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118)
內集·卷二 (118)
1. 治瘡門
紫葛,春生冬枯,蔓似葡萄而色紫。八月採根、皮,日乾用。味甘、苦,寒,無毒。主癰腫惡癧,為末,醋和封之。又金瘡生肌,破血補損及癱瘓攣急,產後血氣衝心,煩渴,並水煎服。
欒華,出漢中,葉似木槿而薄細,花似槐而稍長,堪染黃色,子似豌豆而堅黑,堪為數珠。味苦,寒,無毒。和黃連煎膏,療目痛赤爛、淚出傷眥,消目腫,大效。五六月採花,日乾。決明為之使。
藎草,生溪澗側。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荊襄人煮以染黃色,甚鮮。《詩》云:綠竹猗猗是也。味苦,平,無毒。主痂疥白禿,一切惡瘡瘍氣,殺皮膚小蟲。兼治咳喘上氣,久寒驚悸。九月採,陰乾。畏鼠婦。
積雪草,處處有之。蔓生溪澗側,葉圓如錢,又謂之地錢草。味苦,寒,無毒。主一切熱毒,癰疽腫毒,惡瘡鼠瘻,風疹疥癬,浸淫赤熛,皮膚暴熱,小兒丹毒寒熱,腹內熱結,內服外敷。八九月採苗葉,陰乾。
坐拿草,生江西。六月開紫花,結實。土人採其苗治打撲,兼壯骨,治風痹。神醫普救治風方中已有用者。
薺苨,出川蜀江浙。春生苗莖,全似人參而葉小異,根似桔梗但無心為異,故名土桔梗。味甘,寒,無毒。主殺蠱毒,解百藥毒,治熱狂溫疾,丹石發動,封疔腫,罯毒箭、蛇蟲咬。人家收為果,或蒸作羹菹食之,利肺氣,和中,明目。
黃環,生蜀郡。味苦,平,有毒。主蠱毒鬼疰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三月採根,陰乾。惡茯苓、防己、乾薑。
藿菌,出滄州。形似菌,色白輕虛,表裡相似,乃鸛屎所化也。秋雨時即有,天旱及霖即稀。味鹹、甘,平,小毒。主疽蝸惡瘡、白癬白禿,止心痛,溫中,除腹內冷痛、瘕癥,去長蟲、蟯蟲、寸白蛔蟲,殺蛇、蜂等毒。日乾用。得酒良,畏雞子。
徐長卿,三月生苗似小桑,兩葉相對,七月著子,十月苗枯,根黃似細辛,微粗長而有臊氣。味辛,溫,無毒。主百邪鬼疰、蠱毒惡氣,去疫疾溫瘧。久服強悍,益氣延年。三月採根,蜜拌蒸三時,日乾。
石下長卿,味鹹,平,有毒。主鬼疰精邪惡氣,殺蠱毒老魅,啼哭悲傷,易忘恍惚。
被子,味甘,溫,有毒。主腹中邪氣,蠱毒鬼疰伏屍,去三蟲蛇螫。
頭垢,溫。治淋閉,主噎,療勞復、蠱毒、蕈毒。百邪鬼魅,馬肝殺人,並可服之。蜈蚣犬咬,竹木刺入肉,並外敷之。
海馬,出西海。大小如守宮蟲,首若馬,身如蝦,背傴僂有竹節紋,長二三寸,色黃褐,以雌雄各一為對。性溫,平,無毒。主婦人難產,帶之於身神效,或燒灰酒下,亦入血氣藥中。採之日乾,酥炙。
蝸牛,即蜒蚰。有四角,背上別有肉以負殼行。味鹹,寒,有毒。治發背,取活者一升置瓶中,以井水浸一宿取出,涎水調蛤粉敷之,日十餘度則痛止瘡愈。齒䘌有蟲,燒殼灰揩之,效。大腸虛脫,燒灰豬脂調敷,立縮。蜈蚣咬,取汁塗之。又主賊風喎僻,筋急腕跌,小兒驚癇疳疾。入藥妙用。
白話文:
治瘡門
紫葛:春天生長,冬天枯萎,藤蔓像葡萄但顏色是紫色的。八月採收根和皮,曬乾備用。味道甘苦,性寒,無毒。主治癰腫惡瘡,研成粉末,用醋調和敷貼。也能治療金瘡,促進傷口癒合,補益損傷,以及癱瘓、肢體拘攣,產後血氣衝心、煩渴等症狀,用水煎服。
欒華:產於漢中,葉子像木槿但更薄更細,花像槐花但稍長,可以染成黃色,種子像豌豆但堅硬呈黑色,可以做成念珠。味道苦,性寒,無毒。與黃連一起煎膏,治療眼睛疼痛紅腫、流淚、傷及眼角,消退眼腫,療效顯著。五六月採收花朵,曬乾。決明子是它的配伍藥物。
藎草:生長在溪澗邊。葉子像竹葉但更細薄,莖也細小圓潤。荊襄地區的人用它煮水染黃色,顏色非常鮮豔。《詩經》中「綠竹猗猗」指的就是它。味道苦,性平,無毒。主治痂疥、白禿以及一切惡性瘡瘍,殺滅皮膚上的小蟲。也能治療咳嗽、氣喘、上氣、久寒、驚悸等症。九月採收,陰乾。忌與鼠婦同用。
積雪草:各地都有。蔓生於溪澗邊,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也叫地錢草。味道苦,性寒,無毒。主治一切熱毒,癰疽腫毒、惡瘡、鼠瘻、風疹、疥癬、濕疹、皮膚紅腫熱痛、小兒丹毒、寒熱、腹內熱結等,內服外敷均可。八九月採收苗葉,陰乾。
坐拿草:生長在江西。六月開花,花紫紅色,結果實。當地人採收它的莖葉治療跌打損傷,還能強健筋骨,治療風濕痹痛。神醫普救治療風疾的方劑中也用到它。
薺苨:產於川蜀、江浙地區。春天生長,莖葉都像人參,但葉子略有不同;根像桔梗,但沒有桔梗中間的心,所以叫它土桔梗。味道甘,性寒,無毒。主治殺滅蠱毒,解百藥之毒,治療熱狂、溫病、丹石藥物中毒、癰腫疔瘡、箭傷、蛇蟲咬傷。人們也把它當作蔬菜食用,或蒸煮做成羹湯,可以益肺氣、和胃、明目。
黃環:生長在蜀郡。味道苦,性平,有毒。主治蠱毒、鬼魅邪氣入侵臟腑,以及咳嗽、反胃、寒熱等症。三月採收根部,陰乾。忌與茯苓、防己、乾薑同用。
藿菌:產於滄州。形狀像菌類,顏色白,輕而虛,裡外相似,據說是由鸛鳥的糞便化生而來。秋季多雨時才有,天旱或雨水過多時就稀少。味道鹹甘,性平,微毒。主治癰疽、惡瘡、白癬、白禿,止心痛,溫中,治療腹內冷痛、腫塊,驅除蛔蟲、蟯蟲,以及解蛇、蜂等毒。曬乾備用。與酒同用效果更好,忌與雞蛋同用。
徐長卿:三月生苗,像小桑樹,葉子對生,七月結果,十月枯萎,根黃色,像細辛,但稍粗長,有特殊氣味。味道辛,性溫,無毒。主治百邪、鬼魅、蠱毒、惡氣,以及瘟疫、瘧疾。長期服用能強身健體,益氣延年。三月採收根部,用蜜拌勻後蒸三次,曬乾。
石下長卿:味道鹹,性平,有毒。主治鬼魅精邪、惡氣,殺滅蠱毒、老魅,以及治療啼哭悲傷、健忘、恍惚等症。
被子:味道甘,性溫,有毒。主治腹中邪氣、蠱毒、鬼魅、伏屍,以及驅除三種腸蟲和治療蛇咬傷。
頭垢:性溫。治療淋病閉塞,治療噎膈,治療勞復、蠱毒、蕈毒,以及百邪鬼魅、馬肝中毒。蜈蚣、犬咬傷,以及竹木刺入肉中,均可外敷。
海馬:產於西海。大小像守宮,頭像馬,身體像蝦,背部彎曲有竹節狀紋理,長二三寸,顏色黃褐色,雌雄各一隻為一對。性溫,平,無毒。主治婦女難產,佩帶於身效果顯著,也可燒成灰末用酒送服,也可加入補血的藥物中。採收後曬乾,也可烘烤。
蝸牛:就是蜒蚰。有四個角,背上另有肉體負殼而行。味道鹹,性寒,有毒。治療發背,取活的蝸牛一升放在瓶中,用井水浸泡一夜取出,用它的涎水調和蛤粉敷貼,每天十多次,就能止痛癒合。治療牙齒裡有蟲,燒殼成灰塗抹,有效。治療大腸脫垂,燒殼成灰與豬油調和敷貼,能很快縮回。治療蜈蚣咬傷,取蝸牛汁塗抹。還能治療中風偏癱、筋急、腕關節跌打損傷、小兒驚癇、疳疾等,入藥妙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