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六 (8)
卷之六 (8)
1. 水腫
脈
水腫之證,有陰有陽,察脈觀色,問證須詳。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澀;脈或沉數,色赤而黃,燥糞赤溺,兼渴為陽。
病
夫腫者,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為病有十水之分。其本乃濕熱所致,《內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夫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通身面目四肢皆浮而腫,名曰水腫。或腹大如鼓,而面目四肢不腫者,名曰蠱脹。朝寬暮急,是血虛;暮寬朝急,是氣虛;朝暮急,血氣俱虛。
治
治法:身有熱者,水氣在表,可汗之;身無熱者,水氣在裡,可下之。其間通利小便,順氣和脾,俱不可緩。然證雖可下,又當度其輕重,不可過用大戟、芫花、甘遂等利水猛烈之劑,一發不收,峻決者易,固閉者難,水氣復來,而無可治之也。
一、凡腫病,見大便滑泄,與夫唇黑,缺盆平,臍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從腳下腫而上,女從身上腫而下:並不治也。又曰:膨病水氣,人面黑者,肝絕也;兩眉凸起,肺絕也;臍中突出者,脾絕也;兩手無絞者,心絕也;下疰腳腫者,腎絕也。此五證內顯一證,不可治也。
一、患人腹上用手按之有窩者,可治。脈壯者易治,脈微者難痊。
一、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身熱脈沉數者,此屬陽水,以八正散主之。
一、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身不熱,脈沉者,此屬陰水,以胃苓湯主之。
一、水氣浮腫,因於氣者,以分心氣飲加豬苓、澤瀉、車前子、葶藶子、木瓜、麥門冬。
一、通身皮膚光腫如泡,手按成窟,舉手即滿者,是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也。法當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切不可下,忌食羊肉。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宜行小便,此仲景之妙法。
一、病人六脈數,四肢腫滿,腹痛發熱,小便少,大便閉,治以溫中養胃,非也。皆由三焦蓄熱,大小便閉,無發泄,故流出經絡,五臟充溢,而成腫脹,宜敗毒散加麻黃、防風、枳實發散,次以利氣丸下之,或八正散。
方
消腫調脾順氣湯(劉司寇傳),治水腫,消脹滿,順氣和脾,除濕利水。
蒼朮,陳皮,厚朴,草果,砂仁,豬苓,木香,檳榔(男雄女雌),大腹皮,香附,枳殼,澤瀉,桔梗,三稜,莪朮,官桂,大茴香,木通,人參,木瓜,桑白皮,牽牛(女用黑,男用白),大黃,甘草
上銼,生薑煎服。
加減胃苓湯(雲林制)〔批〕(按此方消中利水和藥之劑),治腫。
蒼朮(米泔制,一錢半),陳皮(去白,一錢),厚朴(姜炒,八分),甘草(炙,三分),豬苓(八分),澤瀉(一錢),白朮(去蘆,一錢),赤茯苓(去皮,一錢),神麯(炒,八分),山楂(去核,七分),砂仁(炒,七分),香附(薑汁炒,六分),檳榔(八分),木瓜(一錢),大腹皮(六分)
白話文:
[水腫]
脈象
水腫這種病症,有陰證和陽證之分,診察脈象,觀察臉色,詢問病情,必須仔細詳盡。陰證的脈象通常是沉而遲緩,臉色青白,不會口渴卻會腹瀉,小便清澈且排尿不暢;陽證的脈象則可能是沉而數,臉色紅赤或發黃,大便乾燥,小便赤黃,同時會感到口渴。
病因
所謂的腫,就像是鐘一樣,是寒氣或熱氣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水腫的病因可以分為十種。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體內濕熱所導致。《內經》說:「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都與脾土功能失常有關。」脾虛的時候,就不能控制體內的水分,水液就會到處流竄,所以全身、臉面、四肢都會浮腫,這就叫做水腫。有的情況是腹部脹大如鼓,而臉面和四肢卻不腫脹,這叫做蠱脹。如果早上感覺比較寬鬆,傍晚卻感到腫脹加劇,這是血虛;如果傍晚比較寬鬆,早上卻感到腫脹加劇,這是氣虛;如果早晚都感到腫脹加劇,就是血氣都虛弱。
治療
治療方法:如果身體有發熱的現象,表示水氣在體表,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身體沒有發熱,表示水氣在體內,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治療期間,疏通小便、調理氣機、健脾是很重要的,不能延緩。雖然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但是要考量病情輕重,不能過度使用大戟、芫花、甘遂等利水作用強烈的藥物,一旦使用,可能無法控制,因為用強烈藥物瀉水容易,但要讓身體關閉水分通道就很難了,水腫很快又會回來,變成無法治療的狀況。
一、凡是水腫病人,如果出現大便滑瀉不止,嘴唇發黑,鎖骨上窩凹陷,肚臍突出,腳底扁平,背部平坦,或身體肌肉僵硬,或手掌平坦,又或者男性從腳部開始往上腫,女性從身體開始往下腫,這些情況都不可以治療。還有一種說法是,腫脹的病症,如果臉色發黑,表示肝功能衰竭;兩眉凸起,表示肺功能衰竭;肚臍突出,表示脾功能衰竭;兩手無法彎曲,表示心功能衰竭;腳部下垂而腫脹,表示腎功能衰竭。這五種情況只要出現一種,就不可治療。
一、如果病人腹部用手按壓有凹陷,表示可以治療。脈象強壯的容易治療,脈象微弱的難以痊癒。
一、如果全身浮腫,感到煩躁口渴,小便赤黃且排尿不暢,大便不通,身體發熱,脈象沉數,這是屬於陽水,可以用八正散來治療。
一、如果全身浮腫,但不感到煩躁口渴,大便稀溏,小便量少但不排尿不暢,身體不發熱,脈象沉,這是屬於陰水,可以用胃苓湯來治療。
一、如果是因氣機不暢導致水腫,可以用分心氣飲,再加上豬苓、澤瀉、車前子、葶藶子、木瓜、麥門冬等藥物。
一、如果全身皮膚光滑腫脹,像水泡一樣,用手按壓會出現凹陷,但手一抬開凹陷就恢復,這是因為脾虛不能控制水分,導致水分到處流竄所致。治療方法應當補脾,使脾氣充實,才能正常運作。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也要忌食羊肉。腰部以上的腫脹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腰部以下的腫脹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療,這是張仲景的妙法。
一、如果病人六脈數,四肢腫脹,腹痛發熱,小便量少,大便不通,如果用溫中養胃的方法治療,是錯誤的。這是由於三焦積熱,大小便不通暢,無法排出體外,所以才會跑到經絡,使五臟充滿水分,形成腫脹。應該使用敗毒散,再加上麻黃、防風、枳實等藥物來發散,接著再用利氣丸來瀉下,或使用八正散。
藥方
消腫調脾順氣湯(劉司寇傳授),可以治療水腫,消除腹脹,調理氣機、健脾,去除體內濕氣,利水消腫。
蒼朮,陳皮,厚朴,草果,砂仁,豬苓,木香,檳榔(男性用雄的,女性用雌的),大腹皮,香附,枳殼,澤瀉,桔梗,三稜,莪朮,官桂,大茴香,木通,人參,木瓜,桑白皮,牽牛子(女性用黑色的,男性用白色的),大黃,甘草
以上藥材切碎,用生薑煎煮後服用。
加減胃苓湯(雲林製作)[註解](按這個方子是消除體內濕氣、利水、調和藥性的藥方),可以治療腫脹。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錢半),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一錢),厚朴(用薑炒過,八分),甘草(炙過,三分),豬苓(八分),澤瀉(一錢),白朮(去除根鬚,一錢),赤茯苓(去皮,一錢),神麯(炒過,八分),山楂(去核,七分),砂仁(炒過,七分),香附(用薑汁炒過,六分),檳榔(八分),木瓜(一錢),大腹皮(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