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6)

1. 淋閉

少陰脈細而微,為氣淋,婦人則陰中生瘡。盛大而堅者生,虛弱而澀者死。鼻頭色黃,小便必難。脈浮弦澀,為不小便。關格頭汗者死。

夫淋者,小便淋瀝澀痛,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曰淋。蓋因恣食膏粱之味,濕熱之物,或燒酒炙爆之類,郁遏成疾,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運化精微,清濁相混,故使肺金無助,而水道不清,漸成淋閉之候;或謂酒後房勞,或七情鬱結,以致心腎不交,水火無制,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古方有五淋之別:氣、砂、血、膏、勞也。

氣淋則小便澀滯,常有瀝不盡;砂淋則莖中痛,溺不得卒出,乃精氣結成砂石,與溺俱出,出則痛止;血淋則遇熱即發,小便澀痛,有血不痛者,名溺血;膏淋則尿濁如膏,浮凝如脂;勞淋則遇房勞即發,痛引氣中也。又云: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治之但當行滯清熱,疏利小便,不可用補氣藥。蓋氣得補則愈脹,血得補則愈澀,熱得補則愈盛。

又有挾冷而淋者,其狀先寒戰而後小便,謂冷氣與正氣交爭,冷氣勝則寒戰而淋,正氣勝則寒戰解而得便溺也,治當逐散寒邪,扶正氣則自平矣。

閉者,小便急滿不通也。有氣虛,有血虛、有痰,有熱,有風閉,皆宜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蓋氣承載其水也。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竅不出,使吐之,是開上竅之法也。

氣虛以參、朮、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就參耆藥中調理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探吐;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痰氣閉塞,二陳加木通、香附探吐;實熱者,當利之,或八正散,大便動而小便自通。

遺尿失禁,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大抵熱則燥澀為癃,寒則不禁為遺。亦有虛熱而滑者,法當溫補,其溺自禁,或灸關元,五壯亦效。東垣曰:小便遺失者,肺氣虛也,以參耆補之。

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以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年老人多頻數者,是膀胱血少,少陽火偏旺也。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藥,如牡蠣、山茱萸、五味子之類,不可用溫藥也。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

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澀之收之,治其標也。

五淋用補中益氣湯有殊效。按此方治淋,多謂膀胱之氣虛損,不能運用水道,故滯而不通而成諸淋也。用此養元氣,故有效焉。

五淋散,治肺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尿血。

白話文:

脈象

少陰脈如果細微,是氣淋的表現,女性的話可能陰部會長瘡。脈象如果強勁有力,是會好轉的;如果虛弱無力,則病情危險。鼻頭如果呈現黃色,小便一定會困難。如果脈象呈現浮、弦、澀,代表無法排尿。如果出現關格症狀且頭部出汗,則病情危急。

病因

所謂的淋病,指的是小便時會感到淋漓澀痛,想排卻排不乾淨,排完又想排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過度食用肥膩的食物、濕熱的食物,或是飲酒和吃燒烤等,導致體內濕熱鬱積而成疾病。這會使脾臟功能受損,無法正常運化食物精華,導致清濁不分,進而使肺臟功能受影響,水道也變得不清澈,漸漸形成小便不暢的淋閉症狀。也有人認為,是酒後過度勞累、情緒鬱悶導致心腎功能失調,水火不平衡,清陽之氣無法上升,濁陰之氣無法下降,形成陰陽不交的狀況。古代醫學將淋病分為五種類型:氣淋、砂淋、血淋、膏淋和勞淋。

氣淋的症狀是小便澀滯,經常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砂淋的症狀是陰莖疼痛,小便難以順暢排出,這是因為精氣凝結成砂石,與小便一同排出,排出時疼痛才會停止;血淋的症狀是遇熱容易發作,小便澀痛,有的會出血但不痛,這種情況稱為尿血;膏淋的症狀是尿液渾濁如膏狀,浮在上面像油脂;勞淋的症狀是過度勞累後發作,疼痛會牽引至陰部。此外,如果小腸有氣滯,小便就會脹痛;如果小腸有血瘀,小便就會澀滯;如果小腸有熱,小便就會疼痛。治療的原則應該是疏通阻滯、清除熱邪、疏利小便,不宜使用補氣藥。因為氣滯如果補氣,會更脹痛;血瘀如果補血,會更澀滯;熱邪如果補氣,會更嚴重。

還有一種淋病是因為受寒而引起的,這種情況會先感到寒顫,然後才開始小便不暢,這是因為寒邪與正氣在體內相互抗衡。當寒邪佔上風時,就會出現寒顫和小便不暢;當正氣佔上風時,寒顫就會減緩,小便就能順利排出。治療的原則應該是驅散寒邪,扶助正氣,病情自然就會平復。

治療

閉症,指的是小便急迫脹滿卻無法排出。病因包括氣虛、血虛、痰阻、熱邪和風邪。治療方法都適合使用催吐,藉此來提升體內氣機,氣機上升則水道自然通暢,因為氣是承載水的。就像裝水的容器一樣,上方的出口如果堵住,下方的水就無法排出,催吐就是一種打開上方出口的方法。

氣虛者,可以使用人參、白朮、升麻等藥物,先服用再催吐;也可以在人參黃耆等補氣藥中加入催吐的藥物。血虛者,可以使用四物湯,先服用再催吐;或者使用芎歸湯進行催吐。痰多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先服用再催吐;如果是痰氣阻塞,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木通、香附進行催吐。如果是實熱證,就應該使用利尿的方法,可以使用八正散,大便暢通小便自然就會通暢。

遺尿失禁,醫書上說:「膀胱功能失調,就會造成小便不暢;膀胱約束能力不足,就會造成遺尿。」一般來說,熱證會導致小便乾燥澀滯,形成小便不暢;寒證則會導致膀胱約束力不足,形成遺尿。也有因為虛熱導致滑脫的,治療的原則應該是溫補,小便自然就會受控制。或者可以針灸關元穴,灸五壯也會有效。東垣認為,小便失禁是由於肺氣虛弱所致,可以用人參、黃耆來補氣。

小便失禁或是頻繁,古代醫書多認為是寒症,所以使用溫澀的藥物來治療,殊不知很多情況是屬於熱症。這是因為膀胱火邪妄動,導致水無法安寧,所以才會不能控制而頻繁小便。老年人容易頻繁小便,是因為膀胱血虛,少陽火偏旺盛。治療的原則應該是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並輔以收澀的藥物,如牡蠣、山茱萸、五味子等,不宜使用溫補的藥物。因為疾病的本質是屬於熱證,所以應該瀉火;又因為水液不足,所以火邪妄動導致小便增多,而水液更加虛少,所以應該補血。

補血瀉火是治本的方法,收澀則是治標的方法。

治驗

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五淋症狀,有特別好的效果。根據記載,這個方子治療淋病,多數是認為膀胱氣虛,無法正常運行水道,導致氣滯而不通暢而形成各種淋病。使用這個方子來補益元氣,所以效果顯著。

藥方

五淋散:治療肺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小便淋瀝不暢,或者尿液像豆汁,或者像砂石,或者冷淋像膏狀,或者熱淋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