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下血
下血
1. 下血
腸風多在胃與大腸病。
清熱補血,四物加炒梔子、炒黃連、秦艽、升麻、阿膠、棕皮、下槐角丸。
溫,因寒致者,當溫散,四物加升麻、炮薑、棕灰。或腸胃受寒濕毒,宜當歸四逆、平胃之類。
灸,三里。
針,隱白。
解絡脈之結,或單用枳殼一味。
一方:黃連(一兩),枳殼(二兩),槐花(八兩)
上以槐花炒上二味,去花不用,止以二味煎,進,立效。
劫,一方用百藥煎一兩,取一半燒為灰,作末,糊丸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服之。一法用血餘灰、棕櫚皮灰、鞋底灰,豬牙皂角灰,酒服半兩。
白話文:
[便血]
若是由於胃與大腸的疾病導致的腸風(便血),應清熱補血。可使用四物湯,並加入炒梔子、炒黃連、秦艽、升麻、阿膠、棕皮,以及服用槐角丸。
如果是由於寒冷導致的便血,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和散寒,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升麻、炮薑、棕灰。或者腸胃受到寒濕毒影響,可選擇當歸四逆湯和平胃散這類的藥方。
對於特定情況,可以使用灸法,灸足三里穴。
針刺治療,可選隱白穴。
若要解決絡脈結節,有時可以單獨使用枳殼一味。
有一個處方是:黃連一兩,枳殼二兩,槐花八兩。先用槐花炒黃連和枳殼,炒過後去掉槐花,只用黃連和枳殼兩味煎煮,服後即見效。
另有一種強制性治療方式,使用百藥煎一兩,取出一半燒成灰,研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時一次服用五六十粒。另一種方法則是使用血餘灰、棕櫚皮灰、鞋底灰,以及豬牙皁角灰,用酒送服半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