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5)

1. 小兒脈法總歌

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數息。遲冷數熱古今傳,浮風沉積當先識。左手人迎主外證,右手氣口主內疾。外候風寒暑濕侵,內候乳食痰與積。洪緊無汗是傷寒,浮緩傷風有汗液。浮洪多是風熱盛,沉細原因乳食積。沉緊腹中痛不休,弦緊喉間作氣急。緊促之時疹痘生,緊數之際驚風至。

虛軟慢驚作瘛瘲,緊實風癇發搐搦。軟而細者為疳蟲,牢而實者因便閉。脈芤大小便中血,虛濡有氣兼驚悸。滑主露濕冷所傷,弦急客忤君須記。大小不勻為惡候。二至為脫三至卒,五至為虛四至損,六至平和曰無疾,七至八至病猶輕,九至十至病勢極,十一二至死無疑,此訣萬中無一失。

白話文:

小孩生病要靠把脈來判斷,用一根手指按壓手腕的寸、關、尺三個部位,並計算呼吸次數。脈搏跳動緩慢是寒症,跳動快速是熱症,這是古今流傳的說法,首先要分辨清楚脈搏浮在表面是風邪,沉在裡面是積滯。左手手腕的脈象代表人體外部的病症,右手手腕的脈象代表人體內部的疾病。外部病症可能是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內部病症可能是因為喝奶、飲食不當或痰積、食積所引起。脈搏洪大而緊且沒有汗,是傷寒;脈搏浮而緩且有汗,是傷風。脈搏浮而洪大,多半是風熱過盛;脈搏沉而細小,多半是飲食積滯。脈搏沉而緊,腹痛不止;脈搏弦而緊,喉嚨會有呼吸急促的現象。脈搏緊而快時,可能要出疹子或痘子;脈搏緊而數時,可能要發生驚風。

脈搏虛弱而緩慢,可能會引起慢性的驚厥,即抽搐;脈搏緊實有力,可能是風癇發作,會有抽搐的現象。脈搏軟而細小,可能是疳蟲引起的;脈搏牢固而有力,可能是因為便秘。脈搏按下去中間空虛,可能是大小便中有血;脈搏虛弱而濡軟,且伴有氣虛和心悸。脈搏滑利,多半是受潮濕寒冷侵襲;脈搏弦而急,可能是受到外邪侵擾,這些都要記住。脈搏大小不均勻,是不好的徵兆。脈搏一息跳動兩次,代表病情嚴重,可能脫離危險;三次代表病情危急,可能猝死;五次代表身體虛弱;四次代表身體受損;六次代表身體健康,沒有疾病;七次或八次代表病情還算輕微;九次或十次代表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十一或十二次代表病情危險,可能死亡,這個口訣非常準確,不會有錯。

2. 小兒指脈歌

小兒食指辨三關,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風中氣候,末是命關易亦難。要知虎口氣紋脈,倒指看紋分五色,黃紅安樂五臟和,紅紫依稀有損益,紫青傷食多虛煩,青黑紋時證候逆。忽然純黑在其間,好手醫人心膽寒。若也直上到風關,粒米短長分兩端。如槍沖射驚風至,分作指叉有數般。

弓反里順外為逆,順逆交連病已難,叉頭長短有可救,如此醫人仔細看。男兒二歲尚為嬰,三歲四歲幼為名,五六次弟年少長,七齠八齔漸論情,九歲為童十稚子,有病關格辨其因。十一癇疾號癲風,疳病還同勞病攻。痞癖定為沉重候,退他潮熱不相同,初看掌心中有熱,便知身體熱相從。

肚熱身冷傷積定,腳熱額熱是感風,額冷腳熱驚所得,瘡疹發來耳後紅。小兒有積宜與塌,傷寒三種解為宜。食瀉之時須有積,冷瀉須用與溫脾,水瀉宜與澀臟腑,先將滯竭散與之。孩兒無事忽大叫,不是驚風是天吊,大叫氣促長聲粗,誤吃熱毒悶心竅,急須吐下卻和脾,若灌驚藥真堪笑。

白話文:

小兒科診斷要看食指的三關,男孩看左手,女孩看右手,這是基本原則。食指指節第一節是初風關,代表初期的病症;中間一節是氣關,代表病情發展;末端一節是命關,最能反映病況,但也很難判斷。要知道虎口附近的脈紋狀況,要將手指倒過來看,並辨別紋路顏色。黃色或紅色表示平安健康,五臟協調;紅紫色表示身體可能有些損耗;紫青色代表消化不良、虛弱煩躁;青黑色表示病情嚴重,甚至出現逆轉的徵兆。如果出現純黑色的紋路,即使是高明的醫生也會感到憂心。如果脈紋直衝到初風關,紋路的長短像米粒般,也可以分辨病情。像槍一樣直衝則可能是驚風;若脈紋分叉則有不同狀況。

彎曲向內是順,彎曲向外是逆;順逆交錯代表病情複雜。分叉處有長短之分,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依據,醫生要仔細觀察。男孩兩歲仍算是嬰兒,三四歲算是幼兒,五六歲是少年,七八歲開始懂事。九歲是兒童,十歲是幼童,如果生病,要分辨病因。十一歲容易患癲癇,也會有疳病和勞病。痞塊和癖疾是比較嚴重的病症,退燒的狀況也不一樣。剛開始看診時,如果手掌心發熱,就知道身體也發熱。

肚子熱身體卻冷,表示有積食;腳熱額頭也熱,表示感冒;額頭冷腳卻熱,可能是驚嚇造成的。如果長疹子,耳朵後面會發紅。小兒有積食,要用瀉下的藥物,感冒有三種類型,要用適合的解表藥。拉肚子時如果伴隨有積食,要先處理積食;拉肚子是寒性,要用溫脾的藥;拉肚子是水狀,要用收斂腸胃的藥,先將體內滯留物排除。小孩無緣無故大叫,不是驚風就是「天吊」(抽搐)。大叫時呼吸急促、聲音粗重,可能是誤食熱毒堵塞心竅,要趕快用藥吐下並調理脾胃,亂用驚風藥是荒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