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盜汗
盜汗
1. 盜汗
血虛、陰虛。小兒不須治。
涼血補血,生地、當歸、黃耆、黃連、黃柏、黃芩、甘草、麻黃根、浮麥。
實脾斂肌,白朮四兩,用黃耆、牡蠣、麩,各分一兩,炒過,只用術,為末,每服三二錢。
補,文蛤末,為丸,湯下二十粒。
劫,何首烏為末,唾調,安臍內。
白話文:
[盜汗]
狀況原因:血虛或陰虛。對於兒童來說,這種情況通常無需特別治療。
治療方法一:涼血補血。使用的藥材包括生地、當歸、黃耆、黃連、黃柏、黃芩、甘草、麻黃根、浮麥。
治療方法二:實脾斂肌。主要使用四兩的白朮,輔以一兩的黃耆、牡蠣和麩,先炒過後只取白朮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三至二錢。
治療方法三:補。利用文蛤末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以溫水吞服。
治療方法四:劫。將何首烏研磨成粉,用唾液調和,然後敷在肚臍內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