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此事難知》~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諸經頭痛

此內病與外病俱有此。火投水例。非精於脈診者。孰能知之。(姜附赤石脂硃砂丹)

生附子(半兩),生乾薑(半兩不泡),硃砂(一兩另研),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黑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米飲湯下。茯苓煎湯下尤妙。

東垣云。因看盧氏醫鏡。見此一藥味數分兩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不同耳。見其不同審而詳之乃得此之治法不瘥且泛舉之。經言腎主大小便。肝主小便淋溲。難經云。小腸為赤腸是面赤色。及便溺赤色者。皆出心與小腸。

南方赤色。顯於外也。經言。下焦如瀆者。正謂大小便也。大便為陰為有形。乃下焦之下者也。腎臟病為腎主大便不言大腸者。明子行父之道。小便為氣所化。乃下之高者也。謂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為腑病。諸氣化者皆腑。諸有形血化者皆臟病所主。此腑言膀胱病二證俱在下焦則同染有形無形及在腑在臟有殊。

俱是丹田衰敗。不言及心火者。以其相火化行君之令故也。細分之。則膀胱壬水勝丙小腸者。是不傳入陰故泄血。泄血利不禁為有形質病。且不傳陰則陰不病。何為有形病。此為陰之體也。為腑之用也。天地陰陽互為體用。以斯可見。是明五臟者。為六腑所用。六腑為五臟所用明矣。

是有形皆為傳陰也。夫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約為遺溺。此不傳陰也。是丹田胞絡受寒。為壬所克。大抵諸腑皆盛有形物。有形病者。在腑責其所來皆在臟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補諸形火同在胞絡耳。以其胞與腎相對有渠相通故也。腎主大便。

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經曰腎肝同歸一治。經又云。少陽主骨所生病。膀胱卻主節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湯下。大便有病米飲湯送下。凡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有虛秘有實秘。實秘者。能飲食。小便赤。麻仁丸七宣丸之類主之。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

(厚朴湯)主之。

厚朴(生薑制)白朮(五兩),枳實(麥皮炒一兩),陳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半夏曲(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煎至一盞空心服。

實秘者物也。虛秘者氣也。

脈中少有力。浮則似止。胸中元氣不及也。加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益智仁,沉香,丁香,川芎,白豆蔻,氣血弱者。不可服枳殼以損其氣也。

氣血盛者不可服丁香以盛其益氣也。

脈弦而虛。不可損氣。脈大而實。不可益氣。

氣虛則(生脈散)氣實則(三才丸)

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內托散)主之。以其外受也膏粱之變足生大丁。辛甘之過也。(七聖散)主之。以其內發也(去桂加當歸)瘡腫消者。生薑自然汁。調輕粉塗之。

白話文:

諸經頭痛

這類頭痛,內因外因都有可能造成,就像火投入水中一樣,很難判斷。如果不是非常精通脈診的人,很難分辨病因。(方中用附子、乾薑、赤石脂、硃砂、丹砂)

生附子半兩,生乾薑半兩(不泡),硃砂一兩(另研),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酒糊做成如黑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至二三十丸,米湯送服,用茯苓煎湯送服效果更佳。

東垣先生說,參考《盧氏醫鏡》後發現,此方藥物劑量雖略有不同,但硃砂都需用伏火法炮製,才能療效顯著。此方所治的症狀是小便頻數且失禁、心悸健忘、噩夢不斷,與其他頭痛症狀不同。正是因為仔細辨別這些差異,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否則泛泛而論,效果不佳。《內經》說腎主宰大小便,肝主宰小便的排泄。難經說小腸為赤腸,小便和大便呈現紅色,都是心和小腸的問題。

南方人膚色偏紅,是因為赤色外顯。經書說下焦如同水道,正是指大小便。大便是陰、是有形的,位於下焦的下方;腎臟疾病,雖然腎主大便,但不說大腸,是因為闡述的是“子行父道”(腎生膀胱)的道理。小便是氣化成的,位於下焦的較高部位,所以說肝主小便的排泄,也是“子行父道”(肝生膽)的道理,屬於腑的病變。所有氣的代謝都屬於腑,所有有形的血液代謝都屬於臟的病變。這兩種症狀都在下焦,因此同時影響有形和無形之物,但在腑臟上又有區別。

這都是因為丹田衰敗所致,方中不提及心火,是因為相火(命門之火)遵從君火(心火)的指令運作。細分來說,膀胱的壬水(腎水)勝過小腸的丙火(心火),就會導致血液不能順利進入陰經,而造成血的洩漏。血的洩漏,小便失禁,是有形物質的病變,而且因為血液不入陰經,所以陰經不生病。什麼是有形之病?這是陰的本體,也是腑的功能。天地陰陽互相為體用,由此可見,五臟是六腑所用的,六腑也是五臟所用的,這很明顯。

所有有形的物質都屬於陰經的運作。小便失禁是膀胱收縮無力,造成尿液失禁,這是陰經失調。這是因為丹田胞絡受寒,被壬水(腎水)所克制。總之,所有腑都盛藏有形物質,有形之病在腑,追究其根源都在臟。用伏火炮製的硃砂,是為了去除其寒性。治療方法相同,是因為都在下焦,補益各種形火都在胞絡,因為胞絡與腎臟相對,有管道相互連通。腎主大便,肝主小便,治療方法大體相同,經書上說腎肝同歸於一治。經書上又說少陽主骨骼的疾病,膀胱主宰關節的疾病,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小便失禁用茯苓湯送服,大便有病用米湯送服。凡是臟腑的秘結,不能一概而論,有虛秘和實秘。實秘者能吃東西,小便赤紅,用麻仁丸、七宣丸之類的藥物治療。胃虛而秘者不能吃東西,小便清澈,用厚朴湯治療。

(厚朴湯:) 生薑炮製的厚朴,白朮五兩,麥麩炒的枳實一兩,陳皮三兩,炙甘草三兩,半夏曲三兩。以上藥物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至一盞,空腹服用。

實秘是物質性的,虛秘是氣性的。

脈象少力,浮而似止,是胸中元氣不足。可以加入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益智仁、沉香、丁香、川芎、白豆蔻。氣血虛弱者,不能服用枳殼,以免損傷元氣。

氣血盛者,不能服用丁香,以免加重氣盛。

脈象弦細而虛弱,不能損傷元氣;脈象大而實,不能益氣。

氣虛則服用生脈散,氣實則服用三才丸。

地濕之氣侵襲人體,則會損害皮肉筋脈,用內托散治療,因為這是外感。膏粱厚味過度,辛甘之品過多,會導致瘡腫,用七聖散治療,因為這是內因。瘡腫消退後,用生薑汁調和輕粉塗抹。