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89)
內集·卷二 (89)
1. 治寒門
惡甘草,忌羊肉。
茴香,
茴香無毒味辛平,助陽開胃止痛疼,冷疝腳氣並霍亂,諸瘻惡癰葉更靈。
又云蘹香者,茴,蘹,聲相近也。助陽者,溫腎與膀胱、小腸。治冷氣㿗疝腫痛及乾溼腳氣。一云本膀胱藥,以其先丙能潤燥,丙與壬合。此藥入手足少陰,太陽,以開上下三經之通道,而回陽散冷,故曰茴香。開胃者,調和胃氣,止嘔吐,定霍亂及瘴瘧,破一切臭氣口氣。
止疼痛者,一切腎冷脾寒,心腹氣痛,肋如刀刺及外肢節疼痛。又治諸瘻漏,生肌止痛,蓋陽氣回而邪自散也。凡使,酒浸一宿,取出炒黃色搗碎。又有一種八角茴香,氣味燥烈,專主腰疼。古方單角茴散,炒為末,酒下二錢,治腰重痛有效。
胡蘆芭,
胡蘆芭熱治腎冷,面青腹脅膨如鯁,膀胱疝痛腎虛寒,壯陽消痰力最猛。
即番蘿葡子也,胡俗呼為蘆芭。味苦,氣大溫。純陽,無毒。得硫黃、附子,治腎虛冷、面色青黑、腹肋脹滿;得茴香、桃仁治膀胱冷、疝氣,甚效;得補骨脂、肉豆蔻,治元臟虛寒易泄;得硫黃、茴香,治陽衰陰痿、冷痰壅上。酒洗微炒用。
吳茱萸,
吳茱萸辛熱毒小,治心腹冷痛如絞,疝痹腸風腳氣攻,霍亂咳逆咽膈飽,食萸性同療水浮,顆粒差大力卻少。
出吳地。可升可降,陽也。震坤合見,其色青綠,氣味俱厚。入足三陰經。療心腹冷氣,冷痰,冷食,癥癖,心腹絞痛難忍,中惡及魚骨入腹刺痛,亦效。又下焦寒濕、疝痛、寒氣,不可缺也。逐風邪,開腠理,除濕滯血冷,遍身痿痹,腰腳軟弱。利大腸壅氣,腸風痔疾,殺腸中三蟲。
腳氣衝心,單用和生薑汁飲之,下氣最速。止霍亂轉筋,胸滿,吞酸吐酸,瀉痢。又寒邪所膈,氣不得上下,食則口開目瞪,久則寒中脹滿者,立效。東垣云:咽嗌寒氣,噎寒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一切咳逆寒熱或厥冷並驗。蓋此藥性好上衝胸膈,下則開胃厚腸。兼治產後余血。
虛羸盜汗,或子腸脫出。凡陽衰虛冷者最宜。但多服亦散元氣,腸虛者尤不可單服。凡使,湯浸去苦汁六七遍,然後用鹽水或黃連水炒。蓼實為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紫石英。東行根白皮,殺三蟲,寸白、蛔蟲。治喉痹、咳逆、泄注下痢、食不消、女子經產余血,兼治白癬。
南行枝,主大小便卒關格不通,取斷如手第二指中節長,含之即下。食茱萸,處處有之,比吳產者顆差大,經久色黃皮黑,辛熱,無毒。療水腫甚佳,功同吳萸,但力少劣耳。多服沖眼脫髮,六七月食之,傷氣發瘡。
山茱萸,
山茱萸酸澀微濕,補腎強陰固精無,去頭面風除疝瘕,逐痹調經益肝源。
生山中。茱,言色紅;萸,肥潤也。無毒。補腎氣,興陽道,堅長陰莖,添精髓,止遺精及小便利,去頭風骨痛,風氣去來,鼻塞鼻齄,目黃,耳鳴耳聾,面皰面瘡,腸胃風邪亦驗。又除疝瘕,逐寒濕痹,治女子月水不定。本草云:發汗通九竅,去心下寒熱邪氣。本澀劑也,何以能通發耶?蓋諸病皆系下部虛寒,用之補養肝腎,以益其源,則五臟安和,閉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藥輕飄疏通之謂也。酒浸去核,每一斤取皮肉四兩,慢火焙乾。
白話文:
治寒門
甘草和羊肉都不要一起吃。
茴香,性味辛溫,無毒。它能溫補陽氣,開胃,止痛。可以治療寒疝、腳氣、霍亂以及各種瘻管和惡性腫瘍,效果很好。
也有人說「蘹香」,蘹和茴,讀音相近。茴香溫補陽氣,能溫暖腎臟、膀胱和小腸。可以治療寒邪引起的疝氣腫痛、以及乾濕腳氣。有人說它是專治膀胱的藥物,因為它的丙火之性可以潤燥,丙火與壬水相合。此藥能走手足少陰經、太陽經,能疏通上下三條經脈,回陽散寒,所以叫做茴香。它能開胃,是因能調和胃氣,止嘔吐,能治霍亂和瘴瘧,並能去除口臭等異味。
茴香能止痛,能治療一切因腎冷脾寒引起的腹部疼痛,肋部刀刺般的疼痛以及四肢關節疼痛。還能治療各種瘻管,生肌止痛,這是因為陽氣回歸,邪氣自然消散了。使用時,需先用酒浸泡一夜,取出炒至黃色,再搗碎。還有一種八角茴香,氣味燥烈,專治腰痛。古方「單角茴散」,將其炒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錢,治療腰部沉重疼痛有效。
葫蘆巴,性熱,可以治療腎虛寒引起的臉色青白、腹部兩脅脹滿如魚骨梗塞,以及膀胱疝氣、腎虛寒等症狀,壯陽消痰的功效很強。
它就是番蘿蔔子,胡人稱之為蘆巴。味苦,性溫,純陽,無毒。與硫黃、附子同用,可以治療腎虛寒、面色青黑、腹肋脹滿;與茴香、桃仁同用,治療膀胱寒、疝氣,效果很好;與補骨脂、肉豆蔻同用,治療元氣虛寒、容易腹瀉;與硫黃、茴香同用,治療陽衰陰痿、寒痰阻塞。使用前需用酒洗淨,然後微炒。
吳茱萸,性味辛熱,毒性較小。可以治療心腹冷痛如絞痛,疝氣、腸風、腳氣、霍亂、咳嗽、嘔逆、咽喉飽脹等症。食用吳茱萸,其療效與治療水腫相似,但顆粒小,藥力較弱。
產於吳地。吳茱萸既能升能降,屬陽性藥物。其色青綠,氣味濃厚。入足三陰經。治療心腹冷氣、寒痰、吃冷食後的不適、癥瘕、心腹絞痛難忍、中惡以及魚骨卡在喉嚨等症狀都有效。也治療下焦寒濕、疝氣、寒邪等症,不可或缺。它能驅除風邪,疏通經絡,去除濕邪、血寒,治療全身痿痺、腰腳軟弱等症。能通利大腸壅氣,治療腸風痔疾,還能殺死腸道寄生蟲。
腳氣衝心時,單獨使用吳茱萸,加生薑汁服用,能迅速下氣。能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胸悶、吞酸吐酸、瀉痢等症狀。還能治療寒邪阻滯經絡,氣機不得升降,吃東西時張口瞪眼,久則腹部脹滿等症狀,療效很快。東垣先生說:咽喉寒邪阻滯,吞咽困難;胸中冷氣閉塞不通;一切咳嗽、嘔逆、寒熱或厥冷等症狀,吳茱萸都能治療。因為此藥性善於上衝胸膈,下能開胃厚腸。也能治療產後瘀血。
治療虛弱盜汗,或腸子脫垂。凡陽虛陰冷者最為適用。但服用過多會耗散元氣,腸胃虛弱者尤其不能單獨服用。使用時,需先用湯水浸泡去除苦味六七遍,然後用鹽水或黃連水炒制。蓼實為其輔藥。忌與丹參、硝石、白堊同用,畏紫石英。吳茱萸根的白皮,可以殺死蛔蟲等寄生蟲。能治療喉嚨阻塞、咳嗽、嘔逆、泄瀉、消化不良,以及婦女產後瘀血,還能治療白癬。
南方的吳茱萸枝條,主治大小便突然不通,取長約二指中節長的枝條含在口中即可通便。食茱萸,各地都有,比吳地產的顆粒稍大,時間久了顏色變黃,外皮變黑,辛熱,無毒。治療水腫效果很好,功效與吳茱萸相似,但藥力稍弱。服用過多會引起眼睛充血、脫髮,在六月七月服用,容易傷氣發瘡。
山茱萸,性味酸澀微溫。能補腎強陰、固精、去頭風、除疝氣、逐寒濕痺、調經益肝。
生長在山中。「茱」指顏色紅,「萸」指果實肥潤。無毒。能補腎氣,壯陽,堅固陰莖,增加精髓,治療遺精、小便不利、頭風骨痛、風邪引起的鼻塞、鼻涕、黃疸、耳鳴耳聾、面皰、面瘡等症,治療腸胃風邪也有效。還能治療疝氣、寒濕痺,治療婦女月經不調。本草書上說:山茱萸能發汗通九竅,去除心下寒熱邪氣。它屬於澀性藥物,為什麼又能通利呢?因為諸病都是由於下部虛寒引起的,用它來補養肝腎,以益其源,則五臟平和,閉塞的通了,過度的停止了,這與其他藥物輕飄疏通的性質不同。需用酒浸泡,去除果核,每斤取皮肉四兩,用小火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