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腹痛

回本書目錄

腹痛

1. 腹痛

有實、有虛、寒、氣滯、死血、積、熱、風、濕痰、清痰、驚痰。脈滑者痰,弦者食痹、瘡、痧、疝。

發汗,大抵風寒與濕痰在表之裡作痛,宜汗之。

,寒入中脘痛,理中。少腹小腹,四逆,厥陰,當歸四逆湯、吳茱。

,寒在內急痛,宜灰包熨之。

逐熱,有濕熱作痢者,宜導氣湯下之。濕熱怫鬱,痛隨利減。

,大抵實痛宜刺瀉之,太衝、三陰交、太白、太淵、太陵。

消積,脾積丸。見瀉例中。

下食,食積停滯,與內消脾積,看冷熱物下之。

通利,墜肭瘡疝之類。皆宜下之。有懸飲為痛,當下之,見痰例中。

,諸痛未可用參朮,蓋補氣則氣痛轉甚。虛者須咸以耎之。

,邪客經絡,藥不能及者,宜灸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

外接法,治陰毒。

牡蠣(燒),不灰木(燒),良薑(炒),川烏(炮),白芍(各一錢),麝(少許)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男病用女唾津調,塗外腎。女病用男唾調,塗兩乳。

摩按,風寒濕宜按摩之,或用油線絞括奪命、委中等處。俗謂之括痧。

逐血,有積血奔豚,皆以活血通經藥逐之。

,傷寒腹痛,臍下築動者,理中丸加人參主之。

消郁導痰,清痰多作腹痛,用茗、芎、仙術、香附、白芷、薑汁入湯調服。

托瘡,有瘡在肺或腸癰,脈來數而實。

白話文:

[腹痛]

腹痛的情況有很多種,可能是實證、虛證、寒證、氣滯、瘀血、積塊、熱證、風證、濕痰、清痰、或是因驚嚇引起的痰。

若脈象呈現滑脈,那可能是痰造成的;而弦脈可能代表食積或胃部問題,亦或是皮膚疾病、痧症、或是疝氣。

發汗:如果疼痛是由風寒或表層濕痰引起的,應使用發汗療法來治療。

:若是寒氣入侵導致腹部中間疼痛,應採用理中湯。如果是小腹疼痛,可用四逆湯或厥陰湯,如當歸四逆湯或吳茱萸湯。

:對於內部寒冷引起的急劇疼痛,可以使用熱敷療法。

逐熱:若是濕熱引起腹瀉,可用導氣湯來治療。濕熱鬱結,疼痛會隨著排便而減輕。

:對於實證的疼痛,可考慮使用針灸,穴位如太衝、三陰交、太白、太淵和太陵。

消積:脾臟積塊,可使用脾積丸。詳情請參考相關案例。

下食:食物積滯,或是內部消化不良,應根據冷熱食物的不同來治療。

通利:像是墜脹、疝氣或類似病症,都適合使用下法。若是由懸飲引起的疼痛,也應使用下法,詳情請參考痰的相關案例。

:若腹痛不能馬上用參、朮等補氣藥物,因為補氣可能會使氣痛更嚴重。虛證的情況下,則需使用鹹味的藥物來緩和。

:對於邪氣侵犯經絡,藥物無法達到的,應使用艾灸於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

外接法:牡蠣、不灰木、良薑、川烏、白芍、麝香等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男性患者用女性的唾液調和,塗抹在外生殖器;女性患者則用男性的唾液調和,塗抹在乳房。

摩按: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可進行按摩,或使用油線在奪命、委中等部位刮痧。

逐血:對於血塊或奔豚症,應使用活血通經的藥物來治療。

:傷寒引起的腹痛,臍下有強烈的跳動感,可使用理中丸加上人參。

消鬱導痰:清痰常引發腹痛,可用茗、芎、仙術、香附、白芷、薑汁入湯調服。

託瘡:肺部或腸道的瘡瘍,脈搏快速且實證,需要進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