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 (13)
卷之十 (13)
1. 痿躄
脈
尺脈虛弱,緩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張子和云:痿因肺熱相傳,四臟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
病
夫痿者,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內經》謂諸痿起於肺熱。又曰:治痿獨取陽明。蓋肺經體燥,居上而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濕,居中而主四肢,畏水也。火性上炎,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邪,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
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必須戒厚味,節嗜欲,庶可保其全安也。
陳無擇云:痿躄之疾,狀類柔風、腳氣,但柔風、腳氣皆外所因,痿則內臟不足所致也。治之不可混作外因立治。
治
丹溪曰:有挾濕熱,有痰,有血虛。亦有死血者,有食積妨礙升降者。上文論火起於肺熱,實痿之本,論此云然者,蓋以其發而為所因所挾,或有不同,而主治亦當各著其所重也。
濕熱,用東垣健步丸,加燥濕降火之劑黃柏、黃芩、蒼朮之類。濕痰,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薑汁。血虛,用四物湯加黃柏、蒼朮,下用補陰丸。氣虛,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黃柏、黃耆之類。食積,用小調中湯,加神麯、麥芽、山楂、枳實之類。色勞,用補陰丸、虎潛丸之類補之。
方
清燥湯,六七月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形庚大腸,故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下痿軟癱瘓,不能動一履。
黃耆(一錢五分),蒼朮(一錢),白朮,陳皮,澤瀉(各五分),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神麯末,豬苓(各二分),黃柏(酒炒),柴胡,黃連(各一分),五味子(九個),甘草(炙,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滋筋養血湯(雲林制),專治血氣兩虛,雙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川歸(一錢),熟地黃(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五分),川芎(七分半),人參(八分),五味子(九粒),麥門冬(去心,一錢),黃柏(一錢),知母(五分),牛膝(酒浸,一錢),杜仲(酒炒,一錢),蒼朮(一錢),薏苡仁(一錢),防風(六分),羌活(三分),甘草(三分)
筋骨痿軟,加桂枝三分,陳皮八分;如覺心煩,加黃連六分,酸棗仁炒六分,白茯神去木一錢。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養血壯筋健步丸(雲林制),〔批〕(按此方補虛除濕熱之劑),治證同前。
白話文:
脈象
如果病人寸口(手腕的脈搏處)的脈象虛弱、緩慢又帶有緊的感覺,那麼這個人可能會有腳痛,或者是肌肉萎縮無力的病症。張子和認為,肌肉萎縮無力是因為肺部有熱,這個熱會影響到其他臟腑,使這些臟腑的脈象多呈現浮而大的狀態,不可以把它當作寒濕引起的腳氣來治療。
病因
所謂「痿」,指的是手腳肌肉萎弱無力,無法正常活動。《黃帝內經》認為各種肌肉萎縮無力的病症都源於肺熱。也說過「治療肌肉萎縮無力,應當特別注意陽明經。」這是因為肺經的性質乾燥,位於人體上方主導氣,害怕火熱;脾土的性質濕潤,位於人體中間主導四肢,害怕水濕。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如果過度縱慾而沒有節制,那麼體內的水分就會缺乏滋養,火就不再有所畏懼,反而會欺凌它所能剋制的對象(金,肺屬金),肺因此會受到火邪的影響而產生熱。木的特性剛強急躁,如果肺有熱,那麼金就會失去滋養,木也就不再有所畏懼,反而會欺凌它所能剋制的對象(土,脾屬土),脾因此會受到木邪的傷害。當肺有熱時,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全身,當脾受到傷害時,四肢就不能正常使用,各種肌肉萎縮無力的病症就會產生。
如果清瀉心火,肺金就會清淨,木(肝)就不會過於強盛,這樣脾臟又怎麼會受到傷害呢?如果滋補腎水,心火就會下降,金(肺)就不會虛弱,又怎麼會有肺熱的問題呢?因此,陽明經的氣血充實,宗筋才能得到滋養,才能夠束縛住骨骼,並使關節活動靈活。治療肌肉萎縮無力,必須戒除肥膩的食物,節制慾望,這樣才能確保身體的完全安康。
陳無擇認為,肌肉萎縮無力的疾病,症狀類似於柔風(指中風初期症狀)和腳氣,但柔風和腳氣都是外在原因引起的,而肌肉萎縮無力則是內臟功能不足造成的。治療時,不能把它們混淆當成外在原因引起的疾病來治療。
治療
丹溪(朱震亨)認為,肌肉萎縮無力有挾帶濕熱、痰、血虛等多種情況,也有的是因為有瘀血,或是飲食積滯妨礙氣機的升降。前面說肌肉萎縮無力源於肺熱,這實際上是發病的主要原因。而這裡說的各種情況,指的是發病後可能出現的夾雜因素,所以治療時應當各有側重。
- 濕熱引起的,用東垣健步丸,再加上一些燥濕降火的藥物,例如黃柏、黃芩、蒼朮之類。
- 濕痰引起的,用二陳湯,再加上蒼朮、白朮、黃芩、黃柏之類,加入竹瀝、薑汁。
- 血虛引起的,用四物湯,加上黃柏、蒼朮,再配合補陰丸。
- 氣虛引起的,用四君子湯,加上蒼朮、黃柏、黃耆之類。
- 食積引起的,用小調中湯,加上神麯、麥芽、山楂、枳實之類。
- 過度勞累引起的,用補陰丸、虎潛丸之類的藥物來滋補。
藥方
- 清燥湯: 在農曆六七月之間,濕氣旺盛,子能使母旺盛(火生土,土生金),濕熱相合,會使大腸受到傷害,所以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燥金(肺)受到濕熱的侵襲,就會斷絕寒水(腎)的滋養,當水的來源斷絕,腎就會虧虛,肌肉萎縮無力等病症就會加重,腰部以下會萎軟癱瘓,甚至不能走一步路。
藥材包括:黃耆(1.5錢),蒼朮(1錢),白朮、陳皮、澤瀉(各5分),人參、白茯苓、升麻(各3分),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神麯末、豬苓(各2分),黃柏(酒炒)、柴胡、黃連(各1分),五味子(9個),甘草(炙,2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於空腹時服用。
- 滋筋養血湯:(雲林先生創製) 專門治療因氣血兩虛而導致雙腳肌肉萎軟無力、無法行走,需要長期臥床休息的病症。
藥材包括:川歸(1錢),熟地黃(1.5錢),白芍藥(1.5錢),川芎(7.5分),人參(8分),五味子(9粒),麥門冬(去心,1錢),黃柏(1錢),知母(5分),牛膝(酒浸,1錢),杜仲(酒炒,1錢),蒼朮(1錢),薏苡仁(1錢),防風(6分),羌活(3分),甘草(3分)。
如果筋骨萎軟,可加入桂枝3分、陳皮8分;如果感到心煩,可加入黃連6分、酸棗仁(炒)6分,白茯神(去木)1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薑、棗煎服。
- 養血壯筋健步丸:(雲林先生創製)(注:這個方子是補虛、去除濕熱的藥劑),治療的症狀與前面所描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