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腰痛

回本書目錄

腰痛

1. 腰痛

氣虛、血虛、腎虛、風、濕、熱、瘀血、寒、氣滯。

疏風,小續命湯加桃仁。

治寒,濟生朮附湯。

行濕,濕熱用蒼朮、杜仲、炒黃柏、川芎之類。風濕東垣獨活湯。痰者用南星。

理氣,小七香丸,或簡易枳殼湯。

白話文:

氣虛:指體內的氣不足,導致各種功能減弱。

血虛:指血液不足,可能由失血、營養不良或疾病所引起,表現為面色蒼白、疲倦乏力、頭暈眼花等。

腎虛:通常指腎精、腎氣或腎陽不足,表現為腰膝酸軟、耳鳴、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風:在中醫理論中,風代表一種邪氣,可引發多種症狀,如頭痛、咳嗽、皮膚瘙癢等。

濕:指的是體內濕氣過重,常見症狀包括身體沈重、口乾舌燥、大便溏薄等。

熱:體內熱毒過盛,表現為口苦、牙齦腫痛、面紅目赤、小便短赤等。

瘀血:指血液循環不暢,造成血液在某一部位凝結,常見於皮下瘀斑、經血量少、痛經等症狀。

寒:體內寒氣過盛,表現為畏寒肢冷、腹痛、消化不良等。

氣滯:指氣機阻塞,導致消化不良、胸脹滿悶、腹痛等症狀。

治療方法:

疏風:使用「小續命湯」加上「桃仁」來治療風邪。

治寒:使用「濟生術附湯」來治療寒邪。

行濕:使用「蒼朮」、「杜仲」、「炒黃柏」、「川芎」等來消濕,若兼有風濕則使用「獨活湯」。對於痰多的情況,可以使用南星來化痰。

理氣:使用「小七香丸」或者簡單的「枳殼湯」來調節氣機。

行血,黑神散,空心酒調服。脈澀者瘀血,用補血調氣藥中加桃仁、紅花。

散錯雜之邪,風寒暑濕氣,五積散主之。

,氣血虛,補中益氣中加地黃、杜仲。脈大者腎虛,用杜仲、敗龜板、黃柏、知母、枸杞、五味之類,豬脊髓丸。

,血滯於下,委中出血。

,腎俞、昆倉。

補榮衛,固真飲子下後藥,真氣虛青娥丸方:杜仲(四兩),補骨脂(二兩)。

白話文:

"行血",使用黑色的神散,以空心酒調和服用。脈搏細弱的人可能是由於瘀血,因此可以使用補血調氣的藥物並加入桃仁和紅花。

"散錯雜之邪",對於風寒暑濕等各種外邪,主要使用五積散來治療。

"補",若出現氣血虛弱的情況,可以在補中益氣的藥物中加入地黃和杜仲。脈搏過大的情況可能是腎虛所致,此時可以使用杜仲、敗龜板、黃柏、知母、枸杞和五味子等藥物,以及豬脊髓丸。

"針",對於血液滯留於下部的情況,可以進行委中穴的放血治療。

"灸",對於腎俞和昆倉穴,可以進行艾灸治療。

"補榮衛",在使用固真飲子藥物後,若出現真氣虛的情況,可以使用青娥丸的配方:杜仲(四兩),補骨脂(二兩)。

,閃肭實痛,豬腎散等藥下之。

摩腰膏:

附子尖,烏頭尖,南星(各二錢半),炒姜(一錢),雄黃,獐腦,丁香(各一錢半),麝香(五粒),煉蜜為丸,薑汁化開成膏,放手掌內,火上烘摩之。大抵邪在表可用,或薑汁、蔥亦可。

通關節,濟生庵閭丸

白話文:

對於腰痛和膝蓋疼痛,可以使用「豬腎散」等藥物進行治療。腰痛可以用「摩腰膏」來緩解,其配方包括:附子尖、烏頭尖、南星(各兩錢半)、炒姜(一錢)、雄黃、獐腦、丁香(各一錢半)、麝香(五粒),並將這些材料加煉蜜製成丸狀,再用薑汁調和,最後放在手掌上,用火烘烤後進行按摩。這種方法適合表層的病徵,如果情況允許,也可以使用薑汁或蔥進行治療。

「通關節」、「濟生庵閭丸」,這兩個都是針對關節問題的中藥方,但具體的用法和配方未在此列出,請根據專業的中醫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