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19)
卷三 (19)
1. 附:消渴門諸方
腎瀝散,治腎消發渴,小便數,腰疼痛。
人參(一兩),遠志(一兩),綿黃耆(一兩),雞內金(五錢),桑螵蛸(一兩),澤瀉(一兩),肉桂心(五錢),熟地黃(一兩),白茯苓(一兩),龍骨(一兩),當歸(一兩),麥門冬(一兩),川芎(一兩),五味子(五錢),炙甘草(五錢),元參(五錢),磁石(五錢),研末,用羊腎一對先煎,次入藥五錢,姜五分,煎服。
白話文:
腎瀝散,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消渴症,症狀包括口渴、頻尿、腰痛。
藥方組成:人參、遠志、綿黃耆、雞內金、桑螵蛸、澤瀉、肉桂心、熟地黃、白茯苓、龍骨、當歸、麥門冬、川芎、五味子、炙甘草、元參、磁石。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一對羊腎煎煮,然後加入五錢藥粉和五分薑,煎煮服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