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七 (12)
卷之七 (12)
1. 失血
脈
諸證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宜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
證
夫失血之證,非止一端。有吐血,有咳血,有唾血,有咯血,有衄血,有溺血。雖有名色之異,大概俱是熱證,但有新舊虛實之不同耳,或妄言寒者,誤也。丹溪曰:血從上竅出,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氣降則血歸經。
吐血者,吐出全血是也。因血溢妄行,流入胃脘,令人吐血。有因飲食過飽,負重傷胃而吐血者;有因思慮傷心,及積熱而吐血者;有傷心肺而吐血者;有因思傷脾而吐血者;有因肺生癰疽而吐血者;有從高墜下,傷損內臟而吐血者;有傷寒不解,邪熱在經,隨氣上湧而吐血者。
吐血者,或因四氣傷於外,七情動於內;或飲食房勞,墜閃傷損,致榮血流聚膈間,滿則吐嗌,世謂妄行;或吐瘀血,此名內傷。
治
有先吐血後見痰嗽者,是陰虛火動,痰不下降,四物湯為主,加清痰降火藥。有先見痰嗽,後吐血者,是積熱,降痰火為急。
有暴吐紫血成塊者,是熱傷血結於中,吐出為好,用四物湯加清熱藥調之。吐血亦有因怒而得者。經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怒則暴甚故也。吐血不止,用乾薑炮,為末,童便調服,此從治之法也。
一、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者是也,因熱壅於肺而成。久嗽損肺,亦能嗽血,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損於肺者難治,以其不足也。熱嗽有血者,宜金沸草加阿膠;勞嗽有血者,補肺湯加阿膠、白芨;嗽血損肺,宜薏苡仁炒為末,蘸熟豬肺食之;如熱嗽咽痛,痰帶血絲,或痰中多血而色鮮者,並宜服金沸草散。如服涼劑不愈,此非熱症,宜杏子湯主之。
一、唾血者,鮮血隨唾而出者是也。此出於腎,亦有瘀血內損,肺氣壅遏,不得下降,用天麥冬、知母、桔梗、黃柏、熟地黃、遠志,或加乾薑。
一、咯血者,不嗽而咯出血疙瘩者是也。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用之,或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一、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此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丹參之類治之。
一、溺血者,小便中出血也,乃膀胱所致。用炒黑山梔水煎服之,或用小薊、琥珀。小薊治下焦結熱血淋。溺血,因血虛者,四物加牛膝膏。
一、下血者,大便出血也。乃臟腑蘊積濕熱之毒而成。或因氣鬱酒色過度,及多食炙爆熱毒之物,或風邪所冒,或七情六淫所傷,使氣血逆亂,榮衛失度,皆能令人下血。
予嘗治諸虛吐衄咯血,藥中每人童便一合,其效甚速。凡單服,重湯頓服,無不效應。蓋溲溺降火滋陰,又能消瘀血,止吐衄諸血。先賢有言:凡諸失血,服寒涼十無一生,服溲溺百無一死。斯言信矣。每用童便一鍾,少入薑汁二三點,攪勻徐徐服之,日進二三次。如天寒,卻以重湯頓溫服。服此,但以進飲食相遠為佳。
白話文:
失血
脈象
各種失血的症狀,通常都會出現芤脈(脈象中間空虛),根據脈象出現的部位(上部或下部),可以判斷出血的部位。一般來說,失血時脈象應該是沉細的,如果出現浮大(浮在表面且脈體寬大)的脈象,那麼病情通常會比較難以治療。
症狀
失血的症狀有很多種,包括吐血、咳血、唾血、咯血、鼻衄(鼻出血)和溺血(尿血)。雖然出血的部位和顏色有所不同,但大多屬於熱證,只是有新病、舊病、虛證、實證的區別。那些認為失血是寒證的說法是錯誤的。朱丹溪說過,血從上竅(如口鼻)出來,都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氣向上升而無法下降,導致血隨著氣往上跑,從上竅溢出。治療方法應該是滋補陰液,抑制陽氣,當氣能下降時,血自然就會回歸正位。
吐血指的是吐出完整的血液。這是因為血不循常規,流到胃裡,導致嘔吐。有的是因為飲食過飽,或搬重物傷到胃而吐血;有的是因為思慮過度傷心,或是體內積熱而吐血;有的是傷到心肺而吐血;有的是因為思慮傷到脾而吐血;有的是因為肺部生了膿瘡而吐血;有的是從高處摔下,傷到內臟而吐血;有的是傷寒未癒,邪熱還在體內,隨著氣往上湧而吐血。
吐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等外邪,也可能是因為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或因飲食、房事過度,或是跌打損傷,導致體內血液淤積在膈膜之間,當淤血積滿時就會嘔吐出來,這就是人們說的血不循常規亂走;也有吐出淤血的情況,這屬於內傷。
治療
有的人是先吐血後出現咳嗽有痰,這是因為陰虛火旺,痰無法下降,應該用四物湯為主,再加一些清熱化痰、降火的藥。有的人是先咳嗽有痰,後吐血,這是因為體內有積熱,應該先以降痰火為急。
如果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這是因為熱傷血,血在體內凝結,吐出來是好事,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清熱藥來調治。吐血也有因為生氣引起的。《黃帝內經》說,發怒會導致氣逆上行,嚴重時就會嘔血。發怒引起的嘔血通常比較急驟。如果吐血不止,可以用炒乾的薑研成末,用童子尿調服,這屬於反佐的治法。
一、咳血是指咳嗽時痰中帶血,是因為熱邪壅塞在肺部造成的。久咳會損傷肺部,也會引起咳嗽帶血。壅塞在肺部的比較容易治療,只要用清涼藥即可;損傷肺部的比較難治,因為屬於虛損。熱咳帶血,可以用金沸草加上阿膠;勞累引起的咳血,用補肺湯加上阿膠、白芨。咳嗽帶血損傷肺部的,可以用炒熟的薏苡仁研成末,蘸著煮熟的豬肺吃;如果是熱咳咽喉痛,痰中帶血絲,或痰中血多顏色鮮紅,都適合服用金沸草散。如果服用清涼藥無效,那就不屬於熱證,應該用杏子湯。
一、唾血是指鮮血隨著唾液吐出,這是因為腎臟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內傷,導致肺氣壅塞,不能下降。可以用天冬、麥冬、知母、桔梗、黃柏、熟地黃、遠志等藥,或加乾薑。
一、咯血是指不咳嗽,只是咯出帶血的血塊,可以用薑汁、童子尿、青黛加入血藥中使用,或者加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的藥。
一、鼻衄是指鼻孔出血,這是因為肺部的原因,可以用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丹參等藥來治療。
一、溺血是指小便中帶血,這是因為膀胱的問題。可以用炒黑的山梔子水煎服,或用小薊、琥珀。小薊可以治療下焦因熱引起的血淋。小便出血,如果是因為血虛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牛膝膏。
一、下血是指大便出血,這是因為臟腑積聚了濕熱的毒邪造成的。也可能是因為氣鬱、飲酒過度、房事過度,以及吃了過多烤炸等熱性食物,或是感受風邪,或因七情六淫的內傷,使氣血逆亂,營衛失調,都可能導致大便出血。
我曾經治療過各種虛證引起的吐血、鼻衄、咯血,每次在藥中加入一合童子尿,效果都很快。凡是單獨服用,或隔水加熱服用,沒有不見效的。因為童子尿能降火滋陰,還能化解瘀血,止吐血、鼻衄等各種出血。古人說過,凡是失血,服用寒涼藥,十個有九個會死;服用童子尿,一百個沒有一個會死,這話確實可信。每次用一鐘童子尿,加入兩三滴薑汁,攪勻慢慢服用,每天服用兩三次。天氣寒冷時,可以用熱水加熱後服用。服用時最好與吃飯的時間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