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寒

回本書目錄

1.

表惡寒者溫之,內中者劫之。表證見傷寒例。

正治,主乎溫散,桂枝、四逆輩。甚者,三建霹靂散。有卒中天地之寒,口傷生冷之物。

從治,熱藥加涼劑引之,或熱藥冷飲。經曰從而逆之。

反攻,蜜煎烏頭之類。

,陰寒及下陷脈絕者,宜灸之。

,寒鬱作痛,灰包熨之。

,氣虛中寒,脈沉遲弱,於補中益氣加桂,甚者加附子。

,寒積怫鬱作痛,桂枝大黃湯,逆而從之。

,寒氣結搏,附子類。溫熱而不回者,用金液丹、二氣丹,壯益陽氣。

各經主治藥

肝(氣,吳茱萸;血,當歸),心(氣,桂心;血,同上),脾(氣,吳茱萸;血,同上),肺(氣,麻黃;血,乾薑),腎(氣,細辛;血,附子),膽(氣,生薑,血,川芎),大腸(氣,白芷;血,秦艽),小腸(氣,茴香;血,玄胡),三焦(氣,黑附;血,川芎),膀胱(氣,麻黃;血,桂枝),心包絡(氣,附子;血,川芎)

白話文:

[寒冷病症]

若患者表面感覺極度畏寒,我們應使用溫和的治療方式來調理;若是體內遭受寒氣侵襲,則需採用強烈的方式驅除寒氣。這些情況在表徵為受寒的例子中常見。

在正統的治療方式上,主要採用溫散的方法,例如使用桂枝湯或四逆湯等方劑。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會使用更強力的三建霹靂散。

對於突然受到極端寒冷環境影響,或是因食用過多生冷食物導致的疾病,我們會在熱性藥物中加入一些冷性成分來輔助治療,或者將熱性藥物冷服。這在醫學古籍中被稱為"順行逆施"。

對於難以用常規方法治療的疾病,我們會使用如蜜煎烏頭之類的特殊藥物進行治療。

對於因陰寒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或是脈象消失的患者,我們會使用艾灸進行治療。

對於因寒氣鬱結而產生疼痛的情況,我們會使用灰包熨法來緩解。

對於氣虛且體內有寒的患者,若脈象呈現沉遲弱的情況,我們會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桂枝,若病情更嚴重,還會再加入附子。

對於因寒氣積聚而引起的疼痛,我們會使用桂枝大黃湯,這種治療方式既逆其道而行,又順其自然。

對於寒氣深結的患者,我們會使用附子類的藥物。如果溫熱療法無法改善病情,我們會使用金液丹或二氣丹,以壯大體內的陽氣。

各經絡的主要治療藥物如下:

肝:氣虛時使用吳茱萸,血虛時使用當歸。 心:氣虛時使用桂心,血虛時與肝相同。 脾:氣虛時使用吳茱萸,血虛時與肝相同。 肺:氣虛時使用麻黃,血虛時使用乾薑。 腎:氣虛時使用細辛,血虛時使用附子。 膽:氣虛時使用生薑,血虛時使用川芎。 大腸:氣虛時使用白芷,血虛時使用秦艽。 小腸:氣虛時使用茴香,血虛時使用玄胡。 三焦:氣虛時使用黑附,血虛時使用川芎。 膀胱:氣虛時使用麻黃,血虛時使用桂枝。 心包絡:氣虛時使用附子,血虛時使用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