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戴思恭

《丹溪心法》~ 卷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4)

1. 產後九十二

產後無得令虛,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證,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故也。產後血暈,因虛火載血上行,漸漸暈來,方用鹿角燒灰,出火毒,研極細末,好酒同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極快。又方,以韭葉細切,盛於有觜瓶中,以熱醋沃之,急封其口,以觜塞產婦鼻中,可愈眩冒。

產後中風,切不可作風治,必大補氣血為主,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之脈,分其氣血多少而治。產後中風,口眼喎斜,切不可服小續命湯。產後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小佐蒼朮、茯苓,使水自利。產後大發熱,必用乾薑,輕者用茯苓,淡滲其熱,一應寒苦並發表之藥,皆不可用,產後發熱惡寒,皆屬血虛。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

惡寒發熱腹痛者,當去惡血,腹滿者不是。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膨者,無子當消,用麥櫱二兩炒,研細末,清湯調下,作四服。有子者,用木通、通草、豬蹄煎服。凡產後有病,先固正氣。前條云:產後大熱,必用乾薑。或曰:用姜者何也?曰:此熱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

故以補陰藥大劑服之。且乾薑能入肺和肺氣,入肝分引血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與於此乎?產後脈洪數,產前脈細小澀弱,多死。懷孕者脈主洪數,已產而洪數不改者,多主死。

入方,產後補虛。

人參,白朮(一錢),茯苓,歸身尾,陳皮,川芎(各半錢),甘草(炙,三分)

有熱,加黃芩一錢,生薑三片。上以水煎服。

產後消血塊方

滑石(三錢),沒藥(二錢),血竭(二錢,如無以牡丹皮代之)

上為末,醋糊丸。如惡露不下,以五靈脂為末,神麯丸、白朮陳皮湯下。瓦楞子能消血塊。

又方

血竭,五靈脂

上為末。消產後血塊,極好。

又方,治產後泄瀉。

黃芩,白朮,川芎,茯苓,乾薑,滑石,陳皮,炒芍藥,甘草(炙)

上㕮咀。水煎服。

又方,治產後惡露不盡,小腹作痛。

五靈脂,香附(一方加蛤粉)

上為末,醋糊丸。甚者入桃仁,不去尖用。

獨行丸,治婦人產後血衝心動,及治男子血氣心腹痛,有孕者忌服。

五靈脂(去土,半炒半生)

上為末,水丸,彈子大。每一丸,或酒或薑湯化下。

參朮膏,治產後胞損成淋瀝證。

人參(二錢半),白朮(二錢),桃仁,陳皮(各一錢),黃耆(一錢半)茯苓(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㕮咀。水煎豬羊胞,後入藥,作一服。

〔附錄〕產後血暈者,皆由敗血流入肝經,眼見黑花,頭目旋暈,不能起坐,甚至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暈。用酒調黑神散最佳,切不可作中風治之。凡血暈皆血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是也。古法有云:產婦才分娩了,預燒秤錘,或江中黃石子,硬炭燒令通赤,置器中,急於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氣可除血暈。或以好醋久塗口鼻,乃置醋於傍,使聞其氣,兼細細少飲之,此為上法也。

白話文:

產後護理要點如下:

產後需避免身體虛弱,首要之務是大力補充氣血。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要將這些視為次要問題來處理。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因為血虛引起的,因此不能使用會讓身體表面發汗的藥物。產後不可服用芍藥,因為它是酸寒性質,會傷害到生髮之氣。產後若出現血暈,是因為虛火導致血液上行,使人感到逐漸頭暈。治療方法是使用燒成灰的鹿角,去除其火毒,研磨成極細粉末,再以好酒與童便一同灌服,喝一小口即可清醒,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非常迅速。另一種方法是以韭菜葉切成細絲,放入有噴嘴的瓶子中,倒入熱醋,快速蓋上瓶口,再將瓶嘴塞入產婦的鼻子,可以治療頭暈。

產後中風,切記不能按照一般風邪來治療,應該以補氣血為主,然後再處理痰的問題。根據左手和右手的脈象,判斷氣血的多寡,再進行治療。產後中風,若口眼歪斜,切勿服用小續命湯。產後水腫,必須以補氣血為主,再輔以少量的蒼朮和茯苓,讓水分自行排出。產後高燒,必須使用乾薑,輕微的可以用茯苓,使其淡滲熱氣。所有寒涼、苦味以及發汗的藥物都不可使用,產後發燒怕冷,都屬於血虛。如果左手脈象較弱,補血的藥物應多於補氣的藥物。

發燒腹痛且畏寒的人,應排除惡血,但腹部脹滿的情況則不同。產後發燒,乳汁不通或是乳房脹痛,沒有懷孕的可用二兩的麥芽炒過,研磨成細粉,以清湯調服,分成四次服用。有懷孕的則可用木通、通草、豬蹄熬煮服用。產後生病,首先要做的是鞏固正氣。產後高燒,必須使用乾薑。有人問,為什麼要用薑呢?這是因為產後的熱並非是過剩的熱,而是因為陰虛產生的內熱。所以必須大量服用補陰的藥物。此外,乾薑能進入肺部調和肺氣,進入肝臟引導生血的藥物,但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和補陰的藥物一起使用。

產後脈象洪大且快速,產前脈象細小且弱,多數情況下會死亡。懷孕時脈象通常為洪大且快速,如果產後仍然維持這種脈象,多數情況下會死亡。

接下來是一些產後補虛的藥方:

  • 人參,白朮(一錢),茯苓,當歸,陳皮,川芎(各半錢),炙甘草(三分)。如果有熱象,可加入一錢的黃芩,再加三片生薑。以上材料用水煎煮服用。
  • 滑石(三錢),沒藥(二錢),血竭(二錢,如無法取得可改用牡丹皮)。以上材料磨成粉,用醋做成藥丸。如果產後惡露未排盡,可用五靈脂磨成粉,加上神麴做成藥丸,再用白朮陳皮湯送服。瓦楞子也能幫助消除血塊。
  • 血竭,五靈脂。以上材料磨成粉。有助於消除產後血塊,效果極佳。
  • 黃芩,白朮,川芎,茯苓,乾薑,滑石,陳皮,炒芍藥,炙甘草。以上材料磨碎。用水煎煮服用,治療產後腹瀉。
  • 五靈脂,香附(部分配方會添加蛤粉)。以上材料磨成粉,用醋做成藥丸。如果病情嚴重,可加入桃仁,不必去掉尖端。
  • 獨行丸,治療產婦產後血氣上衝心臟,或治療男性血氣心腹痛。但懷孕的女性不可服用。五靈脂(去土,半炒半生)。以上材料磨成粉,用水做成藥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顆,用酒或薑湯溶解服用。
  • 參朮膏,治療產後子宮損傷導致的尿頻症狀。人參(二錢半),白朮(二錢),桃仁,陳皮(各一錢),黃耆(一錢半),茯苓(一錢),炙甘草(半錢)。以上材料磨碎。用水煎煮豬羊胎盤,最後再加入藥材,一次服用。

血暈的狀況是由於產後失血,導致眼睛看到黑影,頭暈目眩,無法坐起,甚至昏倒失去意識,稱之為血暈。使用酒調和的黑神散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誤以為是中風來處理。血暈是因為血液趁虛反向流向心臟,導致昏迷不醒,氣息微弱快要斷氣。古法有說,產婦剛分娩完畢,預先燒紅秤錘或黃石子,或者燒紅堅硬的碳,放在容器裡,迅速在牀邊倒入醋,醋氣可除去血暈。或者將好醋塗抹在產婦的口鼻上,放置在旁邊,讓她聞到醋氣,並且慢慢飲用一些醋,這是最上等的方法。

另一個方法是,將乾漆燒成煙燻產婦的臉,就能立刻清醒,如果沒有乾漆,用破舊的漆器也可以。

以下是相關的附方:

  • 清魂散,治療血迷血暈。澤蘭葉,人參(各二錢半),荊芥(一兩),川芎(半兩),甘草(二錢)。以上材料磨成粉。使用溫酒和熱湯各半杯,調和一錢的藥粉,立即灌服,吞下後就會睜開眼睛。
  • 黑神散。黑豆(炒,半升),熟地黃,當歸,肉桂,乾薑,甘草,白芍,蒲黃(各四兩),生地黃(某些版本沒有)。以上材料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童便和酒各半調和服用。另一名稱為烏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