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9)

1. 關格

兩寸俱盛,四倍以上。經曰:人迎大四倍於氣口,大四倍於人迎,名曰關。此謂俱盛四倍,蓋以其病甚,而至於上則遏絕,下則閉塞,關格俱病者言之。

夫關格者,謂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為氣之橫格也。必用吐以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在出痰也。有痰以二陳湯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

丹溪曰:此證多死,寒在上,熱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絕不入,無入之理,故曰格;熱在下焦,填塞不通,無出入之由,故曰關。格則吐逆,關則不得小便。

《內經》曰:人迎與氣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兩枳三陳湯,治關格,上焦痰壅,兩手脈盛是也。

陳皮,半夏(各二錢),白茯苓(一錢半),南星,枳殼,枳實,甘草(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用鵝毛於病人咽喉探吐之,如病虛弱,不可用也。

一方,治關格吐逆,小便不通,藿香平胃散合五苓散,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關格

脈象

兩手的寸脈都非常強盛,比正常強壯四倍以上。古醫書說:人迎脈比氣口脈強四倍,又比人迎脈強四倍,就叫做關。這裡說的兩脈都強盛四倍,是因為病情非常嚴重,以至於氣往上走就被阻礙,往下走就被堵塞,指的是關格同時發病的情況。

病狀

所謂的關格,是指感覺胸膈中有東西阻礙,想向上升卻升不上去,想向下降又降不下來,想吃東西也吃不下,這是因為氣機橫向阻礙造成的。一定要用催吐的方法來提順橫逆的氣機,不一定是要吐出痰。如果是有痰,可以用二陳湯催吐,吐完後氣機就會下降。如果是有氣虛導致氣機無法運轉,就要用補氣藥來幫助氣機升降。

朱丹溪說:這個病大多會死亡,是因為寒邪在上面,熱邪在下面。寒邪在胸中,阻礙氣機不能進入,沒有進入的道理,所以叫做「格」;熱邪在下焦,填塞不通,沒有出入的通道,所以叫做「關」。氣機被阻礙(格)就會嘔吐,被堵塞(關)就無法小便。

《內經》說:人迎脈和氣口脈都非常強盛,強過四倍以上就稱為關格。關格這種脈象,表示身體虛弱,不能吸收天地間的精氣,就會死亡。

藥方

  • 兩枳三陳湯,治療關格,屬於上焦痰多壅塞,兩手脈象強盛的情況。 藥方組成:陳皮、半夏(各二錢),茯苓(一錢半),南星、枳殼、枳實、甘草(各一錢)。 服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後煎服。可以用鵝毛刺激病人咽喉來催吐,但如果病人身體虛弱,就不能用這種方法。

  • 另一個藥方,治療關格引起的嘔吐、小便不通,使用藿香平胃散合五苓散,再加薑、棗煎服。

2. 閉結

多伏沉而結。脾脈沉數,下連於尺,為陽結;二尺脈虛,或沉細而遲,為陰結;右尺脈浮,為風結。老人虛人脈結。脈雀啄者不治。多面黃可候。

夫閉結者,大便不通。《內經》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反食辛熱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燥者。

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瀉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響而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製大黃通之;風結燥者,以麻仁、大黃利之;如風滯而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

大抵治病必究其原,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結燥愈甚,復下復結,極則以至導引於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凡臟腑之閉,不可一例治療,有虛實之分。胃實而閉者,能飲食,小便赤,當以利氣丸、三黃丸、脾藥丸之類下之;胃虛而閉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厚朴湯主之。蓋實,閉物也;虛,閉氣也。

若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大便不通,心腹作痛者,備急丹主之;若食傷太陰,氣滯不通者,利氣丸主之。

大便閉,服承氣湯之類不通者,以四物湯加檳榔、枳殼、桃仁、紅花。

潤腸湯(秘方),治虛老人大便閉結。

蜂蜜(一兩),香油(五錢),朴硝(一撮)

上合一處,水一鍾,煎數服,溫服。

東流飲(谷同知傳)〔批〕(按此方治實熱閉結之劑),治大便熱結閉塞良方。

細茶(一撮),生芝麻(一撮),生桃仁(七枚),大黃(一錢,或二、三錢),甘草(五分)

上用長流水,生擂碎服,立效。

厚朴湯,〔批〕(按此方治胃虛閉結之劑),治胃虛而閉,不能飲食,小便清利。

厚朴(薑汁炒,二錢六分),白朮(四錢),枳實(麵炒,一錢半),陳皮(二錢),半夏(一錢八分),甘草(炙,二錢)

上銼作二劑,每生薑三片,煎,食遠溫服

三和湯,治七情之氣結於五臟,不能流通,以致脾胃不和,心腹痞悶,大便閉結。

羌活,紫蘇(去梗),木瓜,沉香(各一錢),木香,白朮,檳榔(各七分半),川芎,甘草(炙),陳皮(各七分半),大腹皮(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不拘時服。

六磨湯,〔批〕(按此方治氣滯閉結之劑),治氣滯腹急,大便閉結。

白話文:

脈象

脈象多呈現伏沉且脈搏不規則的結脈。脾脈沉而數,而且向下延伸到尺部,這是陽氣鬱結的表現;如果兩尺脈虛弱,或者沉細而遲緩,則是陰氣鬱結的表現;右尺脈浮,則是風邪鬱結的表現。年老體虛的人容易出現脈結的情況。如果脈象像鳥啄食一樣,則病情危重難以醫治。患者多半面色發黃,可以作為判斷病情的重要依據。

病因

所謂的「閉結」,指的是大便不通。《黃帝內經》中說:北方在五行中屬黑色,與腎臟相通,腎臟的竅孔在二陰(肛門和尿道),腎臟儲藏精氣。又說:腎臟主導大便的排出,如果大便困難,應該從足少陰腎經來治療。腎臟主導體內五種液體的代謝,如果津液充足,大便就會正常。如果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損傷了胃氣,又經常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助長體內的火邪,火邪潛伏在血液中,耗損真陰,導致津液虧少,所以大便就會乾燥結硬。然而,便秘結燥的病因有很多種,有熱燥、風燥、陽結、陰結,還有老年人氣虛、津液不足而導致的結燥。

醫書說腎臟厭惡乾燥,應當趕快食用辛味的食物來潤燥,使阻塞通暢。如果少陰經的問題導致大便不通,就用辛味藥來潤滑;如果是太陰經的問題導致大便不通,就用苦味藥來瀉下。陽結就用疏散的方法,陰結就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張仲景說:小便通暢但大便乾硬的,不能用攻下的藥物,應該用脾約丸來潤腸通便。如果因為飲食損傷太陰脾經,導致腹脹且食物難以消化,肚子裡咕嚕響但大便不通暢,應該用苦味藥來瀉下;如果因為血燥導致大便不通,可以用桃仁、酒製大黃來通便;如果是風邪導致的結燥,可以用麻仁、大黃來通便;如果因為風邪阻滯導致大便不通,可以用郁李仁、枳實、皂角仁來潤腸通便。

總的來說,治療疾病一定要追究病因,不能一概而論,隨便使用巴豆、牽牛子之類的瀉藥,這樣會損傷津液,反而會讓結燥更加嚴重,結果是瀉後又結,到了極點就會導致排便引導的方法都失效,最終病情不可挽回,這能不謹慎嗎?

治療

各種臟腑引起的便秘,不能用相同的辦法治療,要區分虛實。如果是胃腸實熱導致的便秘,患者能吃飯,小便發紅,應該用利氣丸、三黃丸、脾藥丸之類的藥物來瀉下;如果是胃氣虛弱導致的便秘,患者不能吃飯,小便清澈,應該用厚朴湯來治療。實證的便秘是因為實邪阻滯,虛證的便秘是因為氣機不暢。

如果胃中積滯寒冷之物,導致大便不通,心腹疼痛,應該用備急丹來治療;如果因為飲食損傷太陰脾經,導致氣機阻滯不通,應該用利氣丸來治療。

如果大便不通,服用承氣湯之類的瀉藥仍然無效,可以用四物湯加檳榔、枳殼、桃仁、紅花來治療。

藥方

潤腸湯(秘方),治療年老體虛引起的大便閉結。

  • 蜂蜜(一兩),香油(五錢),朴硝(一小撮)
  • 將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加水一碗煎煮,分多次溫服。

東流飲(谷同知傳授),此方適用於實熱引起的便秘。

  • 細茶(一小撮),生芝麻(一小撮),生桃仁(七枚),大黃(一錢或二、三錢),甘草(五分)
  • 將以上藥材用長流水(流動的水)磨碎後服用,效果迅速。

厚朴湯,此方適用於胃虛引起的便秘,患者不能進食,小便清澈。

  • 厚朴(用薑汁炒過,二錢六分),白朮(四錢),枳實(用麵炒過,一錢半),陳皮(二錢),半夏(一錢八分),甘草(炙,二錢)
  •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每次用生薑三片煎煮,飯後溫服。

三和湯,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導致氣機鬱結於五臟,不能流通,以致脾胃不和,心腹痞悶,大便閉結。

  • 羌活,紫蘇(去梗),木瓜,沉香(各一錢),木香,白朮,檳榔(各七分半),川芎,甘草(炙),陳皮(各七分半),大腹皮(一錢)
  •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六磨湯,此方適用於氣機阻滯引起的便秘,患者腹部急痛,大便不通。

  • (原文中未說明組成,故無法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