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26)
卷二 (26)
1. 關格
方以歸桂化逆名,歸、桂為主藥無疑矣。以歸、芍、紅棗養其血,即以合歡、鬱金、玫瑰解其鬱,以青皮、蒺藜、木香、降香利其氣,又以茯苓、牛膝引之下達,治格而亦顧及關矣。祖怡注。
痰氣上逆,食入嘔吐,人參半夏湯主之。
人參半夏湯(自制)
人參(二錢),半夏(三錢),廣皮(一錢),茯苓(二錢),當歸(二錢),沉香(五分),鬱金(二錢),砂仁(一錢),佩蘭(一錢),苡仁(四錢),牛膝(二錢),佛手(五分),白檀香(五分)
此方亦所以治格。以人參、當歸顧氣血,以茯苓、苡仁、牛膝,引之下行;以半夏、陳皮利痰,以佩蘭、鬱金、砂仁、佛手、沉香、檀香通氣。前法輕而此方較重,彼重用肉桂,此重用人參,意同而法自異也。祖怡注。
孤陽獨發,阻格飲食,甚則作呃,和中大順湯主之。
和中大順湯(自制)
人參(二錢),白芍(一錢),丹皮(二錢),柏仁(二錢),潼蒺藜(三錢),麥冬(二錢),赤芍(一錢),白蒺藜(三錢),丹參(三錢),生地(四錢),赭石(三錢煅研),合歡花(二錢),竹瀝(兩大匙沖服),薑汁(二滴沖服)
此方有人參、麥冬養胃家之氣陰,益以生地、白芍配獨發之孤陽。丹參、柏仁養心血,丹皮、赤芍清心肝。合歡開心,赭石鎮逆,竹瀝、薑汁豁痰,潼白蒺藜補腎疏肝。仍著重治格,而大利於開關。前方重用香藥,此方則重用潤藥。祖怡注。
二氣雙調飲,通治關格。
二氣雙調飲(自制)
人參(二錢),茯苓(二錢),山藥(三錢),歸身(二錢),枸杞(三錢),干蓯蓉(三錢),牛膝(二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砂仁(一錢),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沉香(五分人乳磨沖)
所謂二氣者,陰陽也。所謂雙調者,不偏陽不偏陰也。人參、茯苓、山藥偏於陽,人乳、歸身、枸杞、蓯蓉偏於陰,有沉香、砂仁、陳皮、青皮以和之,通治關格,此其所以為雙調也。祖怡注。
白話文:
[關格]
歸桂化逆湯以當歸、桂枝為主藥,輔以當歸、白芍、紅棗補血,合歡花、鬱金、玫瑰花理氣解鬱,青皮、蒺藜、木香、降香行氣,茯苓、牛膝利水下行,治療關格病症,同時兼顧關竅。
痰氣上逆,飲食嘔吐,可用人參半夏湯。
人參半夏湯的組成包括人參、半夏、陳皮、茯苓、當歸、沉香、鬱金、砂仁、佩蘭、薏苡仁、牛膝、佛手、白檀香。此方同樣用於治療關格,以人參、當歸補益氣血,茯苓、薏苡仁、牛膝引導藥力下行,半夏、陳皮化痰,佩蘭、鬱金、砂仁、佛手、沉香、檀香理氣。此方與前法相比,藥力較重,前者重用肉桂,此方重用人參,治療思路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
孤陽獨亢,阻礙飲食,嚴重者會出現呃逆,可用和中大順湯。
和中大順湯的組成包括人參、白芍、丹皮、柏子仁、潼蒺藜、麥冬、赤芍、白蒺藜、丹參、生地黃、赭石、合歡花、竹瀝、薑汁。此方用人參、麥冬滋養胃氣陰,生地黃、白芍配伍治療孤陽獨亢,丹參、柏子仁養心血,丹皮、赤芍清心肝火,合歡花舒肝解鬱,赭石鎮逆降逆,竹瀝、薑汁豁痰,潼蒺藜、白蒺藜補腎疏肝。此方同樣著重治療關格,並能有效疏通關竅。與前法相比,前法重用香燥之品,此方則重用滋潤之藥。
二氣雙調飲,可以通治關格病症。
二氣雙調飲的組成包括人參、茯苓、山藥、當歸尾、枸杞子、肉蓯蓉、牛膝、陳皮、半夏、砂仁、青皮、沉香。所謂“二氣”,指的是陰陽;“雙調”則指調和陰陽,不偏不倚。人參、茯苓、山藥偏於陽,人乳、當歸尾、枸杞子、肉蓯蓉偏於陰,沉香、砂仁、陳皮、青皮則起到調和作用,從而達到通治關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