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

《醫經國小》~ 卷之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3)

1. 五臟五邪相乘

虛邪之病母乘子。心火熱乘脾土是。實邪之病子乘母。肺金燥乘脾土裡。微邪之病妻乘夫。

腎水寒乘脾土耳。賊邪之病夫乘妻。肝木氣乘脾土矣。正邪之病為本病。脾土自甚濕如此。

所謂微實正虛邪。從微至甚求其理。細言各有甚與微。其余以此類推之。

白話文:

【五臟五邪相乘】

虛邪導致的疾病,就像是母親影響了孩子。例如,心臟的火熱影響到了脾臟,因為在五行中火能生土,心屬火、脾屬土,這就是母乘子的情況。

實邪導致的疾病,則是孩子影響到母親。比如肺金的燥熱影響到了脾土,這是因為在五行中土能生金,肺屬金、脾屬土,這就是子乘母的情況。

微邪導致的疾病,像是妻子影響丈夫。例如,腎水的寒冷影響到了脾土,腎屬水,脾屬土,在五行中水能剋土,這就是妻乘夫的情形。

賊邪導致的疾病,則是丈夫影響妻子。例如,肝木的氣影響到了脾土,肝屬木、脾屬土,木剋土,這就是夫乘妻的情況。

正邪導致的疾病,就是本身的疾病。比如脾土本身的濕度過重,這就是脾臟自身的問題。

所謂的微邪、實邪、正邪和虛邪,都是從微小到嚴重,根據它們的關係和道理來理解。詳細來說,每種情況都有嚴重和輕微的不同,其他的可以依此類推。

2. 六氣先取化元(一首)

辰戌之紀號太陽。瀉水補火當在九。卯酉之紀號陽明。瀉金補水六月取。寅申之紀號少陽。

瀉火補金在龍口。丑未之紀號太陰。瀉土補水迎馬首。子午之紀號少陰。瀉火補金辰上候。

巳亥之紀號厥陰。瀉木補土年在丑。只要先時取化源。此是玄珠斡天手。啟玄注素別些個。

用藥施針兩俱可。卻於四月始迎風乍前十二先發火。玄珠五穴分明說。數有生成多少別。木瀉太衝火太陵。土白金淵水溪穴。衰者還宜預補之。陰陽自有玄珠說。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根據中國傳統農曆的十二地支與六氣相應的原則,來決定治療時的補瀉方法。

農曆中辰和戌年為太陽紀,應在第九月進行瀉水補火的療法。

卯和酉年為陽明紀,應在六月進行瀉金補水的療法。

寅和申年為少陽紀,應在龍口(五月)進行瀉火補金的療法。

醜和未年為太陰紀,應在馬首(七月)進行瀉土補水的療法。

子和午年為少陰紀,應在辰上(三月)進行瀉火補金的療法。

巳和亥年為厥陰紀,應在醜(正月)進行瀉木補土的療法。

只要提前掌握這些原則,就可以稱得上是掌握天道的高手。這就是中醫理論中的「玄珠」思想。

無論用藥或針灸,都可以根據這個原則來施行。在四月開始,就要預先考慮到十二月的氣候變化,並在那之前調整身體狀態。

「玄珠」思想中詳細說明瞭五個主要穴位,其數量、作用強弱各有不同。對應五行的瀉穴分別為:木瀉太衝、火瀉太陵、土瀉白、金瀉淵、水瀉溪穴。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更應該提前補充體力。這一切,都遵循陰陽平衡的「玄珠」理論。

3. 天地藥食所宜(一首)

上角或下角。治以辛涼且無駁。上下徵或火。針而寒者自來可。上宮或下宮。若加之熱古今同。上宮中或角與徵。上用苦熱而已矣。下宮如遇徵其中。下使甘溫如喝起。下宮下若更逢宮。下主苦溫隨表裡。下宮或值中商羽。下非甘熱將何據。上商與下商。苦小溫又良。下商中角徵商羽。

治下酸溫是正方。上羽宜苦溫。下羽宜苦熱。上羽中逢宮羽商。上宜甘熱一言決。下羽中商角羽宮。下當甘熱別無說。下屬地。上屬天。藥食隨宜慎勿偏。假若上宮宜苦熱。苦若用時須發泄。苦能燥熱濕能通。甚者更加奪與越。苦熱如將補濕家。縱無肉潰須皮裂。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主要在講述根據五音(角、徵、宮、商、羽)對應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的理論,來決定治療方式和用藥原則。

[天地藥食所宜(一首)]

如果病在上焦或是下焦,應採用辛涼之藥物治療,而且不要有藥物相沖。

如果病在上焦或下焦,且是火熱之證,用針刺後,寒氣自然會來平衡。

如果是上焦的脾或下焦的脾,用熱性藥物治療,這是古今都一樣的原則。

如果是上焦的脾或肝或心,就該用苦味熱性藥物。

如果是下焦的脾遇到心,就該用甘溫的藥物,就像喝一碗熱湯一樣舒適。

如果是下焦的脾再遇到脾,就該用苦溫的藥物,根據表裡情況來調理。

如果是下焦的脾遇到肺、肝或腎,就該用甘熱的藥物,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是上焦的肺或下焦的肺,就該用苦味微溫的藥物。

如果是下焦的肺遇到肝、心、肺、腎,就該用酸溫的藥物,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如果是上焦的腎,就該用苦溫的藥物。

如果是下焦的腎,就該用苦熱的藥物。

如果是上焦的腎遇到脾、肺、心、肝,就該用甘熱的藥物,這是確定的原則。

如果是下焦的腎遇到肺、肝、腎、脾,就該用甘熱的藥物,沒有其他選擇。

下焦屬地,上焦屬天,選擇藥物和食物時要適當,不能偏頗。

假設上焦的脾需要苦熱的藥物,使用時必須考慮到發汗的效果。

苦味藥物能燥濕,濕性藥物能通利。對於嚴重的情況,可以加上奪取和超越的策略。

如果用苦熱的藥物來補充濕性的藥物,即使不導致肉潰,也會造成皮膚破裂。

4. 運氣活法(一首)

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便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

白話文:

如果病狀並非由當年的特定氣候因素引起,就應觀察其是否與某一年的氣候運行特徵相符。找到相應的年份,便可依該年的氣候特性和調理方法來尋求治病之道。這樣一來,才會明白所有疾病的治療法則都涵蓋在對氣候運行規律的深入瞭解之中。

5. 六氣化變勝復淫治略(一首)

夫六化六變。勝復淫治。不可綱紀。六氣所至。和平暄埃。炎暑清勁。時化之常。璺啟舒榮。圓盈行出。庚倉藏斂。司化之常。風雨霧露。形見蕃鮮。生長收藏。氣化之常。六氣生終。寒溫溽潤。毛羽,介。鱗生羽化。皆謂生成。德化之常。生榮濡茂。堅藏之謂。布政之常。

大涼驟注。燔燎散落。自埃水雹。氣變之常。高明光顯。沉陰暝晦。勁切淒鳴。堅芒剛固。令行之常。為病裡急。瘍疼身熱。積飲痞隔。嚏嘔瘡瘍。浮虛身腫。病形之常。肢痛驚惑。惡寒戰栗。譫妄驚躁。瞀時蓄滿。尻膝,病。病內之常。(音備)戾悲妄。衄,嘔涌。霍亂吐下。

喉閉耳鳴。皴揭寢汗。經病之常。脅痛嘔泄。語筆重,。暴注,。流注禁止。病主之常。凡十二變。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盛則浮。濕勝濡泄。

甚則變病。水閉腑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故為化。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各命所在。征兆之耳。

白話文:

關於六種氣候的轉化與變更,以及它們間的剋制與過度調節,這些複雜的關係並非能輕易概括。六氣來臨,帶來的或是平和,或是暖意,或是塵埃,或是酷熱,或是清冷,或是強風,這些都是四季轉換的正常現象。

大地裂縫然後再度癒合,萬物開始繁茂,圓滿充盈的景象隨處可見,這就是自然界的運作規律。風、雨、霧、露,這些具象的天象變化,使得萬物蓬勃生機,生長、成熟、收穫、儲存,這是氣候對萬物影響的常態。六種氣候的生發與消亡,寒、溫、濕、潤,鳥類、昆蟲、魚類、爬行動物,這些生物的生長與演化,都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常態。

當極度寒冷突然降臨,火焰般的熱度瞬間消失,冰雹隨風飄落,這是氣候變遷的常態。明亮、清澈、光芒四射,抑或昏暗、陰霾,強烈、淒厲的風聲,堅硬、尖銳的冰雹,這是自然界的運行規律。疾病發生時,身體會有緊張、疼痛、發熱、水腫、胸悶、打噴嚏、嘔吐、皮膚病等症狀,這些是疾病的常見表現。肢體疼痛、驚恐、寒冷、顫抖、神志不清、狂躁,這些是內部疾病的常見症狀。

情緒波動、悲傷、妄想、鼻血、嘔吐、腹瀉,這些是經絡疾病常見的症狀。脅痛、嘔吐、腹瀉、語言不清、肌肉無力,這些是急性病症的常見症狀。所有這些,總共有十二種變換,但其基本原則是:以德報德,以和制和,以政制政,以令制令。氣候的高、低、先、後、內、外,都有其固定的位置。風氣過盛,會導致物體運動;熱氣過盛,會導致腫脹;乾燥過盛,會導致乾枯;寒氣過盛,會導致浮腫;濕氣過盛,會導致水瀉。

如果氣候過度,就會引發疾病。如水閉、腹部腫脹等,這些都是氣候異常所導致的病變。六種氣候的作用,都是在剋制那些它們不能剋制的,然後再進行轉化。太陰的雨水,作用於太陽;太陽的寒冷,作用於少陰;少陰的熱氣,作用於陽明;陽明的乾燥,作用於厥陰;厥陰的風氣,作用於太陰。這些都是各自的作用範圍,可以從這些徵兆中找到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