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卷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4)

1. 大頭痛論

夫大頭痛者,雖為在身在上,熱邪伏於已,又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所以成此疾。至於潰裂膿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謂之疫癘也。大抵,足陽明邪熱大甚,資實;少陽相火為之熾多。在少陽或在陽明,甚則逆傳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其經而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發於首。

多在兩耳前後,所先見出者,為主為根。治之宜早,藥不宜速,恐過其病。上熱未除,中寒已作,有傷人命矣。此疾是自內而之外也,是為血病。況頭部受邪,現見於無形之處,至高之分,當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所著無形之分,既著無形,所傳無定,若用重劑大瀉之,

則其邪不去,反過其病矣。雖用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咸失緩之體;則藥不能騰昇,徐潰無形之邪。或藥性味形狀、擬象服餌,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或炒、或酒浸之類,皆是也。後急者,謂前緩劑已經高分,瀉邪氣入於中,是到陰部入於中,染於內之有形質之所。若藥不速去,

反損陰分。此中治卻為客熱所當急也。治客以急,此之謂也。治主以緩,先緩謂也。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各為本家病。不從先後錯其緩急,不惟不能解其紛,而復致其亂矣。此所以治主當緩,治客當急。謂陽分受陽邪,陰分受陰邪者,主也;陽分受陰邪,陰分受陽邪者,客也。凡所謂急者,

當急去之,此治客以急也。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少陽者,謂邪出於耳前後也;陽明者,首面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銼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一劑畢。再用大黃,或酒浸、或煨;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㕮咀煎成去渣,納芒硝各等分,亦時時呷之。當食後用,徐得微利,並邪氣已。

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服後藥,依前次第用之,取利已卻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少陽渴者,加栝蔞根湯。陽明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之類,選而加之。太陽行經,加羌活、荊芥、防風之類,選而加之。並與上藥相合用之,不可獨用。散者,散也。此一節亦見病機氣宜,治洪、長、伏三脈、風癇、驚癇、發狂。

惡人與火者,灸第三顀、第九顀,服局方妙香丸。以針投眼子透,令水內浸少時服之,如本方法。治弦、細、緩三脈,諸癇似狂,李和南五生丸。大凡治雜病,先調其氣,次療諸疾,無損胃氣,是其要也。若血受病,亦先調氣。謂氣不調,則血不行;又氣為之綱夫也,夫不唱,婦不隨也。

如婦人病經,先柴胡以行經之表,次四物以行經之裡,亦先氣而後血也。不能飲而渴,不能食而小便黃或澀,皆因胃氣虛而生熱。有形之物不入,火炎上而渴;戊就癸而化,所以小便黃赤如棗汁。法當補胃,以錢仲陽(白朮散)、乾葛、木香、藿香等藥治之。

上焦渴,小便自利(白虎湯)。

中焦渴,大小便不利(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大頭痛論】

大頭痛這種病症,雖然主要源於身體上部的熱邪潛藏,同時又被天地四季不正的瘟疫之氣侵襲,因此形成了這一種疾病。病情發展到皮膚破裂膿液流出,甚至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被稱為瘟疫。基本上,足陽明的邪熱極度嚴重,少陽的相火也十分旺盛。可能是少陽或陽明,病情嚴重時可能逆向傳播到太陽,觀察腫脹的部位,根據其所在經絡進行治療。濕熱導致腫脹,木氣過盛導致疼痛,這種邪氣由頭部發起。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病會在兩耳前後首先顯現,這是主要的病根。治療應該盡早開始,但藥物不宜過於強烈,避免病情轉移。如果上部的熱氣尚未清除,中間的寒氣已經產生,就會威脅生命。這種疾病是由內部向外蔓延的,屬於血病。頭部受到邪氣侵害,在看不見的地方表現出來,位於身體的最高點,治療應先緩後急。先緩是因為邪氣在上部,對無形的部位造成影響,一旦侵入無形的部分,其傳播方向就不固定了。如果使用劇烈的藥物,可能無法去除邪氣,反而使病情惡化。即使使用溫和的藥物,如果急於服用,或在飯前大量服用,也會失去溫和的作用,藥物無法有效地消除無形的邪氣。

對於寒性的藥物,可以通過炒制或酒浸等方式來減緩其作用,保持溫和的特性。後急是指當先前的溫和藥物已經作用於高層部位,將邪氣驅逐到中部,進入陰部,深入內部的有形組織。如果藥物不能迅速起效,反而會損傷陰部,這時需要急切地處理客熱。治療客熱需要急切,這就是治療的原則。主病需要緩慢治療,這是先緩的原則。陽邪在上,陰邪在下,各自形成獨立的病態,不能混淆緩急的順序,否則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病情更加混亂。因此,治療主病應緩慢,治療客病應急切。陽分受到陽邪侵害,陰分受到陰邪侵害,這是主病。陽分受到陰邪侵害,陰分受到陽邪侵害,這是客病。所謂急切,是指應當迅速去除邪氣,這就是治療客病的原則。

例如,少陽和陽明的病症,少陽指的是耳前後出現的病徵,陽明指的是面部大範圍的腫脹。首先使用黃芩、黃連、甘草等炒製,搗碎煎煮,少量多次服用。或者在完成一個療程後,再使用大黃,可選擇酒浸或煨制,再加入鼠粘子,在新瓦上炒製,搗碎煎煮,加入芒硝,等量混合,隨時服用。應在飯後服用,慢慢得到微弱的排泄效果,邪氣已被排除。只需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如果病情仍未好轉,再服用後續藥物,按之前的方法依次使用,直到病情好轉即停止。如果陽明出現口渴,可以加入石膏;如果少陽出現口渴,可以加入栝樓根湯。陽明經絡行走,可以加入升麻、葛根、芍藥等;太陽經絡行走,可以加入羌活、荊芥、防風等。這些藥物可以與之前的藥物配合使用,但不能單獨使用。

對於上焦的口渴,小便自利,可以使用白虎湯;對於中焦的口渴,大小便不暢,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對於下焦的口渴,小便赤澀,大便不暢,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對於各種癲癇症狀,如發狂、害怕人和火,可以在第三和第九顕骨灸治,服用局方妙香丸,用針刺眼睛,讓其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服用,按照原方法進行治療。對於弦細緩三脈的癲癇,可以使用李和南的五生丸。

總的來說,治療雜病時,應先調整氣血,然後再治療其他疾病,不要損傷胃氣,這是關鍵。如果血液受到侵害,也應先調整氣血,因為如果氣血不調,血液就不會正常運行。氣血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就像丈夫和妻子一樣,一方不穩定,另一方也會受到影響。對於婦女的月經問題,應先使用柴胡調理表面,然後使用四物湯調理內部,也是先調整氣血,然後再調整血液。如果無法飲水但口渴,無法進食但小便黃色或混濁,都是因為胃氣虛弱而產生熱氣。有形的物質無法進入,導致火氣上升,口渴。土和水結合,所以小便黃色如棗汁。治療方法是補充胃氣,可以使用錢仲陽的白朮散,乾葛、木香、藿香等藥物也可使用。

以上僅為該文的部分翻譯,因原文較長,故在此僅展示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