛、心脾兩虛、心肝兩虛、肺腎兩虛,或是五臟俱虛,都應以調和心腎為主,兼顧補益脾胃,則飲食可口,精神氣血自然恢復。調和心腎,虛火旺盛者,用古庵心腎丸;虛寒者,用究源心腎丸;不適合峻猛補藥者,用歸茸丸、瑞蓮丸、冷補丸;兼顧補益脾胃者,用二神交濟丹、還少丹、天真丸、返本丸。
服用溫熱藥需謹慎衡量,根據病情調整用量;
所謂虛證,指的是下焦虛弱;所謂實證,指的是上焦有熱。所謂虛實,指的是正氣不足邪氣盛。心勞累導致邪熱,會出現口舌生瘡、聲音嘶啞、肌肉消瘦;肝勞累導致邪熱,會出現脅肋疼痛、氣機阻滯;脾勞累導致邪熱,會出現氣短、肌肉麻木、多汗;肺勞累導致邪熱,會出現氣喘、面部浮腫、口乾咽燥;腎勞累導致邪熱,會出現尿赤、生殖器潰瘍、耳鳴、小便閉塞。三白湯可治療這些症狀。
心火旺盛者,加黃連、木通、麥門冬、生地;肝火旺盛者,加黃芩、防風、當歸、龍膽草、赤芍;脾火旺盛者,加山梔、石斛、升麻;肺火旺盛者,加知母、桑白皮、秦艽、葶藶;腎火旺盛者,加玄參、赤茯苓、車前子、生地。更需參考積熱、虛火治療方法。氣機阻滯者,用交感丹。古庵說:心腎主血,心怕熱而腎怕燥,所以清熱潤燥的藥物,是補益心腎而瀉去肺脾之邪。
肺脾主氣,肺怕寒而脾怕濕,所以溫暖乾燥的藥物,是補益肺脾而瀉去心腎之邪。《局方》多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因為它能健脾助消化。但是,如果陰血耗損,心腎受損,導致極度虛弱,火氣熾盛,出現面紅發熱、氣喘、痰多、渾身燥熱、腳踝腫脹、大便溏瀉、脈象緊數、拒絕進食等症狀,則會危及生命。唉!所有虛證都是陰血、陰氣不足,如果真陽不足,也難以治療。
歷來養生延年的藥物,都是以平和為主,療效更持久。
經書說:形體虛弱者,要用溫補之法溫養氣血,使氣血自然充盈,而不是用溫熱藥物峻猛補益。精氣不足者,要用補益之物滋養,是天地間自然的食物,而不是膏粱厚味。現在很多人,沒病就過度進補而導致生病;有病就過度進補,又不根據病情用藥,反而加重痰火,不僅不能祛除痰火延年益壽,也不是養心養生的方法。而且年輕人陽氣正盛,更應該戒除進補;中年以後,如果需要藥物輔助,也應該量力而行,寧可緩慢治療,不要急於求成,反而導致其他的疾病。
總體來說,腎虛者,用瓊玉膏、還元秋石丸、延年益壽不老丹;耳目衰弱者,用還元丹、四聖不老丹、松柏實丸;腎虛無火者,用何首烏丸、卻老烏須健陽丹;腎虛有火者,用八仙添壽丹;身體消瘦者,用大造丸、紫河車丹;血虛者,用女貞丹、柏葉煎、柏脂丸、秤金丹;風疾伴隨胃火者,用松脂丸、松梅丸;風疾無火者,用仙人飯;痰火導致小便澀痛者,用茯苓煎;氣虛者,用單味人參膏;血燥者,用單味天門冬膏、地黃膏;脾虛者,用白朮膏;脾腎兩虛者,用加味蒼朮膏。這些都是養生延年的藥物,也必須根據病情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