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吐衄血
吐衄血
1. 吐衄血
身熱,多是血虛。血溫身熱者,死不治。火載血上,錯經妄行。
瀉火,嘔吐血出於胃,犀角地黃,保命生地黃散,柴胡、黃連、黃芩、黃耆、地骨、生熟地黃、白芍。
調榮,衄涕血出於肺:犀角、升麻、丹參、紫參、生地、芍藥、黃芩。咯唾血出於腎:紫菀、知母、熟地、遠志、門冬。痰涎血出於脾:葛、耆、黃連、芍、沉香、甘草。虛者,小建中加黃連,或前保命生地黃散,再加天門冬、枸杞子、甘草等分,水煎服。
調衛,分氣紫蘇飲,由七情致者。
針,隱白、脾俞、上脘、肝俞。
下,血結胸中,心下手不可近,為中部蓄血,桃仁承氣湯。小腹硬滿,小便自利,大便反黑,臍下手不可近,為下部蓄血,宜抵當湯。嘔吐血,宜三黃湯順下之。
調理,脈大而熱,或喉中痛,是氣虛,用人參、黃耆蜜炒、黃柏、荊芥、生地、地骨、當歸頭。咯血,用桑白皮、半夏、知母、貝母、茯菟、阿膠、桔梗、陳皮、甘草、杏仁、生地之類。衄血及嗽,以上藥加蒲黃、五倍灰,入煎劑服妙。
外迎,以井花水濕紙,於頂中貼之。左鼻衄以線扎左手中指,右出扎右中指。俱出,左右二指俱扎。或以炒黑蒲墨吹鼻中。
清熱降火,二陳加知母、桑白、桔梗、黃連、黃芩、生地、石膏之類,煎藥水和入墨汁服。
白話文:
[對於吐血、鼻血的情況]
身體發熱,大多數情況是由於血液虧虛。如果因血液溫熱導致身體持續發熱,這種情況往往很難治療。當體內的火氣帶動血液上衝,可能會導致血管異常出血。
瀉火,如果是從胃部吐血,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或保命生地黃散,這些方子包含柴胡、黃連、黃芩、黃耆、地骨、生熟地黃以及白芍等成分。
調榮,如果是從肺部流鼻血或咳血,可以使用犀角、升麻、丹參、紫參、生地、芍藥、黃芩。如果是腎臟問題引起的咳血,可以使用紫菀、知母、熟地、遠志、門冬。如果是脾臟問題導致的口涎中帶血,可以使用葛根、黃耆、黃連、白芍、沉香、甘草。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在小建中湯中加入黃連,或者使用前述的保命生地黃散,再加入天門冬、枸杞子、甘草等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調衛,可以用紫蘇飲來調節氣息,特別適用於因情緒波動引起的情況。
針灸,可以針刺隱白、脾俞、上脘、肝俞等穴位。
通便,如果血液在胸腔凝結,手不能靠近心臟下方,這可能是中焦蓄血,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如果小腹堅硬且飽滿,小便正常但大便變黑,手不能靠近肚臍下方,這可能是下焦蓄血,應使用抵當湯。對於吐血的情況,可以使用三黃湯來順暢排便。
調理,如果脈搏大且發熱,或喉嚨疼痛,這可能是氣虛,可以使用人參、黃耆(蜜炒)、黃柏、荊芥、生地、地骨、當歸頭。對於咳血的情況,可以使用桑白皮、半夏、知母、貝母、茯苓、阿膠、桔梗、陳皮、甘草、杏仁、生地等藥物。對於鼻血和咳嗽,以上藥物可以加上蒲黃、五倍灰,加入煎藥水中服用效果更佳。
外部處理,可以用井水浸濕紙張,貼在頭頂中央。如果左鼻孔出血,可用線綁住左手中指;如果右鼻孔出血,則綁右手中指。如果兩邊都出血,則兩邊中指都要綁。或者可以將炒黑的蒲公英墨粉吹入鼻中。
清熱降火,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知母、桑白、桔梗、黃連、黃芩、生地、石膏等藥物,煎煮後將藥水和墨汁混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