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國小》~ 卷之二 (3)
卷之二 (3)
1. 二十四種脈體
長脈流利通三部。短脈本部不及須。虛脈遲大而兼軟。促脈來數急促歟結脈時止而遲緩。代脈不還真可吁。(結脈與代脈相類。但代脈不能自還。)牢脈如弦而更實。衝脈鼓動無定居。
細脈雖有但如線。九道之形乃自殊。
細為氣血俱虛為病在內。為積。為傷濕。為後泄。為寒。為神勞。為憂傷過度。為腹滿。通刺痛。細而緊。而,瘕積聚。細而滑。為僵仆。為發熱。為嘔吐。
動為痛為驚。為攣。為泄。為恐。
虛為寒為虛。為腳弱。為食不消化。為傷暑。
促脈有五一曰氣。二曰血。三曰飲。四曰食。五曰痰。但臟熱則脈數。以氣血痰飲留滯不行則止促。非惡脈也。
結為痰為飲。為血。為積。為氣。
長為熱為癇。長而緩。病在下。脈經有散脈而無長脈。陳氏釋曰六腑氣絕於外。主手足寒而上氣。五臟氣絕於內。則下不禁。甚者不仁。其脈皆散。散則不聚。病亦危矣。
短為氣病短而急病在上。脈經有數脈。而無短脈。陳氏釋曰。數為熱。為虛。為煩渴。為煩滿。
牢(脈經作革)為滿。
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半產漏下。○三因釋曰。革者。革也。固結不移之狀。三部應之皆危脈也。
代為一臟氣絕。
白話文:
二十四種脈體
長脈:脈象流暢有力,貫穿三部(寸、關、尺)。短脈:脈象短促,不足以遍及三部。虛脈:脈象遲緩、大而軟弱。促脈:脈象來去頻繁而急促。結脈:脈象時而停止,時而緩慢。代脈:脈象時有時無,不能持續。 (結脈與代脈相似,但代脈不能自行恢復。)牢脈:脈象如同弦,且堅實有力。衝脈:脈象跳動不定。
細脈:脈象細小如線,根據其不同特徵可分為九種情況:氣血俱虛、內有積聚、濕邪侵襲、下痢、寒邪入侵、過度勞神、憂思過度、腹部脹滿、刺痛、細而緊致(瘕積聚)、細而滑利(中風、發熱、嘔吐)。
動脈:脈象跳動有力,表示疼痛、驚恐、肢體攣縮、泄瀉、恐懼。
虛脈:脈象虛弱無力,表示畏寒、體虛、腿腳無力、消化不良、中暑。
促脈:脈象快速,有五種原因:氣、血、水飲、食積、痰濁。但臟腑有熱邪時也會脈象頻數,氣血痰飲停滯不行也會導致脈象促數,這不一定是惡劣的脈象。
結脈:表示痰濁、水飲、血瘀、積聚、氣滯。
長脈:表示內熱、癲癇。長而緩慢的脈象,疾病在下焦。脈經記載有散脈但無長脈,陳氏解釋:六腑之氣外泄,則手足冰冷,上氣喘促;五臟之氣內虛,則下元不固,嚴重者會失去知覺,其脈象皆散亂,散則不聚,病情危急。
短脈:表示氣虛,短促而急促的脈象,疾病在上焦。脈經記載有數脈但無短脈,陳氏解釋:數脈表示內熱、虛弱、口渴、煩躁、胸悶。
牢脈(脈經作革脈):表示腹部脹滿、疼痛、虛寒相搏,婦女常見於半產、漏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解釋:革脈是指脈象堅硬,固定不移的狀態。三部脈象皆如此,都是危急的脈象。
代脈:表示某一臟腑之氣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