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戴思恭

《丹溪心法》~ 卷四 (2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4)

1. 耳聾七十五

耳聾皆屬於熱,少陽厥陰熱多,當用開痰散風熱,通聖散、滾痰丸之類。大病後耳聾,須用四物湯降火。陰虛火動耳聾者,亦用四物湯。

因鬱而聾者,以通聖散納大黃酒煨,再用酒炒二次後,入諸藥,通用酒炒。耳鳴因酒遏者,大劑通聖散加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荊芥。不愈,用四物湯妙。耳鳴必用龍薈丸食後服。氣實,入檳榔丸或神芎丸下之。聾病必用龍薈丸、四物湯養陰。濕痰者,神芎丸、檳榔丸。

耳濕腫痛,涼膈散加酒炒大黃、黃芩、酒浸防風、荊芥、羌活服,腦多射少。濕加枯礬吹。耳內鬨鬨然,亦是陰虛。

戴云:亦有氣閉者,蓋亦是熱,氣閉者,耳不鳴也。

入方

蓖麻子(四十九粒),棗肉(十個)

上入人乳汁,搗成膏,石上略曬乾,便丸如指大。綿裹,塞於耳中。

又方

鼠膽汁滴入耳中,尤妙。

又方

將龜放漆桌上,尿出用綿漬之,捏入青蔥管中,滴入耳中。

〔附錄〕耳,屬足少陰之經,腎家之寄竅於耳也。腎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聞而聰。若勞傷氣血,風邪襲虛,使精脫腎憊,則耳轉而聾。又有氣厥而聾者,有挾風而聾者,有勞損而聾者。蓋十二經脈上絡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併,則臟氣逆而為厥,厥氣搏入於耳,是謂厥聾,必有眩暈之證。

耳者,宗脈之所附。脈虛而風邪乘之,風入於耳之脈,使經氣痞而不宣,是謂風聾。必有頭痛之證。勞役傷於血氣,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瞶瞶,是為勞聾。有能將息得所,血氣和平,則其聾暫輕。又有耳觸風邪,與氣相搏,其聲嘈嘈,眼見光,為之虛聾。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濃汁出,為之膿耳。

人耳間有津液,輕則不能為害,若風熱搏之,津液結𩊅成核塞耳,亦令暴聾,為之耵耳。前是數者,腎脈可推。風則浮而盛,熱則洪而實,虛則澀而濡。風為之疏散,熱為之清利,虛為之調養,邪氣屏退,然後以通耳調氣安腎之劑主之。於此得耳中三昧。

附方

《和劑》,流氣飲,治厥聾。

方見氣類,內加菖蒲、生薑、蔥,同煎服。治聾皆當調氣。

桂星散,治風虛耳聾。

辣桂,川芎,當歸,細辛,石菖蒲,木通,白蒺藜(炒),木香,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錢半),南星(煨),白芷梢(各四錢),紫蘇(一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煎,蔥二莖,食後服。

地黃丸,治勞損耳聾。

熟地黃,當歸,川芎,辣桂,菟絲子,川椒(炒),故紙(炒),白蒺藜(炒),胡蘆巴(炒)杜仲(炒),白芷,石菖蒲(各一錢半),磁石(火燒醋淬七次,研,水飛,一錢二分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服五十丸,蔥白溫酒下。

白話文:

耳聾大多屬於熱症,特別是少陽和厥陰經的熱氣較多,應該用能開散痰結、驅散風熱的藥方,例如通聖散、滾痰丸之類的藥。大病之後的耳聾,需要用四物湯來降火。如果是陰虛火旺引起的耳聾,也用四物湯。

因為情緒鬱悶導致的耳聾,可以用通聖散加入用酒煨過的大黃,再用酒炒兩次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般都用酒炒過。如果是因為喝酒導致的耳鳴,要用大量通聖散,再加入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半夏、桔梗、青皮、荊芥。如果還沒好,就用四物湯,效果很好。耳鳴一定要在飯後服用龍薈丸。如果身體很強壯,就服用檳榔丸或神芎丸來瀉下。耳聾的治療一定要用龍薈丸和四物湯來滋養陰液。如果是濕痰引起的耳聾,就用神芎丸和檳榔丸。

耳朵濕漉漉的腫痛,就用涼膈散,加上用酒炒過的大黃、黃芩,用酒浸泡過的防風、荊芥、羌活一起服用,腦部會比較容易發散,頭部的血液循環較好。如果濕氣重,可以加枯礬吹入耳中。耳朵裡嗡嗡作響,也是陰虛的表現。

戴氏說:也有一種情況是氣機閉塞引起的,這也屬於熱證,氣機閉塞的耳聾,耳朵不會有鳴叫聲。

  • 入方

蓖麻子(四十九粒),紅棗肉(十個)

將以上兩樣放入人乳中搗成膏狀,在石頭上稍微曬乾,就做成手指頭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好,塞入耳朵中。

  • 又方

把鼠膽汁滴入耳朵中,效果更好。

  • 又方

把烏龜放在漆桌上,讓它尿在棉花上,用棉花沾上龜尿,再塞入蔥管中,然後滴入耳朵裡。

〔附錄〕 耳朵,屬於足少陰腎經的範疇,是腎在體表的孔竅。腎氣與耳朵相通,主要主管精氣。精氣調和,腎氣充足,耳朵就能聽得清楚。如果過度勞累傷了氣血,風邪侵襲虛弱的身體,導致精氣耗損,腎氣衰竭,耳朵就會變聾。也有因為氣厥而聾的,也有因為挾帶風邪而聾的,也有因為勞損而聾的。十二經脈都上行絡於耳朵,它們的陰陽經脈時常交會在一起,當臟腑之氣逆亂時就會導致氣厥,氣厥衝入耳朵,就叫做厥聾,一定會有眩暈的症狀。

耳朵是許多脈絡匯聚的地方。如果脈氣虛弱,風邪就容易侵入,風邪侵入耳朵的脈絡,導致經氣阻塞不通,就叫做風聾,一定會有頭痛的症狀。如果勞累傷了氣血,沉迷於性慾耗損了精元,就會身體消瘦,精神疲憊,昏昏沉沉,就叫做勞聾。如果能好好休養,讓氣血平和,耳聾的症狀就會暫時減輕。也有因為耳朵接觸風邪,與體內氣機相搏,發出嘈雜聲響,眼前出現光影,這叫做虛聾。熱氣趁虛隨著脈絡進入耳朵,聚熱不散,流出膿汁,就叫做膿耳。

人的耳朵裡有津液,少量時無害,如果風熱侵襲,津液凝結成塊堵塞耳朵,也會導致突然耳聾,這叫做耵耳。以上這幾種情況,都可以從腎脈來推斷。風邪引起的脈象是浮而盛,熱邪引起的脈象是洪而實,虛證引起的脈象是澀而濡。風邪要用疏散的方法來治療,熱邪要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虛證要用調養的方法來治療。等邪氣消退後,再用通耳、調氣、安腎的藥來治療。這樣就能領悟治療耳疾的精髓。

  • 附方

《和劑》,流氣飲,治療氣厥引起的耳聾。

藥方在氣類的章節,裡面加入菖蒲、生薑、蔥,一起煎服。治療耳聾都應該調理氣機。

  • 桂星散,治療因風虛引起的耳聾。

辛桂,川芎,當歸,細辛,石菖蒲,木通,白蒺藜(炒),木香,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錢半),半夏(煨),白芷梢(各四錢),紫蘇(一錢)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加入兩段蔥白,飯後服用。

  • 地黃丸,治療因勞損引起的耳聾。

熟地黃,當歸,川芎,辛桂,菟絲子,川椒(炒),補骨脂(炒),白蒺藜(炒),胡蘆巴(炒),杜仲(炒),白芷,石菖蒲(各一錢半),磁石(火燒醋淬七次,研磨,水飛,一錢二分半)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煉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蔥白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