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水腫

回本書目錄

水腫

1. 水腫

五臟水,為證不同。皮水、正水、石水、風水。內因氣、濕、食。

行氣削積,重者蹋腫丸,輕者大橘皮湯、神金散。

,三聖散,枳實、蘿蔔子、牽牛,為末,看大小與服。氣實,三花、神佑、舟車、禹功選用之,苦瓠丸。

利機關,用腎氣,須茯苓與地黃對用,平胃為衣,稍實者,下後用此潔淨府也。

實脾土,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當燥脾補虛為主,切不可下。對金飲子、脾積丸。

滲泄,桑白、葶藶、大橘皮湯、五苓之類,苤苢。

,用湯以法坐熏之。

繆刺,脈盛氣實者,可用胃倉穴、合谷、石門、水溝、三里、復溜、曲泉、四滿。

消導,有食傷太陰而浮腫如水者,因積滯,看寒熱,分消丸。

開鬼門,謂發汗也。

白話文:

[水腫]

水腫問題因五臟功能失調而有不同的表現,可分為皮水、正水、石水、風水等種類,其內部原因可能涉及氣滯、濕阻、食滯等因素。

對於氣滯導致的積聚,嚴重者會使用蹋腫丸來治療,較輕微的則採用大橘皮湯或神金散。

在「下」的療法上,三聖散是常見選擇,主要成分包括枳實、蘿蔔子和牽牛子,需根據患者年齡和體質調整劑量。若氣實,還可以考慮使用三花、神佑、舟車、禹功或苦瓠丸。

為了「利機關」,即調理腎臟,應使用茯苓和地黃搭配,並輔以平胃散,對於較實者,可在通便後使用這些藥物清潔腸道。

「實脾土」指的是脾虛無法控制水分代謝,造成水分無序擴散的情況,治療應以健脾補虛為主,切忌過度通便。可選擇對金飲子或脾積丸。

在「滲泄」療法中,桑白皮、葶藶、大橘皮湯和五苓散等方劑常用於促進排尿,另可考慮使用苤苢。

「蒸」法,即使用特定的湯劑燻蒸身體。

「繆刺」,對於脈象強盛、氣血充盈的患者,可以考慮針刺胃倉穴、合谷穴、石門穴、水溝穴、三里穴、復溜穴、曲泉穴、四滿穴。

「消導」,對於因飲食過量導致太陰經受損,出現浮腫如水的情況,應根據寒熱不同,使用分消丸。

「開鬼門」,即是透過發汗的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