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國小》~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辨證用藥例略
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桂枝湯豈應。
〔傷寒〕發汗之劑。各隨經用之。如太陽麻黃湯。少陽小柴胡湯。陽明葛根湯之類。止汗之劑。如太陰桂枝湯。少陰四逆湯之類。
〔雜病〕發汗之劑。隨病用之。如風證小續命湯。排風湯。風熱防風通聖散。痹氣寒濕不換金正氣散。五積散之類。更依傷寒法各分經用之。則無犯禁逆之害矣。○止汗之劑。如二建湯。麥煎散。知母茯苓湯之類。陽證忽得脈候弦。急宜和解莫犯禁。
如傷寒少陽證。脅痛。往來寒熱而嘔。或咳而耳聾。脈尺寸俱弦者。忌發汗。忌利小便。忌下。宜小柴胡湯。漬形而汗解也。謂不可犯經禁。
陰證如見脈沉遲。正陽回陰當用意。
用正陽散。附子乾薑之類。溫之。或灸之。
脈病當分何一經。如渴便從所制例。
太陽病渴。脈浮無汗者。用五苓散滑石之類。
陽明渴。脈長有汗者。白虎湯涼膈之類。
少陽渴。脈弦而嘔者。小茈胡加栝蔞根之類。
太陰渴。脈細不欲飲。縱飲思湯不思水之類。
少陰渴。脈沉自利者。豬苓湯三黃湯之類。
厥陰渴。脈微引飲者。可少少與之。
結胸審用陷胸三。虛痞瀉心分五劑。
傷寒心下硬滿。狀若柔,。宜大陷胸丸。頭痛項強反下之。心中懊,。邪動於膈。故陽氣內陷。心下結硬。手不可近。宜大陷胸湯。如心下按之痛。脈浮而滑。表證未罷。宜小陷胸湯。
熱痞用大黃黃連瀉心湯。陰陽不和而痞。附子瀉心湯。陰盛陽虛而痞。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選而隨證用之。非瀉心之熱。瀉心之痞也。
四時腹痛證不同。海藏例其玄所秘。
中脘痛。太陰也。理中。建中。黃,湯之類。
臍腹痛。少陰也。四逆。真武。附子湯之類。
少腹痛。厥陰也。當歸四逆湯。
重則正陽。回陽之類。
雜病腹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
丸增損當歸丸。導氣湯之類。
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之類。
如腹不滿者加棗。若滿者不加。犯病禁也。脾虛滿。黃,湯,芍藥停濕如中滿勿食甘。二藥用甘引至滿所。脾實滿。平胃散,蒼朮,燥濕如大便秘,實痞,厚朴,枳實如大便利,虛痞,芍藥,陳皮痞滿燥實四證全。急治可施大承氣。
太陽陽明。大承氣湯。如大滿。則胸腹脹滿。狀若合瓦。大實則不大便也。
痞滿燥實四證備則用之。
少陽陽明。小承氣湯。痞實滿者用之。
正陽陽明。調胃承氣湯。實而不滿。腹中轉失氣。有燥屎。不大便而譫語燥實堅,證見。可用仲景小承氣湯。雜病同此。名三物厚朴湯。
大黃,芒硝,大實,燥屎浮,手足陽明,大腸,胃沉,手足太陰,肺,脾痞,大滿,枳實,厚朴大柴胡湯。治表復有裡。或脈浮。或頭痛。或惡風。或惡寒。四證或有一二尚在者。過經不解是也。或譫語妄言。或直手揚視。皆裡之急者也。欲汗之。則裡證已急。欲下之。則表證仍在。
白話文:
辨證用藥例略
出汗時不能服用麻黃,不出汗則桂枝湯也不適合。
傷寒的發汗藥劑,要根據不同的經脈使用。例如太陽經用麻黃湯,少陽經用小柴胡湯,陽明經用葛根湯等等。止汗的藥劑,例如太陰經用桂枝湯,少陰經用四逆湯等等。
雜病的發汗藥劑,要根據不同的病症使用。例如風證用小續命湯、排風湯,風熱用防風通聖散,痹氣寒濕用金匱腎氣丸,五積散等等。更要依據傷寒的用藥方法,區分不同的經脈使用,才能避免違犯禁忌,造成危害。止汗的藥劑,例如二建湯、麥門冬湯、知母茯苓湯等等。陽證突然出現脈象弦急,應當及時使用和解之藥,避免違犯禁忌。
例如傷寒的少陽證,症狀是脅肋疼痛,往來寒熱且嘔吐,或者咳嗽伴隨耳聾,脈象寸口、尺脈都弦急,這就禁忌發汗、利尿和下瀉,應該服用小柴胡湯,讓汗液自然排出而痊癒。這說明不可違犯經脈禁忌。
陰證如果出現脈象沉遲,應該回補陽氣,可以使用正陽散、附子、乾薑等溫陽藥物,或者灸療。
脈症的治療要區分哪一條經脈,例如口渴,就要根據不同的經脈選擇藥物。
太陽經的病症,口渴,脈象浮而不出汗,用五苓散、滑石等利水藥物。
陽明經的病症,口渴,脈象長而有汗,用白虎湯等清熱瀉火藥物。
少陽經的病症,口渴,脈象弦急而嘔吐,用小柴胡湯加栝樓根等藥物。
太陰經的病症,口渴,脈象細弱,不想喝水,即使喝水也只想喝熱湯,不想喝涼水。
少陰經的病症,口渴,脈象沉弱,自利(腹瀉),用豬苓湯、三黃湯等藥物。
厥陰經的病症,脈象微弱,想喝水,可以少量給予飲水。
治療結胸病症,要仔細辨證施治,選用陷胸三方;治療虛痞病症,要選用瀉心五方。
傷寒心下硬滿,按之如柔韌之物,宜用大陷胸丸,頭痛項強則反下之;心中煩悶,邪氣動於膈肌,陽氣內陷,心下結塊硬實,手不能觸摸,宜用大陷胸湯;如果心下按之疼痛,脈象浮而滑利,表證未解,宜用小陷胸湯。
熱痞用大黃黃連瀉心湯;陰陽不調導致的痞症,用附子瀉心湯;陰盛陽虛導致的痞症,用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要根據不同證候選用。這不是單純瀉心火、瀉心痞,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四時腹痛的證候不同,其深奧的道理在《海藏》中記載。
中脘疼痛,屬太陰經,用理中湯、建中湯、黃連湯等藥物。
臍腹疼痛,屬少陰經,用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等藥物。
少腹疼痛,屬厥陰經,用當歸四逆湯。
病症嚴重,則要使用回陽救逆的藥物。
雜病引起的腹痛,用四物湯加苦楝皮,或酒煮當歸。
丸劑要根據病情增減藥量,如當歸丸、導氣湯等。
四時腹痛,可用芍藥甘草湯等藥物。
[圖片說明略]
如果腹部不滿,加棗;如果腹部滿脹,不加棗,這是避免違犯病症禁忌。脾虛導致的腹部滿脹,用黃連湯、芍藥湯,要停止服用容易導致濕邪內阻的藥物,如果腹部滿脹不要吃甜食。這兩種藥物是用甘草引導藥力到達腹部滿脹的部位。脾實導致的腹部滿脹,用平胃散,用蒼朮燥濕;如果大便秘結,實證痞滿,用厚朴、枳實;如果大便溏瀉,虛痞,用芍藥、陳皮;痞滿、燥實四證俱全,病情緊急,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太陽經、陽明經的病症,用大承氣湯。如果腹部極度脹滿,胸腹脹滿如同瓦片覆蓋,大實證導致不大便。
痞滿、燥實四證俱全則使用此方。
少陽經、陽明經的病症,用小承氣湯,痞滿實證使用。
正陽經、陽明經的病症,用調胃承氣湯。實證而不滿,腹部絞痛,有燥屎,不大便,伴隨譫語,燥實堅硬的證候,可以使用仲景小承氣湯。雜病也適用此方,稱為三物厚朴湯。
大黃、芒硝,用於大實證,燥屎排出困難,手足陽明經(大腸、胃)病變,手足太陰經(肺、脾)痞滿,腹部極度脹滿,用枳實、厚朴、大柴胡湯。治療表證未解又有裡證,或者脈象浮,或者頭痛,或者惡風,或者惡寒,這四種症狀只要有一兩種存在,就是經絡不通,或者譫語妄言,或者直視前方,手腳僵硬,都是裡證危急的表現。想要發汗,裡證已經很危急了;想要下瀉,表證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