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9)
卷三 (9)
1. 附:痰飲門諸方
四七湯,治七情鬱結,痰涎如敗絮,或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半夏(二錢),茯苓(二錢五分),厚朴(一錢二分),紫蘇(一錢二分),棗(一枚),姜(三片)
大川芎丸,消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
川芎(二兩),薄荷(四兩),桔梗(三兩),甘草(二兩),防風(二兩),細辛(五錢),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小川芎丸,治膈上痰。
川芎(二兩),大黃(二兩),研末,皂角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神芎導水丸,治一切熱痰鬱結。
黃芩(一兩),黃連(五錢),川芎(五錢),薄荷(五錢),大黃(一兩),滑石(四兩),黑醜(二兩),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噁心頭眩。
陳皮(一錢),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姜(三片)
清氣化痰丸,治痰熱。
半夏,膽星,橘紅,枳實,杏仁,蔞仁,黃芩,茯苓(等分),淡薑汁和丸,每服三錢。
半夏天麻白朮湯,治痰厥頭痛,四肢厥冷。
半夏(一錢),麥芽(三錢),神麯(三錢),白朮(一錢),蒼朮(一錢),人參(一錢),黃耆(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天麻(六分),乾薑(三分),黃柏(五分),研末,每服五錢。
茯苓丸,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
半夏(一兩),茯苓(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淡薑汁和丸,每服二錢。
白話文:
附:痰飲門諸方
四七湯:治療七情鬱結導致的痰涎像爛棉絮或梅核一樣,咽不下也吐不出的症狀。
配方:半夏二錢、茯苓二錢五分、厚朴一錢二分、紫蘇一錢二分、大棗一枚、生薑三片。
大川芎丸:消除風邪壅塞,化解痰涎,通利咽喉及膈肌,清利頭目。
配方:川芎二兩、薄荷四兩、桔梗三兩、甘草二兩、防風二兩、細辛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
小川芎丸:治療膈上痰飲。
配方:川芎二兩、大黃二兩,研磨成粉末,用皂角水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
神芎導水丸:治療各種熱痰鬱結。
配方:黃芩一兩、黃連五錢、川芎五錢、薄荷五錢、大黃一兩、滑石四兩、黑丑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
二陳湯:治療各種痰飲引起的咳嗽、胸悶、噁心、頭暈。
配方:陳皮一錢、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清氣化痰丸:治療痰熱。
配方:半夏、膽星、橘紅、枳實、杏仁、蔞仁、黃芩、茯苓等分,用淡薑汁和成丸藥,每次服用三錢。
半夏天麻白朮湯:治療痰厥頭痛、四肢厥冷。
配方:半夏一錢、麥芽三錢、神麴三錢、白朮一錢、蒼朮一錢、人參一錢、黃耆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天麻六分、乾薑三分、黃柏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
茯苓丸:治療痰滯留在中脘(胃部)導致兩臂疼痛。
配方:半夏一兩、茯苓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用淡薑汁和成丸藥,每次服用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