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6)

1. 楊梅瘡

茯苓湯(敏所兄傳),治遠年久日一切楊梅、天泡瘡毒,甚至腐爛肌肉流膿出汁,臭不可聞,痛不可忍,先服此湯。

薏苡仁,皂角刺,木瓜,白芷,當歸尾,生地黃,川牛膝,白芍藥,黃柏,防風(各一兩),木皂角,川椒,紅花(各五錢),甘草節,羌活(各七錢),金銀花(二兩)

上為細末,用艾茸鋪紙,入藥在中,卷條放碗內,入香油一碗,將藥條作燈草照之。令病人眼看燈,口噙涼水,熱則又換,將燈入木桶內,四圍用單被圍住,勿令泄燈氣,看照盡藥條為度。

後用丸藥,黃丹(一錢二分),輕粉(一錢),皮硝(四分),珍珠(三分),花粉(一分),槐花(五分,炒),丁香(一分,炒),當歸(三分,炒)

上為末,以爛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分至五分止,白水送下。

如瘡不收口,又用貼藥:黃柏,黃芩,黃連,白芨,杏仁(俱銼碎)

黃蠟(五錢),入好醋。取葉貼瘡上,先用花椒煎水,入鹽少許,洗瘡,後貼藥。

白話文:

楊梅瘡治療方法:

一種由敏所兄傳授的茯苓湯,能治療多年久患的各種楊梅瘡、天泡瘡毒,即使已經腐爛肌肉、流膿出汁、臭不可聞、疼痛難忍,也可先服用此湯。

藥方成分:薏苡仁、皂角刺、木瓜、白芷、當歸尾、生地黃、川牛膝、白芍藥、黃柏、防風(各一兩),木皂角、川椒、紅花(各五錢),甘草節、羌活(各七錢),金銀花(二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艾絨鋪在紙上,將藥粉放在艾絨中間,捲成條狀放入碗中,加入一碗香油,用燈草點燃藥條熏烤。病人需注視燈火,口中含著涼水,水溫變熱就換涼水,將燈放入木桶內,四周用單被圍住,避免燈火氣息散失,直到藥條燃盡為止。

之後服用丸藥:黃丹(一錢二分)、輕粉(一錢)、皮硝(四分)、珍珠(三分)、花粉(一分)、槐花(五分,炒)、丁香(一分,炒)、當歸(三分,炒)。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熟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分至五分,用白開水送服。

如果瘡口仍未癒合,可再使用外敷藥:黃柏、黃芩、黃連、白芨、杏仁(都需研碎),黃蠟(五錢),混合好醋,取葉片敷貼在瘡口上。 事先需用花椒水加少許鹽清洗瘡口,再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