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戴思恭

《丹溪心法》~ 卷四 (3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5)

1. 諸瘡痛八十四

升麻,牛蒡子,甘草,桔梗,葛根,玄參,麻黃(各一兩),連翹(一錢)

上㕮咀。姜三片,水二盞,作一服。

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

甘草,陳皮(各一兩半),芍藥(七錢半),大黃(半兩,煨),乾葛,蒼朮,桔梗,升麻(各一兩),當歸,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錢),乾薑,枳殼(各半錢,)《三因》有厚朴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

當歸飲子,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瘡。

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各一兩),何首烏,黃耆,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或為末,每服一二錢,亦得。

天疱瘡,用防風通聖散末,及蚯蚓泥,略炒,蜜調敷,極妙。從肚皮上起者,是裡熱發於外也,還服通聖散。見斑疹類。

凍瘡,用煎熱桐油,調密陀僧末敷。

腳上爛瘡久不愈,先以豆腐漿水,洗三兩次,懸鉤渣葉、地暴渣葉搗細,入鹽些少盦之。

白話文:

升麻、牛蒡子、甘草、桔梗、葛根、玄參、麻黃各一兩,連翹一錢,研磨成粉末。用薑三片,水兩杯,煎成一劑藥。此方名為升麻和氣飲,主治瘡腫、癤、疥、癢痛。

甘草、陳皮各一兩半,芍藥七錢半,大黃半兩(煨制),乾葛、蒼朮、桔梗、升麻各一兩,當歸、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錢,乾薑、枳殼各半錢,(《三因方》中另加厚朴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水煎服。此方名為當歸飲子,主治瘡疥、風癬、濕毒、乾燥瘙癢的瘡瘍。

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各一兩,何首烏、黃耆、甘草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水煎服;或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也可。

天疱瘡,可用防風通聖散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炒過的蚯蚓泥,用蜂蜜調和後敷於患處,效果極佳。若天疱瘡從腹部開始,是內熱外發,需服用防風通聖散。症狀類似斑疹。

凍瘡,可用煎熱的桐油,調和滑石粉後敷於患處。

腳上久治不愈的爛瘡,先用豆腐漿水清洗三到五次,再將懸鉤子葉、地膚子葉搗碎,加少許鹽,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